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06-19
    6月19日,《新闻联播》中《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采访我校宜宾校区应届毕业生唐艺洋同学,他在采访中说“很感谢为我们这些应届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就业平台。下一步,我会按照总书记勉励我们青年学子所说的那样,要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努力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新闻联播采访镜头习近平总书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在今年6月8日,习总书来到宜宾学院调研考察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学校党委书记余孝其、校长刘树根带队对宜宾市重要企业
  • 2022-06-15
    《中国教育报》6月15日头版在“关注大学生就业”栏目,以“四川高校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有‘率’又有‘质’”为题作了报道,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采访了我校副校长费凌。报道全文如下:四川高校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有“率”又有“质”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6月8日,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在学校招聘大厅内向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勉励同学们“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四川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我们今年有本专科毕业生4819人,硕博士毕业生1104人,包括医药类、管理类、语言类等专业……”最近,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当起了“推销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发掘”用人需求,推介毕业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 2022-06-15
    【中国新闻网】6月15日以“【大国“粮”策】四川:打响夏粮收获‘第一枪’‘黑科技’助力新时代‘天府粮仓’”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报道全文如下:无人驾驶收割机。中新网成都6月15日电(岳依桐贺劭清王利文)15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茁壮生长的稻田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绿波。这个占地3100亩的基地育有100余个水稻品种,是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目前已在该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烘”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藏粮于技,‘让中国碗装中国粮’,就要用科技保卫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在永丰村进行水稻栽培超过20年,他说,虽然永丰村基地核心示范区超高产攻关田水稻最高亩产达到969公斤,创造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但高产并不是大家的最终目标。“现在我更注重质量了,目前在种的鸭稻米,就采用了生态的方法,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无人驾驶收割机在四川“五良”融合无人农场(大邑)收割小麦。作为中国夏粮率先收割的地区,西南麦区打响了夏粮收获的“第一枪”。近日,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夏粮大规
  • 2022-06-15
    《四川日报》6月14日头版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四)”为题作了报道,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采访了我校副校长费凌。报道全文如下: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四)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6月8日,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察看毕业生创新创业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感受总书记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殷殷关切之心,全省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领会把握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他们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扛牢责任担当,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党中央高
  • 2022-06-14
    《光明日报》客户端6月13日以“西华大学:今年计划招生8830人”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2022年,西华大学将面向全国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今年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西华大学共有57个专业在校本部(四川成都市)招生,18个专业在宜宾(四川宜宾市)招生,2个专业首次在彭州校区(成都市彭州市)招生。校本部招生计划数5770人,宜宾校区招生计划数2370人,彭州校区计划招生数210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计划数400人。特别的是,西华大学新增1个本科招生专业“应急管理”。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专业大类有7个:信息类、机械类、计算机类、设计学类、航空航天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建筑类。据了解,西华大学招生艺体类录取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规则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艺体类专业文化成绩有提高,四川省美术类、设计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40分及以上;四川省音乐学、舞蹈表演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30分及以上;四川省体育教育考生文化成绩
  • 2022-06-14
    《新华网》6月14日以“西华大学2022年计划招生8830人”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近日,据西华大学消息,2022年西华大学将面向全国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今年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专业覆盖工、理、管、法、经、艺、文、教等学科门类。据了解,2022年西华大学57个专业在校本部(四川成都市)招生,18个专业在宜宾校区(四川宜宾市)招生,2个专业首次在彭州校区(成都市彭州市)招生。校本部招生计划数为5770人,宜宾校区招生计划数为2370人,彭州校区计划招生数210人,高职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项目400人(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民族预科及预留计划80人。2022年,西华大学共有7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19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77个本科专业中,包括1个新增专业“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专业在彭州校区招生,学生就读于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的应急管理学院。据介绍,2022年西
  • 2022-06-13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6月10日以“2022年,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大部分同学已找到就业单位”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今年,我们宜宾校区迎来第二届毕业生2662人,其中大部分同学已经成功找到就业单位。”西华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李绍军说。据悉,为全力促进该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西华大学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切实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做到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台账“一人一策”。同时,该校由学校领导带队,各学院班子成员及教职工全员参与,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走访、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座谈和招聘、走访校友企业等多种方式,走访单位(或企业)130余家,拓展了大量就业及实习岗位。“这项工作既推动了2022届毕业生工作,也为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基础。”李绍军说。另外,
  • 2022-06-06
    【教育导报】6月2日在一版“高校党委书记笔谈”栏目,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题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余孝其的署名文章。报道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各地高校要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深刻领会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科学命题。其核心要义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大学、中学、小学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思政课建设。这一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2022-05-23
    5月17日,四川教育电视台以“提供科技支撑赋能乡村振兴”为题作了报道。报道链接如下:四川教育电视台:提供科技支撑赋能乡村振兴http://cj.sctv-8.com.cn/_wx/_wx_home_news_i.aspx?iid=637884104125151053said=636758887153726900
  • 2022-05-23
    【四川农村日报】5月17日在头版头条以“我省首个无人农场的小麦丰收了”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无人驾驶收获机正在田间收获小麦。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颖昳文/图)无人驾驶收获机来回作业,运粮车在田边等待卸粮,成熟的小麦转眼来到卡车车厢……5月16日,我省首个“无人农场”喜获丰收,小麦收割的一系列无人化操作,让现场参观人员直呼“大开眼界”。当天,这个代表智慧农业的新事物迎来多方关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的团队也赶到现场进行指导。无人农场,即在人工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我省首个无人农场,全称四川“五良”融合无人农场(大邑)示范基地,有个前缀“五良”融合,即把“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的实施融入到了智慧农场的打造中。该项目位于大邑县安仁镇新华社区,目前面积300亩,实行小麦、水稻轮作,由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牵头实施,依托罗锡文院士团队技术支撑。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田间道路改造,农业机械机库设计
  • 2022-05-23
    今日头条名校观察5月17日以“暖心!大学教授退休前最后一堂课,学生们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近日,西华大学师生朋友圈被一段暖心视频刷屏,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吴薇莉教授退休前最后一堂课,学生们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学生献惊喜5月11日,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吴薇莉教授正在给2019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上《心理咨询与治疗》课。这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上完这节课,她就退休了。吴薇莉教授专心而投入地讲课,她今天的语速很快,一连讲了很多知识点,她想在这堂课上再多给同学们讲些内容。下课后,一群学生突然从教室门口冲进来,两个同学抱着鲜花送给吴老师,两个同学拉着横幅,上面写着“别三尺讲台,撒桃李满地;忆谆谆教诲,思匆匆岁月——致可爱的吴老师”,全班同学齐刷刷站起来,大家一起大声说道:“祝吴老师退休快乐!”教室里爆发出了经久不绝的掌声。吴老师惊喜之余,感动万分,瞬间流下了热泪。她饱含深情地说道:“谢谢各位同学,非常感谢,也希望你们在助人的道路上,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吴老师是我大学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我们希望能在吴老师的最后一堂课上,通过极具仪式感的欢送会,为她
  • 2022-05-17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5月14日以“退休前最后一堂课收到的惊喜”为题,用短视频的形式报道了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老师吴薇莉在教师生涯的最后一堂课,学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报道链接如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退休前最后一堂课收到的惊喜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5/14/content_k3pgP6t0.html?gid=Q3Dlb12g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