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3-09-08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9月8日以“开学季·高校校长说⑦丨西华大学校长李秋实: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迄今为止,人类的进步都来源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特别是近300年来,对科学规律的认识,把人类文明带进了工业社会,上世纪后半叶所兴起的航空航天、半导体、互联网、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又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未来。”“不要让书本上的假设、方法、应用范围限定了你们所掌握的知识边界,要学会从个别实验或社会现象的‘偶然’中发现某些新规律背后的‘必然’,学会设计证实新发现所需要的‘新实验’和‘新实践’,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努力实现学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双提升。”“大学生活的开启对于大家而言,将是一种与过往完全不同的人生瞬变。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也没有了师长的监督,你们会在短时间内感到莫名的‘兴奋’,然后可能是‘无所适从’。我希望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追求进步,而不是‘打发时间’,因为逝去的时光不会给我们后悔的机会。”西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李秋实以《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西华人》为题,为全体2023级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回顾了西华大学建校63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历程,并表示新同学的加入为西华
  • 2023-09-08
    “光明日报客户端”9月8日以“西华大学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9月7日,西华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郫都校区临江苑田径场、宜宾校区科创中心田径场举行。10210名新生正式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全体校领导,宜宾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体2023级新同学参加开学典礼。“欢迎你们加入西华大学,加入西华学子的队伍,让我们共同开启新的征程!”校党委书记刘树根在主持开学典礼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学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施展抱负的舞台无比宽广。他希望同学们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转变学习模式,开阔知识眼界、勇担时代重任、实现人生价值;展现青春风采,用更多元、更开阔的眼光来学习和实践,坚持追寻梦想,永葆热情,成为西华阔步前行的生力军;珍惜时光,在西华大学潜心学习,追求进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校长李秋实以《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西华人》为题,为全体2023级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回顾了西华大学建校63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历程。他表示,新同学的加入为西华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西华大学
  • 2023-08-31
    西华大学党委按照中央、省委有关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安排,聚焦人才培养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实效。聚焦重点,强化目标导向。学校党委将调查研究高度聚焦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等方面,全面梳理学校“三全育人”短板不足,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探索开辟数字化背景下思政工作转型路径,全力推进在宜宾办学的四川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储能材料与技术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直面焦点,坚持问题导向。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带领各个调研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覆盖全校师生的调研,重点围绕人才培养调研20余场次。听取一线教师、职工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学校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学风建设、就业情况、教学条件等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好的原因,找准差的症结,明确整改措施。攻坚难点,注重问题解决。立行立改,针对学生需要登录多个平台办事的难点,建设易班数字化平台,上线基于微信端的易班一站式学生社区网上服务大厅;优化集成多个业务系统轻应用,已推出思想引领、学习深造、校园生活、就业创业、宿管后勤等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应用场景的40多个微信“轻
  • 2023-08-30
    “中国网”8月28日以“喜获全国一等奖! 西华大学教师在这项教学创新大赛上取得新突破”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8月28日讯(王李科)8月28日,记者从西华大学了解到,日前,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赛在浙江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唐丹副教授“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团队喜获新文科副高组全国一等奖。同时,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必友教授“材料成型CAD/CAE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正高组全国二等奖,西华大学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实现了该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新突破。“近年来,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坚持促教、促研、促改。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教师自我提升和热爱教学原动力得到激发;通过积极搭建校级数字化教师发展平台,建立虚拟教研室,精心组建竞赛辅导专家团队研训结合,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的氛围日渐形成;通过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融入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及智慧教学方法等重构课堂,促进了教师教学创新。教师团队通过备赛思创新,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学技能,锤炼教学本领,激发学生潜能,已经逐步成为人才培养
  • 2023-08-29
    “经济日报”8月28日以“四川变问题清单为成果清单”为题作了报道,中国经济网、四川新闻网、川观新闻、四川在线等网站纷纷转载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成都8月27日讯(记者刘畅)当前正是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参加单位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时期。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通过严格落实主题教育要求,我们统筹执法频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黄河介绍,夏季是臭氧污染的高发期,为推动解决有关问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安排执法总队牵头并与相关单位配合,于4月至9月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15个城市为重点区域,梳理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中的2200余家企业,依托用电监控、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优化工作方式,远程监控相关企业生产与排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指导、移交、调度、督促、通报等措施,推动整改落实。不动产登记窗口直面群众需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聚焦不动产登记队伍的作风与素质建设,在全国首创不动产登记工作
  • 2023-08-26
    “中国社会科学网”8月25日以“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图为开幕式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赵徐州 通讯员孙曼兮)8月22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20多家企业代表共1500余人相聚一堂,围绕“农业工程与农业强国”的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为加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石静以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相关领导受邀参加了开幕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党委副书记朱明主持开幕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张辉在致辞中提出,党的二十大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迫切需要作出调整
  • 2023-08-25
