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09-30
    “中国社会科学网”9月26日以“四川积极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课高端论坛暨集体备课会”在西华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冉美玲曾江通讯员冯冬)9月17日,由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洪树名师工作室”协办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课高端论坛暨集体备课会”在西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四川省2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教师和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力,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双一流”超前部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首席科学家蒋永穆等出席开幕式。张力致开幕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万远英主持开幕式。主题报告环节由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伯海主持,三位专家应邀作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作了题为“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主题报告,中共中央党
  • 2022-09-30
    “川观新闻”9月29日以“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➂|西华大学马院党委书记万远英:秉持信念担重任凝神聚力谋发展”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2019年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为基本职责,以深化学术理论研究为重要方向,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为重要任务,以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根本目标,大力加强学院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学院发展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落实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及校长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校党委副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定期专题研究学院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定期深入学院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按课表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机制保障齐抓共促。学校党委出台了《中共西华大学委员会关于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将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将马克思
  • 2022-09-07
    《中国网》9月6日以“三下乡:西华社工情聚彝欣,赋能阿依共同成长”为题,报道了我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赴凉山州喜德县彝欣社区开展彝族儿童陪伴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运用赋能理论和小组工作方法将“社会工作”专业下乡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推进了“彝路相伴”智援凉山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易地搬迁社区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全文报道如下:三下乡:西华社工情聚彝欣,赋能阿依共同成长中国网9月6日讯(田恒铭)为践行四川省民政厅“彝路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弘扬西华学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2022年暑假,由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师生组成的“彝路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凉山州喜德县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彝欣社区,在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运用赋能理论和小组工作的实务方法,开展了为期六天的陪伴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彝族阿依(彝语:儿童)更好地适应社区环境、改善行为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也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传播到广阔的凉山彝族地区。实践团与社区书记、社工站工作人员合影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
  • 2022-08-25
    成都电视台“成视新闻”栏目8月9日以“【拼经济看项目】加快节奏稳住生产汽车产业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为题,报道了面对近期疫情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成都汽车产业坚持“戴着口罩抓生产”,加速复工复产,奋力冲刺全年目标。其中,记者采访了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忆强。彭忆强教授指出,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成都及其都市圈深耕布局的大好时机,做好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在区域内全方位布局的准备,充分发挥所建设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的作用,紧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力争在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有所斩获,实现建圈强链的目标。新闻链接:http://img2.yitoutiao.net/app/share.html?id=76638
  • 2022-08-19
    《四川日报》8月18日以“西华大学成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中心”为题对我校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江芸涵)近日,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华大学特聘院士吴丰昌领衔西华大学专家团队共同组建的“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基地”揭牌成立。吴丰昌院士表示,该中心和基地的成立,既是响应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于水生态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产业化架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中国环科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服务四川的具体体现。据介绍,西华大学受损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基地目前共有成员38人,已构建了学科齐备的研究与工程治理示范团队。未来,该中心和基地将重点围绕河湖流域生态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河湖流域生态治理重大装备研制、河湖流域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价值转换研究、河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技术开发与项目示范4个方向展开研究工作。报道链接:四川日报:西华大学成立生态环境领域研究中心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
  • 2022-08-15
    “中国新闻网”7月28日以“【四川百名统战人说统战事】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郑鈜: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积极建言”为题,对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进行了专访。报道全文如下:“近年来,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继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对于城市安全保障的高度重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在成都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高校要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为应急事业输送人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今年3月发布的“2021年全省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显示:2021年,四川省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干旱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012.7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29人,紧急转移安置53.7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6.6万公顷;倒塌房屋0.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19.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8.6亿元。“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减轻灾害影响、降低灾害损失,是应急管理要解决的问题。”郑鈜说。在采访中,郑鈜回忆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建的西华大学应急学院(现应急管理学
