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05-12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以及各党支部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直播平台观看大会,各学院教师代表、团干部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感悟。此事受到媒体纷纷报道。报道链接如下:四川日报:承继百年荣光建功伟大时代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20511/273931.shtml四川在线: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四川发展贡献更多力量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205/58516152.html四川新闻网:不负时代使命奏响青春乐章!四川青年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http://spzt.newssc.org/details.html?id=57308四川发布: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西华大学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http://www.scpublic.cn/news/getNewsDatail?id=681470四川经
  • 2022-04-25
    【四川新闻网】4月20日以“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和桂:从‘百万竹鼠’到‘千万黄精’大家富起来才是真的富”为题,对我校200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友李和桂的创业故事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20日讯(记者乔永祯实习生罗石芊)清明刚过不久,伴着微微的春雨,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野鸭滩村,一名带着眼镜的男子正在大棚中查看着黄精苗的生长情况,不时与农户交谈着种植的经验。他叫李和桂,是当地著名的“养殖大户”。从2008年开始创业起,15年间,李和桂靠养殖竹鼠起家,挫折时及时转向黄精种植,带动当地村民种植黄精,一同致富。是什么让李和桂与竹鼠结下不解之缘?又是什么让他选择了黄精?李和桂和当地老乡一同检查黄精李和桂在整理黄精两“起”两“落”小小竹鼠变成第一桶金2007年,李和桂从西华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来到广东一家不锈钢公司工作。虽然每月拿着近8000元的工资,但当老板是李和桂一直以来的梦想,思考良久后,李和桂决定要自己创业。既然想要作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选对创业项目便是首要且关键的一步。“当时广东流行养竹鼠,四川正好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李和桂在选定了创业项目后便
  • 2022-04-18
    四川教育电视台(SCTV-8)4月8日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西华大学:雁阵力破‘两张皮’群雁齐飞促‘双建’”为题,报道了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系教工党支部探索“雁阵”工作法,让专业和党建紧密融合,教风与学风齐头并进的事迹。报道视频如下:四川教育电视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西华大学:雁阵力破“两张皮”群雁齐飞促“双建”http://cj.sctv-8.com.cn/_wx/_wx_home_news_i.aspx?iid=637850408885109273said=636758887153726900
  • 2022-04-15
    2022年4月15日,川观新闻刊发了“双碳十问(第二季)⑧对话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川的优势在哪里?”的新闻访谈。访谈邀请了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彭忆强和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剑锋做嘉宾,就四川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川的优势在哪里、四川今后的着力点在哪里进行了访谈。彭忆强向记者介绍了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和充电服务网络体系现状。访谈中,彭忆强指出了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优势和短板,强调了新能源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相对目前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切实做好市场推广,依靠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尽量在本地形成产业闭环。同时可加强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结合,做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及其推广应用。新闻链接:双碳十问(第二季)⑧对话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川的优势在哪里?新闻背景:《双碳十问》是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从2021年10月起推出的高端访谈系列报道。2021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重点研究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并作出决
  • 2022-04-08
    【人民日报客户端】4月7日以“‘土坑酸菜’如何防?四川省数字化HACCP探索在先示范已成”为题,报道了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产业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唐勇教授研发数字化系统,对泡菜进行全过程质控追溯信息化管理,并将溯源运用场景延伸至餐饮环节,获得各界人士肯定和消费市场认可。全文报道如下: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引起公众强烈反响,一夜之间将泡菜的质量安全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暴露出企业代加工过程管控与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世界泡菜看中国,中国泡菜看四川”。作为泡菜大省,四川的泡菜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何确保泡菜质量安全,也是四川泡菜行业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四川省高校、政府、企业合力探索,实施HACCP质量控制和追溯数字化转型,实现对全过程的质控追溯信息化,并将溯源运用场景延伸至餐饮环节,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肯定和消费市场认可。为杜绝“土坑酸菜”类似问题,除了需要更严的执法与处罚,还需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记者采访了解到,早在2017年,四川遂宁市一从事泡菜生产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引进了西华大学的食品生产经营质控追溯数字化科研成果,将其贯穿运用到从原料基地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无纸化管
  • 2022-04-06
    【中国新闻网】4月2日以“中印尼高校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为题,对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和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新社雅加达4月1日电(记者林永传)中国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和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揭牌仪式,4月1日在两高校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中国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经济学院院长罗航,印尼三一一大学国际处处长伊万、经贸学院院长杜杰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潘范妮和中方院长陆雨,两校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仪式。费凌代表西华大学、潘范妮代表三一一大学为基地揭牌。该基地设于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将为两校经贸人才交流、学术合作提供服务。费凌在仪式上致辞说,中国西华大学和印尼三一一大学的合作富有成效,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画卷增光添色。未来将发挥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桥梁”作用,为双方经济学术交流和学生研学交流提供更便捷途径,持续推进两校师生交流、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两校办学水平和教育国际化。伊万致辞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世界海洋支点”战略相辅相成,两国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前景。相
