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10-28
    “四川新闻网”10月26日以“复制粘贴般的优秀三对双胞胎一起上大学是种什么体验?”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0月26日讯(记者陈淋)金桂飘香,银杏渐黄。今年秋天,西华大学又迎来一群新鲜“西瓜籽”。在2022级本科新生中,有三对双胞胎格外引人注目。在成长路上,复制粘贴般的他(她)们,将在西华校园里继续同频共振,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姐姐李汐汝(左),妹妹李雪汝(右)“汐雪姐妹”:高考仅差一分热爱相同奋斗加倍李汐汝和李雪汝是一对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双胞胎姐妹,她们今年的高考分数仅相差1分,同时被理学院化学专业录取。“雪”舞清扬,“汐”水如嫣,源于诗词的“雪”和“汐”,代表着父母对姐妹花的珍视。在彼此心中,她们都是外向的姑娘。因为双胞胎天生默契,两人除了外貌相同,在行为上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也在她们的成长故事里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印记。比如在家的时候,妈妈问要吃什么菜,姐妹俩都会脱口而出一样的菜名;去隔壁邻居家串门,虽然不是一起去的,但两个人说出来的话却是一样的。“小时候我们俩不是同一个班,我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妹妹在上其他课,但是老师走进来的时候看到我,就会问我都上课了
  • 2022-10-27
    “中国网”10月27日以“默契值拉满!三对双胞胎新生走进西华大学共启新旅程”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10月27日讯(王李科)10月27日,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在该校今年的2022级新生中,有三对双胞胎相聚到美丽的“西华”校园,续写复制粘贴的缘分,妙不可言的际遇。未来四年,李汐汝和李雪汝、申伟宏和申伟志、徐富和徐贵这三对双胞胎将继续并肩同行,在西华大学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高考仅差一分“汐雪”姐妹携手同行向未来李汐汝和李雪汝是一对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双胞胎姐妹,她们今年的高考分数仅相差1分,同时被西华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录取。“雪”舞清扬,“汐”水如嫣,源于诗词的“雪”和“汐”,代表着父母对这双姐妹花的珍视。从名字确定的那一刻开始,她们就从爱里面不断汲取着成长的力量。从小到大,姐妹俩一直对化学很感兴趣,化学成绩也一直很优异,用妹妹的话来说:“选择化学专业,是因为热爱。”在宜宾四中求学的这几年,姐妹俩各科均衡发展,在高考查分的那一天,姐妹俩惊喜地发现高考成绩只相差了一分。这样的巧合,也让两个人在填报学校时毫不犹豫选择报考同一所学校。所有巧妙的重合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了两封如期而至的录
  • 2022-10-20
    【四川日报】10月20日以“西华大学: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向未来”为题,对我校近年来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就进行了报道,展现了学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拼搏精神和形象。报道全文如下:美丽的校园。工程造价系教工党支部“雁阵”工作法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稳舵以奋楫,笃行以致远。西华大学缘起于农业机械化的国家战略,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把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时代答卷。党旗飘扬,凝心聚力行稳致远2022年6月,省委教育工委向社会发布了10个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20个四川省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西华大学“e心向党”智慧党建工作体系被授予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称号,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系教工党支部“雁阵”工作法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西华大学党建工作再添亮眼的“成绩单”。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 2022-10-18
    “中国网”10月17日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西华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10月17日讯(王李科)党的二十大于10月16日的胜利召开,给这个金秋十月染上了最美的色彩。当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西华大学组织师生员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满怀喜悦收听收看了开幕会盛况。此次大会报告,在该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师生一致表示,将不忘初心跟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当日,西华大学党委中心组举行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与会人员在办公楼101会议室集体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各机关业务单位、各学院采取集中学习或自主学习等方式,利用会议室、办公室等场所,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了收看。该校学生在教室、实验室或寝室收看了开幕会直播。与此同时,该校彭州校区、宜宾校区也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分别组织师生员工进行了集体收看。在整个收看过程中,师生们聚精会神,边听边做笔记,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党的二十大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西华大学党委
  • 2022-10-18
    “四川经济在线”10月16日以“西华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6日讯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西华大学组织师生员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认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大会报告在学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师生一致表示将不忘初心跟党走,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办公楼101会议室,西华大学校党委中心组举行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与会人员集体收看二十大开幕会,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学习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树根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刘树根强调,要深刻认识大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拔高政治站位、聚焦精神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刘树根要求,一要立即部署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要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要迅速掀起大会精神的学习热潮,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
  • 2022-10-08
    “四川发布”10月6日以“青春榜样|从工厂到学校,84岁老教授一生坚守育人初心”为题,报道了西华青年们用一首经典诗作《少年中国说》展现青春的蓬勃朝气,用实际行动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报道全文如下:奋斗者正青春!9月30日起,由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共同指导,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主办,四川发布策划承办,联合星星诗刊及全省多所高校共同发起“奋斗者·正青春——迎接党的二十大·四川高校诗歌朗诵大接力”线上活动。各大高校凝聚青春的力量,以诗歌朗诵的形式合作接力,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年强音。而从这些高校毕业的校友们,不仅是奋勇前行的时代“先锋”,也是学弟学妹们的青春榜样。他们都有怎样的故事?对学弟学妹们又有什么期望和建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青春之路!在西华大学,青年们用一首经典诗作《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作散文节选)展现出青春的蓬勃朝气,用实际行动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当画面灯光亮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佩党徽缓缓从黑暗走向屏幕前,用浑厚的嗓音拉开诗作朗诵的
