媒体西华

  • 2025-04-09
    【中国教育报】创新育人模式 培养装备制造人才作者:郑宇 张均富 徐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5-4-8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勇立潮头、砥砺前行。作为学校历史底蕴最为深厚的学院之一,矢志不渝地怀揣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建校初心。当前,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立足西南、服务产业、面向国际”为发展定位,构建“本-硕-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智能制造为核、农工交叉为翼”的学科发展格局。面向国家“制造强国”“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机械工程学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为目标,深化“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五育并举”赋能人才培养,以锐意进取之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所开展的创新工作和取得的系列成果,彰显了西华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非凡成就。“中国教育报”4月8日以“创新育人模式 培养装备制造人才”为题,对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人才培养育人体系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在教育革新与产业升级深度交融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依托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西部地方高校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
  • 2025-04-03
    “四川日报”4月2日以“四川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题对我校经验做法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3月7日,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系列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  2024年10月,四川高校赴长三角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举行。  2024年12月,四川省2024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展演活动举行。□沈学轩 (图片由四川省教育厅提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坚持“行动部署早、开拓力度大、就业服务实、重点帮扶准”,抓统筹、拓渠道、强服务、兜底线、求实效,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眼下正是春季招聘关键期,我省各高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在岗位推送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良好。A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毕业生就业保持良好态势  202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63.23万人,增幅3.69%,总体就业情况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 2025-04-02
    4月2日,我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贾年龙博士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专利的价值》得到了法治日报的宣传推荐,书籍的前言在《法治日报》法学院版面刊登。版面截图该文章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专利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利价值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深刻地交织了技术、商业和法律的内容,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书全面审视了专利价值的产生、衡量和价值实现的过程,涉及了专利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多个环节,从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专利价值认知体系。
  • 2025-03-31
    “人民网”3月28日以“西华大学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学术报告会”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王鑫)一场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学术交流活动27日在西华大学举办。中央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胡树祥、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专题报告。西华大学党委书记靳敏主持报告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报告会27日在西华大学举办。西华大学供图胡树祥深入剖析技术变革、社会转型与教育规律交织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和未来趋势,预判网络思政教育将呈现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精准育人的新图景,建议构建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活化和全员全时化发展。骆郁廷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核心命题,强调应处理好学院发展与学科发展、学科整合与学科分化、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五大关系。冯秀军从思政课的本质与规律出发,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作为“入心”的起点与路标,练就“捕捉问题、调研问题、破解问题
  • 2025-03-27
    “中国教育报”3月26日以“面向汽车新四化 探寻专业群育人新路”为题,对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群建设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面向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以下简称“新四化”)发展趋势,西华大学在具有长期办学历史的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创办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与相关专业有机融合,形成了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交叉学科专业群,成立并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同时,学校依托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智造高地产教融合,建设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校企深度融合的地方普通高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综合型应用人才。  西华大学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交叉学科专业群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按照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的综合型应
  • 2025-03-19
    “人民网”3月19日以“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哪吒2》登上动画片巅峰”为题作了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我校“教学方式创新、毕业设计产品转换”等内容被提及,报道全文如下:“四川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至今还在不断刷新影史纪录。在电影中,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出战前,整个龙族取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做成万鳞甲披在他身上,护他周全。而电影之外,《哪吒2》的诞生不仅是全国动画产业链的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四川高校毕业生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这部国产动画的“万鳞甲”。这次亮相,展现了四川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扎实功夫。近年来,四川高校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师资能力提升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探索、苦练内功、提质增量,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四川高校,解锁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组密码。密码1学什么从高校课表 看“博”与“精”的平衡之道在电影《哪吒2》的制作团队中,无论是医学生跨界成为动画电影导演的饺子,还是工科生转型为音乐制作人的阿鲲,这两位四川高校毕业
  • 2025-03-17