  • 2022-07-12
    “四川经济在线”7月12日以“西华大学订单式三下乡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对我校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成都7月12日讯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西华大学组织师生赴学校对口帮扶点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对口帮扶点乡村振兴订单式需求,西华大学创新采用揭榜挂帅工作机制,瞄准确定五个重点实践课题,面向全校师生招募组建实践团队,以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围绕助力产业发展、美化乡村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繁荣文化生活目标,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以切实行动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乡村文艺晚会,繁荣精神文化生活为庆祝建党101周年,校团委组织举办“喜迎二十大·共享新生活”水堰口村首届乡村振兴文艺晚会,通过舞蹈、相声、话剧、武术、配音、红歌等节目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党爱国情怀。晚会分为“迈入新时代”“共享新生活”“奋进新征程”三个篇章。活动现场,音乐协会带来开场
  • 2022-06-30
    “四川新闻网”6月29日以“西华大学‘同心振乡’团队:红心入乡宣精神,思想振农促发展”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同心振乡”团队开展宣讲活动西华大学“同心振乡”团队开展宣讲活动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6月29日讯(记者陈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日前,由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尹德志带领的“同心振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前往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郎池街道狮子村开展专题宣讲。“同心振乡”社会实践团队和狮子村村委会全体成员,以及狮子村部分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参加宣讲会。宣讲会上,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办主任杜靖介绍了宣讲会的主要目的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随后,“同心振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三位研究生先后作了三个方面的主题宣讲。闫元霜同学宣讲的主题是“科技人才振兴乡村”,她重点介绍了科技和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及这两个要素对于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彭子骦同学围绕“树立清廉家风,涵养清廉正风”主题进行了宣讲,她援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并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古
  • 2022-06-30
    6月26日上午10:10,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教育互动节目《超级家长会》“大学招办面对面”栏目邀请我校大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李玲、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黄潇做客直播间,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今年的招生政策作了介绍。该节目开通了音视频直播,音频节目在成都人民广播FM99.8上播出,视频在《超级家长会》视频直播区和视频号播出。黄潇主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2022年招生政策、毕业生就业及去向情况,并介绍了学校的热门专业、新增专业以及艺体类专业情况。李玲主要介绍了大健康管理学院的情况及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大健康管理学院各专业近年来的收分情况。节目海报视频回放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appd0o6hypv1939.h5.xiaoeknow.com/v2/course/alive/l_62aad2a7e4b06accb06e05c3?app_id=appd0o6hypv1939available=trueentry=2entry_type=2002pro_id=p_629eb46ae4b01c509aba4cb2scene=%E5%88%86%E4%BA%ABshare_scene=1sha
  • 2022-06-29
    “四川新闻网”6月28日以“高考志愿怎么填?西华大学招办负责人为你支招”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6月28日讯(记者陈淋)高考放榜后,志愿填报成了困扰考生和家长的一道难题。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院校、专业?如何填报志愿?6月28日,西华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黄潇接受记者采访,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支招。如何进行专业选择?黄潇: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地缘因素。不同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带给个人的视野、平台和未来发展空间也是不一样。其次是要考虑专业兴趣。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有志向、有兴趣在专业选择中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考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是感兴趣的,喜欢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当然还应该综合考虑这个专业的学科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往年招生情况等。第三是要确定目标院校。确定目标大学的过程,既是帮助自己了解大学信息的过程,也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目标和方向。比如有同学想学电气类专业,那么可以通过阳光高考平台或高校官网了解哪些高校开设有该专业,再通过教育部学科评估、特色专业建设点、“双一流”建设学科等名单了解哪些高校的电气学专业综合实力比较突出等
  • 2022-06-29
    “四川经济在线”6月28日以“新思路新举措西华大学以改革赋能人才培养”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设在西华大学校领导为毕业生拨穗四川经济在线成都6月28日讯教育部日前对外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西华大学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如今,西华大学共获批3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19个。这些专业将分别在四川省理工类本科一批、文史类本科一批和艺术类本科一批进行招生。近年来,西华大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聘用和分配改革,推进机构设置调整,完成干部换届,推动教学改革,进行专业调整,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这一系列大事要事的推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学校呈现出蓬勃向上、快速发展的势头。改革促发展科学管理激发活力“我们立足自身办学基础,选择对标高校,开展系列改革,希望从基础性的改革做起,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将活动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加速度。”西华大学党委书记余孝其说。从去年开始,学校启动了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聘用和分配改革,此前学校
  • 2022-06-29
    “新华网”6月28日以“高考志愿怎么填?西华大学招办负责人来支招”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高考放榜后,志愿填报成了困扰考生和家长的一道难题。如何填报志愿?西华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黄潇表示,应考虑三大因素:地缘因素、专业兴趣和目标院校。黄潇认为,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有志向、有兴趣在专业选择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专业的学科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以及往年招生情况等。“专业就业前景的冷与热是相对的,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学生本人与专业的匹配度等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谈及西华大学今年的招生政策,黄潇介绍,2022年,西华大学将面向全国招收8830人,其中,在川一本批次招生3482人,二本批次招生2558人,艺体批次招生698人。今年有77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专业覆盖工、理、管、法、经、艺、文、教等学科门类。据悉,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现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700余亩,教职工3600余人,有21个学院、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西华大学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