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06-28
    “四川教育发布”6月28日以“一切为了学生!西华大学这些举动太暖了!”为题对我校关爱学生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在西华大学,“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如何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优质服务?如何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业成长、全面成才?这些成为西华两千多名教职员工共同关注和思考的核心话题。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改革,进行专业调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服务,多措并举探索创新,在肩负培育时代新人使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西华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清晰而坚定的足迹。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主动布局新学科新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作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21个学院,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6个本科专业(77个本科专业2022年招生),涵盖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等9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等专业。今年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的应急管理学院将首次在彭州校区招生。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设在西华大学学
  • 2022-06-28
    “四川观察”6月28日以“直通高招⑨开赛车、炸薯条!在西华大学开启‘趣味’学习”’为题,报道了四川观察记者到西华大学探校,了解学校“吃穿住行”的相关情况。报道全文如下:四川观察记者到西华大学探校6月17日至28日,四川观察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特别节目《直通高招你问我答》,联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为高考学子“答疑解惑”,帮你提前打探大学生活的“吃穿住行”。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专业齐全、科研平台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这些都还不够!今天,和观观一起走进可以“开赛车”、“炸薯条”的西华大学。1960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西华大学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应运而生;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华大学始终强调多学科协调发展,既培养应用领域高水平专门人才,又培养创新型高层次拔尖人才。目前,西华大学有22个学科型学院,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本科专业,包括了
  • 2022-06-28
    6月27日,川报观察以“西华大学招生办老师黎明做客川报新媒体直播间:彭州校区首次招生,部分艺体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有提高”为题,报道了西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老师黎明与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2019级学生王芯玥做客川报新媒体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的情况。报道全文如下: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为让考生和家长们能够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川内高校的招生政策和相关情况,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招办老师支招填志愿”,直播连麦多家高校招生办负责老师,与考生和家长一起来聊聊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直播在四川在线客户端、四川日报微博、四川日报抖音、四川日报B站等平台同步进行。6月27日下午,西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老师黎明与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2019级学生王芯玥做客川报新媒体直播间,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川观新闻记者为您带来现场“干货”。西华大学彭州校区首次招生黎明介绍,2022年学校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招生7138人(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高职联合培养400人)。招生规模总体持平。今年学校在宜宾校区、彭州
  • 2022-06-27
    “封面新闻”6月24日以“从会种田到‘慧种田’走进四川首个无人农场”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报道全文如下:在无人农场,可以实现小麦水稻耕种管收的无人作业。6月,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新华社区的“五良”融合无人农场,水稻已经栽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小麦和水稻两种作物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自动作业。“五良”融合无人农场是四川省首个“无人农场”,即把“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的实施融入到了智慧农场的打造中。“无人农场”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相结合模式,由成都大邑县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牵头实施,罗锡文院士团队提供技术支持。6月23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农场代表着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和作业模式正在改变。“无人农场”建设,解决的正是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瞄准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展开探索。全省首个无人农场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通过智慧农业系统为农作物管护
  • 2022-06-21
    “中国新闻网”6月20日以“”为题,报道了2022届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张沁雨的故事。全文如下:爸爸日复一日陪着张沁雨上学。中新网成都6月20日电(记者贺劭清)记者20日从西华大学获悉,带着爸爸上学的西华大学2022届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生张沁雨在毕业之际获得该校“自立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毕业典礼上,张沁雨在爸爸的搀扶下艰难地走上主席台,虽然脚步很慢,但她露出阳光自信的笑容,并表示“能往前走,就继续努力”。据了解,3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张沁雨的运动神经严重受损,让她失去了正常的行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经过漫长的康复治疗,张沁雨在5岁时恢复了语言能力,却没有恢复走路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入学之初,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一样地上课、听讲、考试。唯一的区别是我需要爸妈扶着慢慢走。”从小学到高中,父母陪伴在张沁雨前进的每一步。张沁雨毕业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压力也愈加繁重,张沁雨的康复训练和学习难以兼顾。一方面张沁雨要不断地进行康复练习,每天训练的时间需要4到6小时,一方面又要完成很多课程和考试。在高中时期,由于功课繁重,她身体不堪重负,不得不休学一年前往重庆第
  • 2022-06-20