  • 2022-09-30
    “四川日报”9月29日第19版以“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定信念担重任凝神聚力谋发展”为题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考察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大力开展理论阐释宣传普及,着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院发展“希望在新的起点上踔厉奋发,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研究的高地和理论阐释宣讲的阵地。”西华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将其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协调资源、系统推进发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近年来,西华大学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按课表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西华大学党委
  • 2022-09-30
    “中国社会科学网”9月26日以“四川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课高端论坛暨集体备课会”在西华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冉美玲曾江通讯员冯冬)9月17日,由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洪树名师工作室”协办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课高端论坛暨集体备课会”在西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四川省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力,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双一流”超前部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首席科学家蒋永穆等出席开幕式。张力致开幕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万远英主持开幕式。主题报告环节由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伯海主持,三位专家应邀作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作了题为“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主题报告,中共中央党
  • 2022-09-30
    “川观新闻”9月29日以“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➂|西华大学马院党委书记万远英:秉持信念担重任凝神聚力谋发展”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2019年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为基本职责,以深化学术理论研究为重要方向,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为重要任务,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根本目标,大力加强学院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院发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及校长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校党委副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定期专题研究学院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定期深入学院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按课表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机制保障齐抓共促。学校党委出台了《中共西华大学委员会关于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将马克思
  • 2022-09-07
    《中国网》9月6日以“三下乡:西华社工情聚彝欣,赋能阿依共同成长”为题,报道了我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赴凉山州喜德县彝欣社区开展彝族儿童陪伴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运用赋能理论和小组工作方法将“社会工作”专业下乡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推进了“彝路相伴”智援凉山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易地搬迁社区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全文报道如下:三下乡:西华社工情聚彝欣,赋能阿依共同成长中国网9月6日讯(田恒铭)为践行四川省民政厅“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弘扬西华学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2022年暑假,由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师生组成的“彝路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凉山州喜德县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彝欣社区,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运用赋能理论和小组工作的实务方法,开展了为期六天的陪伴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彝族阿依(彝语:儿童)更好地适应社区环境、改善行为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也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传播到广阔的凉山彝族地区。实践团与社区书记、社工站工作人员合影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
  • 2022-08-25
    成都电视台“成视新闻”栏目8月9日以“【拼经济看项目】加快节奏稳住生产汽车产业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为题,报道了面对近期疫情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成都汽车产业坚持“戴着口罩抓生产”,加速复工复产,奋力冲刺全年目标。其中,记者采访了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忆强。彭忆强教授指出,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成都及其都市圈深耕布局的大好时机,做好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在区域内全方位布局的准备,充分发挥所建设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作用,紧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力争在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有所斩获,实现建圈强链的目标。新闻链接:http://img2.yitoutiao.net/app/share.html?id=76638
  • 2022-08-19
    《四川日报》8月18日以“西华大学成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中心”为题对我校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江芸涵)近日,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华大学特聘院士吴丰昌领衔西华大学专家团队共同组建的“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基地”揭牌成立。吴丰昌院士表示,该中心和基地的成立,既是响应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水生态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产业化架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中国环科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服务四川的具体体现。据介绍,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基地目前共有成员38人,已构建了学科齐备的研究与工程治理示范团队。未来,该中心和基地将重点围绕河湖流域生态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河湖流域生态治理重大装备研制、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价值转换研究、河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技术开发与项目示范4个方向展开研究工作。报道链接:四川日报:西华大学成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中心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