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18-03-23
    《四川新闻网》3月23日以“@高考生:西华大学新增知识产权等三个本科专业”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3日讯(记者陈淋)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华大学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知识产权三个本科专业。至此,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了86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备现代健康理念与健康管理特长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健康服务技能,能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教育、健康风险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航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以及适航工程管理等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民用航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工业企业等部门从事适航技术、适航认证、适航设计和适航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主要是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 2018-03-14
    四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涌现出许多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可谓名人荟萃、星空璀璨。2017年3月,四川省启动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成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其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也是四川省首批历史名人中唯一女性。我校凤凰学院李瑾老师多年来致力于武则天相关研究,撰写了近万字的学术论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华文化论坛》2017第11期,较系统地阐述了武则天及其文化解读,武则天的与民俗文化、女性文化、凤凰文化等关联拓展。论文发表后受到四川日报的关注,编辑主动联系李瑾老师,并于2018年3月2日在《四川日报》副刊“原上草”上头条刊登了“武则天:无字碑无言胜有言”一文,全文2000余字,文章同时被人民网转载。相关链接如下:《四川日报》:武则天:无字碑无言胜有言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80302/186584.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人民网:武则天:无字碑无言胜
  • 2018-03-07
    由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导演策划的以“启航新时代e网看资阳”为主题的资阳首届网络春晚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此次春晚通过川报观察、直播四川、封面直播、网易直播、华西都市报微博等6大直播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超过200万人次的网民朋友通过直播观看了整台晚会,包括远在马来西亚、日本、越南以及中国重庆、上海、北京等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通过网络为资阳首届网络春晚打call。晚会现场《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四川资阳市网络春晚点赞,并引用网民的留言:“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热闹非凡”“瞬间有了过年的感觉”。作为晚会总导演的凤凰学院李瑾老师介绍道:“此次晚会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主题鲜明站位高,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充分体现了网络属性,展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三是此次网络春晚由凤凰学院总策划、总导演,包括晚会整体策划、节目遴选、舞美设计、视频背景,后期制作、平面设计、舞台监督、主持词撰写、主持人及颁奖礼仪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动画专业、表演四个专业的师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承担并出色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任务”。近年来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十分注重发挥传媒艺术特色学院的优势,提高师生的实践能
  • 2018-03-02
    《光明日报》3月1日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为祖国‘飞天’”为题,报道了我校79级铸造专业校友王华明院士的事迹,全文如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为祖国“飞天”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什么?奋斗是笔,绘制美好生活的底色;奋斗是海,托起驶向梦想的航船;奋斗是路,直通打开幸福的大门。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今天起,本报开设《我奋斗我幸福》栏目,约请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优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基层党员干部等,讲述他们在各自领域不懈奋斗的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所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跟3D打印技术的缘分,可以说是始于1989年。当时我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读博士后,采用激光熔凝手段修复发动机叶片,发现修复后的叶片性能比原来好。因为激光熔凝处理会使材料瞬间达到高温,又急速冷却,金属内部的晶体就会非常细小,化学成分更均匀,性能自然更好。当时我想,如果运用激光熔凝技术制造叶片,跟传统方法相比就会有质的提升。现在我们做的事,已经持续了20多年,就是“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
  • 2018-02-05
    中国网2月1日以“西华大学不远千里精准帮扶甘孜州巴塘群众脱贫”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2月1日讯困难群众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春节怎么过?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刘清友却一直牵挂在心。“我们一定要去看看,马上临近春节了,走村入户给大家伙拜个早年,相信老百姓心头也会很温暖。”说这话的,是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自2016年4月启动对巴塘县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以来,西华大学便和相隔千里的巴塘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校主要领导多次到巴塘进行调研,并先后派出两名干部挂职巴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1月28日,西华大学刘清友校长一行工作组又到了巴塘,顾不上休息和高原反应便赶赴对口帮扶竹巴龙乡水磨沟村和纳扎西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和新春慰问工作。工作组一行在村级活动室同乡村两级干部和所有贫困户就新年新气象及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座谈。“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精准扶贫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我们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会上,村干部代表激动不已。“现在的政策真的好,在多方扶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专合组织,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大家的生活都得
  • 2018-01-30
    新的一年,四川高校会有哪些新动向?高校如何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做贡献?2018怎么干?针对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省两会期间,四川日报记者采访了四川10所高校的代表、委员,他们都是来自各个高校的党委书记。省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党委书记就省属高校如何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接受了采访,全文如下:作为省属高校,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主动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由省国防科工办牵头,中心组织专家团队为省委省政府起草的《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方案》获得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批复,四川获批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参与制定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及地方标准,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进行验收评估;践行双创战略部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未来,学校将服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围绕四川省支柱、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项目,