    “中国教育报”3月14日以“筑一流课程之基 拓创新育人之路——西华大学理学院持续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为题,对我校理学院课程改革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理学院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秉持“长、理、创、辨”的教学理念,深耕有机化学教育领域20余年。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持续推动“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思政引领,奠定课程育人之基构建化学思政育人新格局。团队从大一学生先导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化学专业导论”入手,分内容、分板块、分导师组制定化学思政育人框架,将化学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化学原理和结构与功能、转化与守恒、微观与宏观、统一与多样等哲学理论紧紧融合,构建了涵盖广泛、内涵丰富的化学思政育人新格局。梳理化学思政链条。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团队按照“结构—性质—原理—制备—应用”五位一体的模式构建知识体系,将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严谨求实态度和职业责任感、哲学思维启迪和科学素养等内容深植于知识体系中,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干课程“有机化学”于2023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 2025-03-09
    “川观新闻”3月7日以“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攻坚行动启动,专场招聘会提供3300余岗位”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3月7日,四川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攻坚行动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系列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活动期间分别举办专场招聘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年度工作会议、建工交电分盟校企对接活动,四川省40余所高校,全国120余家单位企业参加活动。当天,专场招聘会现场氛围浓烈,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科技园等来自成渝地区的知名企业纷纷亮相,提供就业岗位3300余个,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教育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川内4000余名毕业生积极参与,现场咨询热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逾千人次。专场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就业咨询指导专区,来自西华大学的“青蓝”职业发展与就业咨询工作室导师为毕业生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政策讲解等服务,助力学生提升求职技能。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清单》100余册,现场解答疑问200余人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四川分盟年度工
  • 2025-03-01
    “新华社”2月28日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贞贞所著《安邦·致君·化民:先秦两汉〈诗〉教研究》一书作了书评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追溯诗歌的起源,最早的诗集,正是产生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经》。这些优美的诗篇,展现了周人族群奋斗的艰难与荣耀、周王朝发展的兴盛与衰亡,包含着卿士大夫的感悟嗟叹与普通百姓的欢喜失落……意蕴丰富,包罗万象。以《诗》为载体的教化,正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孔子曾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诗经》始终处于国家政治礼教的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化功能。《诗》之教,春风化雨、浸润无声,在经久不衰的传唱、吟咏与阐释中,以温柔婉转的方式,传播伦理道德、阐明政教之道,美风俗而厚人伦,和天下而致太平。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贞贞所著《安邦·致君·化民:先秦两汉〈诗〉教研究》一书,以宏观的历史视野、清晰的逻辑分析、朴实清新的文笔,构筑起先秦两汉时代《诗》教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完整脉络。作者从内在属性与外在功能两方面,对《诗》教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并在《诗》教的宏观概念下,提出原始《诗》教、贵族《诗》教与儒家《诗》教三个子
  • 2025-02-19
    “中国网”2月18日以“助力绘就国产动画新辉煌 西华大学学子参与制作《哪吒2》” 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春节贺岁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已刷新多项票房纪录。截至2月17日,《哪吒2》又打破一个新纪录——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前十的亚洲电影。它以精彩的故事和震撼的视觉效果赢得观众热烈反响,成为中国动画及中国电影的新标杆。据悉,《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制作汇集了国内130余家动画企业的力量,是中国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整体发展的缩影,也再次展现了成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西华大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联动,其中,该校三位校友深度参与,为四川ACG人才供给做出了积极贡献。“《哪吒2》爆火的背后,藏着我校校友的热血与梦想。”据西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哪吒2》制作过程中,负责角色特效工作的伍金平为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届动画专业毕业生;负责场景氛围设计工作的黄静妮为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届动画专业毕业生;负责美术设计工作的康文博为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此外,该校屈立丰、周红亚、刘琥、罗纲、赵
  • 2025-02-15
    “教育导报网”2月14日以“西华大学举办寒假留校学生团拜会,让留校生的春节不孤单”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教育导报》讯(记者 张玥)新春佳节,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而言,是回到家乡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日子,但对于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胡伟豪而言,今年的春节却显得不同寻常。由于科研需要,胡伟豪决定今年留校过年。“在学校过年会不会有些孤单寂寞?”一场由西华大学举办的新年团拜会打消了胡伟豪的顾虑。寒假期间,为让更多因学业、比赛、社会实践等原因暂时不能返乡的留校学生感受春节到来的喜悦,西华大学举行了2025年寒假留校学生团拜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主要负责人及260余名留校学生欢聚一堂,畅叙收获、共迎新春。吃团年饭是团拜会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式特色美食满足了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餐饮需求。团拜会现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包括写福字迎新春、蒙眼摸福、好运投壶、金锣迎新、看图猜词、弹瓶盖、踢毽子、抢瓶子等项目。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中感受年味,在欢笑中迎接新年。“我是第一次留校过年,没想到学校竟专门为我们准备了新年团拜会,我们不仅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有热闹非凡
  • 2024-12-24
    “教育导报网”12月24日以“织围巾送温暖,西华大学“白开水”公益开展暖心活动”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教育导报》讯(曾余妮 罗雅馨)11月18日,西华大学白开水公益联合赤橙公益面向成都各高校大学生,展开了一项为期半个月的暖心行动——手工织围巾,为西南地区的乡村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度过寒冬。白开水公益是一支由西华大学学子组建起的支教公益团队,每年暑期都会对西南地区乡村儿童进行3-4周的支教,迄今已走过木杉、新都桥等30余地。今年下半年,他们了解到西南山区的乡村小学仍然资源短缺,留守儿童在冬天没有充足的条件去抵御严寒。因此,此次织围巾暖心行动就是他们在支教之余,为增加对乡村儿童的关爱所开展的特别活动。通过前期的公众号、表白墙等线上宣传,白开水公益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随后在QQ建群,进行统一物资购买和发放,志愿者可自行编织围巾1至4条,并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上交回白开水公益,于12月11日至15日由赤橙公益对接农村小学代为捐赠,在寒假到乡村收集孩子们的回信和照片视频反馈,回寄给志愿者。白开水公益活动一经宣传,反响热烈,参与者多达1500余位,大家纷纷报名,留下自己奉献爱心的剪影。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