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25年6月20日9:00
报告地点:图书馆报告厅二厅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学院
题目1:城市智慧防灾减灾研究与实践
报告人:朱月琴
报告人简介:
朱月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灾害事故调查评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然资源学会制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数据专委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应急管理科技信化决策咨询专家等。长期聚焦自然灾害智慧防灾减灾、大数据与城市安全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专利6项、软著2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培养研究生50余名。
题目2: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领域需求与趋势分析
报告人:第宝锋
报告人简介:
第宝锋: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同时担任应急管理部山区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大学综合减灾研究中心主任,获2024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兼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兴趣为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机器学习(ML)等技术手段在综合防灾减灾和社区韧性发展领域开展地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交叉探索,面向西南山区开展了灾害预判与评估、社区减灾与管理、生态安全与修复的系统研究。曾先后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6项。参与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长宁地震、泸县地震、芦山地震、马尔康地震、泸定地震等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排危、灾损评估及恢复重建规划等相关工作,支持四川三州民族地区村寨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及演练,受益人数超过10万人次。
题目3: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四川实践
报告人:舒志乐
报告人简介:
舒志乐: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四川省第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减灾委专家委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校园安全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
题目4: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应急工作实践
报告人:唐小川
报告人简介:
唐小川: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信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地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等10余项。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论文近30篇。
题目5: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产业链规划思考
报告人:王立娟
报告人简介:
王立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导师。现任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四川省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大危险源测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被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专家、四川省应急管理专家、四川省科技评审专家、四川省应急标准委员会专家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主要从事安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重大专项20余项,主持研制行业或地方标准10余项,发表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先后组织参与20余次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等技术支撑保障工作,作为领域专家完成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督导考核工作等。
题目6:轻便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和应用
报告人:张涛
报告人简介:
张涛: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级高工,软硬件研发实验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测量仪器,授权中国专利39项,美国专利1项。
题目7:自然灾害多灾种预警成效与展望
报告人:王暾
王暾: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四川大学 教授、博导,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 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减灾所)所长。2008年汶川地震后,王暾怀着 “下次大灾,中国有预警”的初心,回国创建减灾所,专注于自然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大家所熟悉的手机、电视、“大喇叭”地震预警就是减灾所牵头创新的成果。
题目8: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建设
报告人:何俊
何俊:四川省发改委信息化专家,四川省应急厅信息化专家,化工自动化工程师、智能化系统工程师。长期致力于工业生产流程自动化控制、安全生产信息化以及能耗控制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重点服务化工园区安全数字化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领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