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陈军朝
时 间:2023年11月16日16:00-16:30
地 点:彭州校区1-114
题 目:煤矿热动力灾害与科学救援
报告内容简介:
对我国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进行统计表明,热动力灾害(火灾与爆炸)是煤矿重特大事故中占比最高、致灾最严重的灾害。当前对其成灾原因、致灾作用和救灾风险等还认识不足,导致对热动力重大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仍缺少有效方法与技术,造成热动力重特大事故至今时有发生、救援处理常面临困境。
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由于灾区存在的热力作用,往往会造成灾区通风紊乱,使灾情更加模糊化和复杂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极易造成救援人员伤亡,扩大事故严重程度。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安全性(也即灾害危险性)是灾害救援指挥决策所参考的重要依据。
主讲人简介:
陈军朝,重庆大学博士,西华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矿山动力灾害、非常规油气开发,从事致密气、深部地热、矿山火灾等方面的数值仿真研究,精通 FLAC3D、3DEC、MATLAB等商业科研数值软件,熟悉有限元、有限体积、有限差分等数值计算方法和 C++、Fortran 等编程语言,拥有丰富的软件一次和二次开发经验。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余篇。
主 讲 人:罗泽彬
时 间:2023年11月16日16:40-17:10
地 点:彭州校区1-114
题 目: 地震基础理论与临震预警技术
报告内容简介:
地热流体被认为是地震预报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前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Zhou et al., 2010; Skelton et al., 2014; Zhou et al., 2015; Zhou et al., 2016; Barbieri et al., 2021; Franchini et al., 2021),但距离地热流体真正用于地震预报还有大量工作要进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 (LXF) 位于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交界处的地震高发区,是进行地震研究的天然试验田 (丁锐等, 2018; 李环宇等, 2020)。我们对LXF的地热水和气体进行了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温泉中Cl- (0.69 - 529.44 mg/L)浓度变化范围较大,表明温泉明显受到深部流体污染;进一步的连续观测 (2020-2022) 表明: 两个温泉 (金河(94)和硝水坪 (331))的离子浓度变化和地震发震之间至少存在4次对应关系,其中宁蒗地区发生的两次地震 (2022年1月2日ML5.2地震和2022年4月16日ML4.6地震)距离硝水坪温泉仅50 km,且地震前观测到Cl-、Na+和SO42-浓度明显异常。结合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我们认为下地壳流动可能是LXF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地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LXF,导致LXF内部变形;大量地下水沿断裂或裂隙向地下深层渗透,增强了孔隙流体压力,促进水岩反应,弱化断裂带,最终诱发地震。LXF地区温泉中的离子浓度对地震活动非常敏感,温泉中异常高或异常低的离子浓度可能代表了地震的孕育过程。因此,在LXF中监测适当的地热水和气体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地震水化学前兆异常,并为地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主讲人简介:
罗泽彬,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西华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金属稳定同位素(Ca)基础理论研究,毕业后致力于将Ca同位素应用于稀土找矿理论和地震预警。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 7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