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4年9月12日(周四)下午2:00
【报告地点】西华大学郫都校区5D216
【主讲人】刘海峰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
【主办单位】汽车与交通学院 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仿真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刘海峰,男,天津大学讲席教授,科技部中英环境先进碳中和发动机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2023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优青且结题优秀。主持内燃机及能源相关国家和企业项目累积经费6000余万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引用7800余次,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际学术网站Research.com发布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排名第1,2,2,5,12),中国内燃机学会“史绍熙人才奖”等。创办零碳发动机与燃料研究进展国际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担任National Science Open,Frontiers in Thermal Engineering 杂志副主编,以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等4个SCI刊物编委;兼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报告内容简介
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气温变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的理想目标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按照目前的速度,1.5°C的剩余碳预算可能会在2030年前完全耗尽。内燃机是一种经典而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也是全球交通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装置,内燃机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接近20%。本报告的主题是如何利用内燃机的高效率和燃料灵活性,在未来的燃料储能和分布式能源发电中发挥更重要的碳减排作用,帮助实现净零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将变暖限制在1.5°C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