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1-31
    1月29日,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发布了一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的微信刷爆朋友圈,社会反响良好,当天点击量就达9.5万。该手册由我校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吴薇莉教授牵头编制,新华网、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大公网四川频道、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新华网: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20-01/30/c_1125513068.htm川报观察: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s://cbgc.scol.com.cn/news/223760?app_id=cbgcapp_id=cbgc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四川新闻网:关注!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scnews.newssc.org/m/system/20200130/00102807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封面新闻:抗击疫情“
  • 2019-12-31
    《成都日报》12月23日以“我市启动新时代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十万团干部将走访百万青年”为题,报道了团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成都日报》报道全文如下:我市启动新时代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十万团干部将走访百万青年本报讯(记者侯初初)为切实摸清并精准把握新时代成都青少年的主要特点,更好地发挥市委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12月20日,团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了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团市委三家主办单位分别就本次大调研的调研背景、调研方法、调研要求、调研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系统论证。随后,三方举行了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签约仪式,标志着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中,来自各区(市)县机关青年干部、青年教师、高校青年大学生、社会青年的代表重点围绕各自领域青年群体发展现状、热点难点、困难诉求和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后期扎实开展“大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调研将以“十万团干部走访
  • 2019-12-26
    12月15日,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23家主流媒体的代表及国际组织和文化界嘉宾齐聚一堂,交流思想,启发思路,激荡思维,为推动中日韩合作贡献智慧力量。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座教授王小甫出席对话会并作主旨演讲。四川在线、腾讯网、未来网、新浪网、东方资讯等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相关链接如下:四川在线: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1912/57404345.html腾讯网: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new.qq.com/omn/20191215/20191215A0HNZ300.html腾讯网: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xw.qq.com/cmsid/20191215A0HNZ300腾讯网:王小甫:返本开新,共同开放东亚文化合作新时代https://new.qq.com/omn/20191215/20191215A09L8O00未来网:西华大学王小甫教授出席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http://college.k618
  • 2019-12-25
    《四川日报》12月24日以“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为应急人才培养开‘良方’”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应急学院副院长舒志乐,舒志乐从我校应急学院的基本情况、四川省应急人才匮乏的情况,以及为何应急安全人才如此匮乏等方面作了介绍。《四川日报》报道全文如下: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为应急人才培养开“良方”◎目前,我省仅西华大学成立了应急学院,并于9月招收首批100名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的本科学生,全省有10万应急人才缺口◎应急产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要求应急人才具备对待灾难事故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产教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与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50余所高校大学校长、专家学者,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近300人,就应急安全文化培育、应急学科建设、应急产业发展及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看现状应急人才匮乏,四川有10万人才缺口“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 2019-12-25
    你知道“巴蜀”用英语怎么说吗?“官伎”用英语该如何解释呢?在成都上学的你,对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又知道多少呢?在西华大学陈达教授团队历时四年精心翻译的杰作英文版《成都精览》一书中,这些问题都会一一为你解答。今天就来看看这本译作翻译背后的故事吧!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一本全面深入介绍成都的英文版著作《成都精览》——AnEssentialSurveyofChengdu,引得现场不少外国友人驻足翻阅,爱不释手,纷纷为成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点赞。这本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成都精览》,是在成都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下,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陈达教授翻译团队(陈达、杨存友、李学芹、龚小萍、郭志军)历时四年多、精心完成的。《成都精览》原书与英译本“这个任务有点烫手”四年前,当时成都市政府为打造成都名片,打算向国际友人推出介绍成都历史文化的英文译作,正在寻求合作伙伴。由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实力名声在外,经常受邀到学院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四川师范大学杨天庆教授,就首先向成都市政协地方志编辑部推荐了西华大学。接到任务后,陈达教授立即在全院选拔组建翻译队伍,
  • 2019-12-22
    近日,我校参与团市委组织开展的“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新时代成都青少年特点大调研活动受到媒体关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此作了采访报道。 四川在线消息(郑志浩记者程文雯)12月20日,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启动。调研将以“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的形式,深入各领域青少年群体开展走访调研,实现对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的精准“画像”。本次调研由共青团成都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依托各级团组织,组织市、县两级团干部,调研将以“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的形式,坚持专业性、真实性、指导性原则,深入各领域青少年群体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通过分领域向受访青少年发放调查问卷,采取走访面谈、问卷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调查,本次调研力求全面、精准掌握各领域青少年的主要特点、现实需求、困难问题等现状,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调查报告》的编制,实现对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的精准“画像”。“全面摸清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共青团的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才能得到更大提升。”共青团成都市