    四川教育电视台(SCTV-8)6月17日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西华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为题,对我校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进行了报道。报道视频如下:报道链接如下:四川教育电视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西华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http://cj.sctv-8.com.cn/_wx/_wx_home_news_i.aspx?iid=637910872327340084said=636758887153726900
  • 2022-06-19
    6月19日,《新闻联播》中《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采访我校宜宾校区应届毕业生唐艺洋同学,他在采访中说“很感谢为我们这些应届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就业平台。下一步,我会按照总书记勉励我们青年学子所说的那样,要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努力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新闻联播采访镜头习近平总书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在今年6月8日,习总书来到宜宾学院调研考察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学校党委书记余孝其、校长刘树根带队对宜宾市重要企业
  • 2022-06-15
    《中国教育报》6月15日头版在“关注大学生就业”栏目,以“四川高校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有‘率’又有‘质’”为题作了报道,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采访了我校副校长费凌。报道全文如下:四川高校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有“率”又有“质”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6月8日,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在学校招聘大厅内向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勉励同学们“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四川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我们今年有本专科毕业生4819人,硕博士毕业生1104人,包括医药类、管理类、语言类等专业……”最近,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当起了“推销员”,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发掘”用人需求,推介毕业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 2022-06-15
    【中国新闻网】6月15日以“【大国“粮”策】四川:打响夏粮收获‘第一枪’‘黑科技’助力新时代‘天府粮仓’”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霜。报道全文如下:无人驾驶收割机。中新网成都6月15日电(岳依桐贺劭清王利文)15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茁壮生长的稻田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绿波。这个占地3100亩的基地育有100余个水稻品种,是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目前已在该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烘”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藏粮于技,‘让中国碗装中国粮’,就要用科技保卫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在永丰村进行水稻栽培超过20年,他说,虽然永丰村基地核心示范区超高产攻关田水稻最高亩产达到969公斤,创造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但高产并不是大家的最终目标。“现在我更注重质量了,目前在种的鸭稻米,就采用了生态的方法,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无人驾驶收割机在四川“五良”融合无人农场(大邑)收割小麦。作为中国夏粮率先收割的地区,西南麦区打响了夏粮收获的“第一枪”。近日,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夏粮大规
  • 2022-06-15
    《四川日报》6月14日头版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四)”为题作了报道,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采访了我校副校长费凌。报道全文如下: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四)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6月8日,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察看毕业生创新创业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感受总书记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殷殷关切之心,全省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领会把握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支持他们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扛牢责任担当,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党中央高
  • 2022-06-14
    《光明日报》客户端6月13日以“西华大学:今年计划招生8830人”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2022年,西华大学将面向全国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今年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西华大学共有57个专业在校本部(四川成都市)招生,18个专业在宜宾(四川宜宾市)招生,2个专业首次在彭州校区(成都市彭州市)招生。校本部招生计划数5770人,宜宾校区招生计划数2370人,彭州校区计划招生数210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计划数400人。特别的是,西华大学新增1个本科招生专业“应急管理”。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专业大类有7个:信息类、机械类、计算机类、设计学类、航空航天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建筑类。据了解,西华大学招生艺体类录取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规则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艺体类专业文化成绩有提高,四川省美术类、设计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40分及以上;四川省音乐学、舞蹈表演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30分及以上;四川省体育教育考生文化成绩
  • 2022-06-14
    《新华网》6月14日以“西华大学2022年计划招生8830人”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近日,据西华大学消息,2022年西华大学将面向全国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今年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专业覆盖工、理、管、法、经、艺、文、教等学科门类。据了解,2022年西华大学57个专业在校本部(四川成都市)招生,18个专业在宜宾校区(四川宜宾市)招生,2个专业首次在彭州校区(成都市彭州市)招生。校本部招生计划数为5770人,宜宾校区招生计划数为2370人,彭州校区计划招生数210人,高职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项目400人(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民族预科及预留计划80人。2022年,西华大学共有77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19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77个本科专业中,包括1个新增专业“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专业在彭州校区招生,学生就读于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的应急管理学院。据介绍,2022年西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