    “教育导报”8月24日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蓉召开”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孙曼兮)8月22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农业工程领域的1500余名专家代表围绕“农业工程与农业强国”的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本次年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围绕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以及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现代设施农业农村农园,农业航空耕地保障与生态修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与建设,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村人居环境等不同领域安排了全体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会议期间,还将召开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会和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会议,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以及成都科学对话,成果需求发布与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提供一次难得的风采展示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媒体报道链接如下:教育导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蓉召开http://jydb.scedumedia.com/DocumentElectronic/doc-19987.html
  • 2023-08-25
    “四川日报”8月24日以“西华大学毕业生余帅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题报道了我校毕业生余帅霖的故事。报道全文如下:【人物简介】余帅霖,2023年毕业于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入职四川广沪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岗位。【入职故事】8月1日早上,余帅霖准时走进了自己入职不久的四川广沪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同事打过招呼后,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作为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他到这家公司工作刚满两周。余帅霖是达州人,在成都读完大学,他最终选择到这家民营企业工作。在余帅霖看来,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自己的专业又很对口,在这里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还有更多发展机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曾经担任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余帅霖为人热情、应变能力强,擅长与人打交道,同时专业成绩也不错,还参加了创新创业等比赛并获奖,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大家的眼里,找工作对他来说不算是难事。在学校举行的应届毕业生秋招和春招会上,余帅霖收到了多家企业递出的“橄榄枝”,其中包括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但最终他放弃了这些机会。早些年,余帅霖的父亲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爷爷奶奶从经济上
  • 2023-08-24
    “中国社会科学网”8月22日以“推动都江堰与李冰文化传承发展”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王方 陈睿竹)8月9日,“第二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暨什邡李冰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什邡市开幕。会议由西华大学和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中共什邡市委、什邡市人民政府、中共都江堰市委、都江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什邡市、都江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150余人参加开幕式。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力、什邡市委书记王洪、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曜、四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李泽敏、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彭邦本等出席开幕式,什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泽新主持开幕式。“第二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暨什邡李冰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什邡市举行。图为研讨会开幕式。 通讯员姚本燕/供图开幕式上,张力介绍了西华大学在李冰及都江堰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对与会领导、专家一直以来给予西华大学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希望大家多到西华大学走一走看一看,共同
  • 2023-08-24
    “中国网”8月22日以“50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各地 西华大学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8月22日讯(王李科)8月22日,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今年暑假以来,西华大学团委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构建精准化的实践育人目标、系统化的实践内容体系、项目化的实践组织方式、全员化的实践参与路径,先后组建500余支实践团队,72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重走领袖足迹、理论普及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万名大学生进社区”“对口帮扶”“郫都区挂职锻炼”“挑战杯竞赛调研”等专项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服务践行使命担当,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绽放青春光彩、贡献青春力量。该校团委“红色筑梦”实践团前往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新居调研,在见证从土坯房到小洋房、黄泥路到水泥路、接天然水到通自来水、种作物到兴文旅的翻天覆地变化中,充分体悟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夏梦萤火”实践团来到宜宾市,先后参观三江口、极米光电有限公司、宜宾学院,了解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措施,感受高精尖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导大学
  • 2023-08-24
    “新华社”8月23日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新华社客户端成都8月23日电(孙曼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22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农业工程领域的15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农业工程与农业强国”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辉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需要做出调整来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为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西华大学校长李秋实介绍说,西华大学将主动对接四川省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全力推进四川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力求在丘陵地区农机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与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成为“天府粮仓”行动的“新动能”。据悉,本次年会旨在凝聚农业技术装备领域的优势力量,促进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助力科研领域更系统地开展农业工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等。年会内容丰富,设立19个分会场、13个专题,专家们围绕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农业
  • 2023-08-23
    “人民网”8月22日以“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人民网成都8月22日电 8月22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承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农业工程领域的1500余名专家代表围绕“农业工程与农业强国”的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积极为加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张辉在致辞中提到,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迫切需要做出调整,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汇聚知识、凝聚共识,为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强国,贡献农业工程力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表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川“三农”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加快农业装备现代化”作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十大重点任务之一,把“智能农机”纳入了省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明确规划了四川省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发展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表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要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共同推动农业未来化工程化创新发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