  • 2018-01-19
    1月18日下午17:0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以“创新教学平台让思政课‘活’起来”为题,报道了我校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在此之前,1月17日四川卫视(SCTV-1)今日视点栏目下午18:00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央视报道截图2017年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传统思政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许多学生心目中留下了生硬枯燥的印象。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近年来,我校不断进行新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思政教学走出课堂,更加贴近学生“所思所想”。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接受采访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极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抓住课堂、实践和网络三个关键,探索“课堂+实践+网络”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与校外育人资源的有机整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升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我校思政课老师接受采访学校狠抓思政课课堂建设,注重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作用,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我校涌现了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校园人物,催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作品。我校学生继2015年获得全国总冠军、2016年获得全国亚军之后,参加2017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
  • 2017-12-29
    《四川新闻网》12月27日晚登载了“四川教育系统2018年迎新晚会举行展学子艺术新风貌”一文,报道了四川教育系统2018年迎新晚会在我校举行,并于12月29日推送至四川新闻网首页头条焦点大图。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7日讯(记者陈淋)12月27日晚上7:00,以“教育展新姿欢歌向未来”为主题的四川省教育系统2018年迎新晚会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全省22所学校近千名师生载歌载舞,喜迎2018年新年到来。《傲雪》-西华大学演出开始前,一段“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视频,回顾了2017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与成果。四川省教育以“美育”为核心理念,旨在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重塑民族文化自信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一曲由四川音乐学院带来的《红旗颂》交响乐拉开了迎新晚会的序幕。晚会分为“英雄礼赞”、“川蜀新韵”、“民族荟萃”、“砥砺前行”四个篇章,所有参演节目都是大学生艺术节、中小学艺术展演等各类比赛的获奖节目,晚会也可以说是四川省艺术教育的成果展,是四川省教育系统丰硕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四川文理学院的同学
  • 2017-12-28
    中国教育新闻网12月27日登载了“西华大学获第三届‘校园好声音’冠军”一文,全文如下: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鲁磊)近日,以“唱响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落幕,西华大学夺得冠军。据了解,本次比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活动旨在鼓励校园原创歌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青春正能量,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和阳光朝气。自今年7月发布以来,大赛得到了全国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609所高校的超万名大学生报名参赛,共收到365首原创作品。相关链接:中国教育新闻网:西华大学获第三届“校园好声音”冠军http://www.jyb.cn/zcg/jzz/201712/t20171227_905831.html
  • 2017-12-22
    《四川新闻网》12月21日登载了“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总决赛落幕四川再创佳绩”一文。全文如下:西华大学选手比赛现场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1日讯(记者陈淋)12月20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易班”网和上海海事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总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比拼,西华大学继2015年获得全国总冠军、2016年获得全国亚军之后,再次获得全国总冠军;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全国季军。与此同时,四川省教育厅和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阿坝师范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优秀组织奖;电子科技大学庹立明,西华大学李倩雯、陈辰,阿坝师范学院徐起超,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李霜,成都师范学院李金平,西南石油大学陈焕玲、张勇,西华师范大学李斌斌等9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电子科技大学原创作品《闪耀世界巅》,西华大学原创作品《乐不“失”蜀》《向未来》获优秀歌曲奖。据悉,大赛自启动以来,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609所高校、上万名大学生参赛,共收到365首原创作品。(图片来自西华大学)相关链接:《四川新闻网》: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总决赛落幕四川
  • 2017-12-14
    《成都商报》12月13日晚登载了“西华大学培训、培养贫困县乡人才约500人次”一文。全文如下:“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我们大学作为各类人才汇聚之地,在脱贫攻坚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展各类急需的人才培训。”昨日,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西华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一步探索推进“校地合作”扶贫模式,派出近200人次的教职工深入脱贫一线开展智力扶贫,助推产业发展,同时培训、培养各类县、乡、村干部、专业人才共约500人次。据悉,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甘孜州巴塘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个月刚刚在西华大学培训结束,来自巴塘扶贫一线的43名基层学员利用一切时间,通过参与问卷调查、课堂讲授、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拓展训练等形式,汲取着一些有用知识技能。来自巴塘县波戈溪乡波戈溪村的第一书记谢天全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培训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在基层我们的信息相对很闭塞,和外界接轨少,对我们村脱贫致富很不利。出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回去后加大和外界的对接联系,一定会帮助我们早日脱贫。”据悉,明年西华大学将开展两次以上的相关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成都商报记者李春
  • 2017-11-15
    《四川日报》11月12日晚登载了“我省高校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一文。全文如下:11月8日上午,西南财经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立。成立大会结束后,宣讲团首次开讲。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生张林面向30余名学生党员,结合自身感受,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受到一致好评。省社科联副主席、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德武表示,该校还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连日来,我省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形式,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本报记者江芸涵阳帆创新学习形式推动深入学习10月26日,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协会举行了一场特殊而又充满干货的品读活动,学校党委书记丁任重与学生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围绕“新时代下怎样脱真贫、真脱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走向”“结合实情,看精准扶贫怎样深入发力”等六个方面畅所欲言。丁任重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并不时提问,与学生热烈互动。他希望该协会的同学们要带动身边更多的青年学生,读报告、学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