  • 2022-04-06
    【人民网】4月1日以“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为题,对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和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揭牌仪式现场。人民网成都4月1日电(王凡)今日,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和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学术交流会议举行。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教授代表学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回顾携手共进的发展历程,西华大学和三一一大学的合作富有成效,希望双方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发挥好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的“桥梁”作用,为双方的经济学术交流和学生研学交流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推进两校在师生交流、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两校办学水平和教育国际化,为促进中国和印尼的师生以及实业界更加全面的了解做出新的贡献。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费凌副校长代表西华大学、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潘范尼代表三一一大学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学基地揭牌。未来,两校还将通过游学夏令营、学术讲座、专家沙龙等活动,增加两校师生的交流,并以包括印尼在内的RCEP相关成员国为研究对象,开展经济与贸易领域的项目
  • 2022-04-01
    【四川日报】3月21日第9版整版以“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题,整版刊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新国教授的理论文章。报道全文如下:报道截图学习“十个明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明确”是基于近年来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探索,进而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安排。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目标,增强实践自觉性。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逻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 2022-03-29
    【成都日报】3月21日第1版以“种田App‘上了线’农户可以‘不下田’——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题,对我校提供技术支持的大邑“数字化无人农场”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田信息即时呈现。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大片农田只需数名人员管理。正值小春时节,成都平原上,农田被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小麦覆盖。大邑县王泗镇涌泉村的钟艳萍,对农业种植并不精通,但她却是资格的“农场主”,2230亩土地流转在她手上从事农业种植。“基本不下田,下了也不是看得很懂。”钟艳萍并不掩饰自己的外行。“你请了帮手?”对记者的疑问,钟艳萍爽快地说:“对,请了帮手,而且这个帮手还不简单。”“一机在手,种田不愁。”钟艳萍告诉记者,通过手机App,就能清晰、全面地掌握自家田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土壤墒情、空气湿度、温度、风向……“发生了病虫害都会给你发送预警信息,跟着导航,可以精准定位到病虫害发生位置。”据钟艳萍介绍,如今的种田App从作物栽种到肥料播撒,成熟收割到销售,所有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手机下单,实现一条龙服务。有了智慧农业的加持,在大邑,像钟艳萍这样的农场主并非个例。
  • 2022-03-29
    【光明日报】3月28日第3版以“四川:讲出思政课的蓬勃生命力”为题,对我校思政课建设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校园好声音”“彩虹跑”“悦读者”……近年来,西华大学借助“易班”网络平台举办的每一场网络文化活动,都能吸引同学们广泛参与,迅速“火”遍校园每个角落。一月一主题、一年200场的网络文化活动,已成为学校思政课堂的有力补充和思政教育的最好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四川着力推动在川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贯穿历史与现实、课内与课外,融通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构建起一堂堂活生生的“大思政课”,大大增强了培根铸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前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春暖花开,又是开学季。2月27日,四川以在线形式,在全省各高校同步开展大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活动。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位优秀教师,从“两个确立”的生成依据、“两个确立”的伟大意义、“两个确立”的现实践行三个层面,以“拥护‘两个确立’争做时代新人”为题,为全省大学生作专题辅导。“早在半个月前,我们就组建了由学院领导班子、相关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共同构成的备课小组,进行集体备课。”主讲教师之一、四川大学
  • 2022-03-28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3月24日以“【游天府】西华大学:春暖花开美哉”为题,对我校美丽的校园春景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报道链接如下:【学习强国】【游天府】西华大学:春暖花开美哉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325206752641253947cdn=https%3A%2F%2Fregion-sichuan-resourceitem_id=7325206752641253947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48087904860showmenu=falseref_read_id=e57d8490-690e-46a3-a915-7624fba4a222_1648121516645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 2022-03-25
    【人民网】3月23日以“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中文与中国文化系顺利揭牌”为题,对我校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中文与中国文化系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校长致辞。人民网成都3月23日电(王凡)昨日下午3点,西华大学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中文与中国文化系成立揭牌仪式(线上)在西华大学行政楼101会议室举行。“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与博大文明的古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三一一大学副校长余努思教授表示,未来三一一大学将与西华大学一道,携手开展涵盖双方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并培养出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为服务中印尼人文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印尼全面合作与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两校将以中文本科专业为抓手,持续推进两校在教学、学术和科研的深入合作,为提升两校办学水平和教育国际化而不懈努力。”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教授说。据悉,2019年3月,西华大学与三一一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落户梭罗,这是印尼的第七所孔子学院。在过去的三年里,孔子学院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巴蜀文化与爪哇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印尼两国经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