  • 2019-12-10
    《四川日报》12月10日第10版教育周刊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推巴塘产业脱贫——西华大学对口帮扶巴塘见成效”为题,对我校对口帮扶巴塘见成效的情况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川报报道截图“西华大学帮我们修建的村集体经济农旅项目‘水磨乡愁温泉驿站’建成后,我们村每户每年将新增5万元以上的收入,脱贫奔康就有希望了……”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贫困户达哇告诉笔者。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和列布西村是西华大学的定点帮扶村。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准施策,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产业扶持、旅游规划、人才培训等举措,成效显著。摸实情精确研判筑牢扶贫根基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西华大学坚持稳扎稳打,下足“绣花”功夫,校领导靠前指挥,专家团队深入基层调研,驻村干部一线作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聚焦提高脱贫质量,多次深入两个贫困村和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面掌握定点帮扶村的基本情况,精确研判贫困原因和脱贫举措。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南部,是一个多元文化交往交融的农牧县。由于地处偏远、产业散小弱乱、市场发育滞后、自然灾害频发,全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西华大学对口帮扶的水磨沟村、列布
  • 2019-12-09
    《中国社会科学网》12月8日以“西华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果展示会举办”为题,报道了我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新举措——通过晚会展示研究生理论学习成果。全文如下: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华夏曾江通讯员张雪萍王贝郭倩)近日,为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研究生部共同举办“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学习成果展示会。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展示会。展示会分为“新时代呼唤新理论”“祖国在我心中”“奋进新征程”三个篇章,表演有诗朗诵、歌曲联唱、读书分享、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其中,诗歌朗诵《我爱你,中国》、微视频《重逢》和以三句半形式演绎的节目《歌颂祖国》赢得了全场师生的好评。《我爱你,中国》歌颂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祝福。微视频《重逢》刻画了不同年代青年学子的大学求学经历。《歌颂祖国》点赞新时代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本次展示活动由西华大学全体研究生自编自
  • 2019-12-08
    《新华网》12月6日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西华大学上演别样学习成果展示会”为题,报道了我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新举措——通过晚会展示研究生理论学习成果。全文如下:歌曲联唱、读书分享、微视频……近日,一场别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西华大学上演。为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提高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西华大学举办了“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学习成果展示会。展示会分为“新时代呼唤新理论”“祖国在我心中”“奋进新征程”三个篇章。同学们用诗朗诵、歌曲联唱、读书分享等形式展现青春风采,表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豪情壮志。“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让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枯燥乏味,充满活力。”农业专业2019级研究生段晓毅表示。西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形成了“课堂+实践+网络”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格局。教师坚持“内容为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主要内容,按照“步步高”“步步深”的要求,将自身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知识性和理论性。同时
  • 2019-12-06
    《川报观察》12月5日以“高校思政课学什么?这所高校的研究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成果展示会”为题,报道了我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新举措——通过晚会展示研究生理论学习成果。全文如下:近日,为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研究生部在学生活动中心共同举办“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学习成果展示会。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展示会。展示会分为“新时代呼唤新理论”“祖国在我心中”“奋进新征程”三个篇章。展示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同学们用诗朗诵、歌曲联唱、读书分享、微视频等形式真情演绎,其中,诗歌朗诵《我爱你,中国》、微视频《重逢》和以三句半形式演绎的节目《歌颂祖国》,赢得了全场师生们的高度评价。在《我爱你,中国》中,同学们精神饱满,情真意切,歌颂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祝福。微视频《重逢》构思新颖,刻画了不同年代青年学子的大学求学经历,将他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同时呈现于观众面前,
  • 2019-12-03
    《四川教育网》11月29日以“西华大学抓好“三个联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为题对我校作了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抓好“三个联动”,强化理论武装、制度规范、责任落实,着力破解党的组织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三级联动抓理论武装。学校党委建立健全学校、院系、支部三级联动学习机制,编印《学习文选》12期、《教职工政治学习宣讲提纲》10期,第一时间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传达到每一个支部和每一名党员。每年编印《党支部工作手册》,印发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督促党支部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主题教育期间,先后举办8场高水平专题辅导报告会,2400余人次接受思想政治洗礼,以领导干部先学领学示范带动普通党员深学实学。各单位紧扣初心和使命,通过集中研讨、专题党课、成果交流、主题党日等形式,以理论滋养初心,以担当践行使命,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制度联动抓规范建设。学校党委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通过7大计划,40余项举措,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先后修订出台教工、学生党支部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发展党员“1+7”实施办法等,使党支部工作、
  • 2019-11-28
    《教育导报》11月28日以“省委宣讲团赴西华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王舒赵雨薇)按照省委统一部署,11月26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王凡,为西华大学师生作了一场专题宣讲报告。王凡紧扣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宣讲报告,重点从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结合实际,运用鲜活的事例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宣讲报告在西华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报告对全面掌握、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表示:“听了这场宣讲报告,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