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计及电-氢-碳协同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主讲人:卢浩
时 间: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11:00
地 点:第一教学楼A区321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卢浩,新疆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新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斯坦福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新疆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博士点新能源发电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新疆大学-若羌能源产业研究院院长,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能源碳中和”创新团队负责人,新疆氢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广东省通信防雷及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燃煤发电与CCUS技术、能源多相流与传热传质研究、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碳中和关键技术与能源转型路径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90余篇,JCR一区论文8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3000余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EI收录及中文期刊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国际PCT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撰写碳中和综合能源领域专著1部。担任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和中文核心期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担任国际多相流大会(ICMF)、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国际能源与环境大会(ICEE)、国际能源与环境工程大会(CFEEE)的分会主席(Session Chair),国际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大会Workshop主席,荣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发明协会成果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报告主要内容: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和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关键技术之一,新疆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同时在建多条疆电外送通道,在我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应用场景。本报告分析了新疆当前能源科技转型的主要技术方向,针对计及电-氢-碳协同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开展讨论,为新疆乃至全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