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2-03-08
    【四川新闻网】3月7日以“【乡村不一Young】从端稳饭碗开始郭佐:一名乐观而踏实的稻田‘守望者’”为题,报道了我校机械设计专业校友郭佐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村官,引导村民致富,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感人故事。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3月7日讯(记者何佳欣实习生罗石芊)每年十月,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安家沟村里,金黄色的稻谷都会堆满一座座粮仓。从春耕到秋收,这里的水稻快速催芽、集中育秧、机耕、机插秧、机收,在丘陵地区实现了水稻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操作。郭佐在稻田里收割从一个拥有大片荒地的偏远小村,到满田尽披“黄金甲”的“水稻村”,他的出现让农村的田野里“长”出了特色产业。郭佐他叫郭佐,土生土长的安家沟村人,2013年毕业于西华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郭佐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城里找份工作。他心里早有了自己的计划——回家乡当村官。从初出茅庐、不会种田的大学生,到如今十里八乡人人夸赞的农业能手;从创业第一年收入3.5万元到如今年收入200万元;从一名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到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大好的青春里,他与稻田结下了“不解之缘”,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浇灌稻
  • 2022-03-08
    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川观新闻等媒体3月7日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全面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四川在线报道全文如下:面对灾难,如何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全国两会期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保障城市安全的提案》,从灾害预警、灾害应对、灾害处置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郑鈜认为,我国城市存在人口众多、经济集中、空间密集等特点,因此,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较大。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来源家底不清,管理机制存有漏洞;应急预案不够完备,响应救援不够及时;承灾能力建设有限,关键设施缺乏韧性;物资储备不够充分,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应急装备配备不足,部门协同水平不高;信息沟通不够顺畅,指挥决策传导滞后等应急管理体系脆弱的问题。如何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对此,郑鈜提出一系列建议:第一、可以试点开展城市灾害普查,摸清城市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城市灾害隐患,再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探索高效快捷的应急物资调度使用机制。同时,
  • 2022-03-07
    【四川新闻网】3月7日以“【两会超话】@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灵活就业者:这份提案为你们而来!”为题,对我校副校长郑鈜作了采访报道。全文如下: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川网新闻·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7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陈淋摄影张宇王滟雨实习生李奇臻)2020年9月,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将职业风险高、劳动强度大、保障水平低的外卖骑手们聚焦到大众眼前。2021年5月,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当一天外卖小哥,12小时仅完成5单送餐、赚41元送餐费,也引发舆论热议。随着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兴产业的活跃,作为配套服务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就业人员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针对这类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给予他们更多安全感?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今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将目光关注到这一新兴群体。他梳理了这类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的现实困境
  • 2022-03-07
    【四川观察】记者3月6日采访了我校副校长郑鈜,并以“代表委员请回答㉑郑鈜:保护一座城这五点很重要”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经济集中、空间密集,灾害的危害和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十分重要。”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在接受四川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反映出我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来源家底不清,应急预案不够完备,承灾能力建设有限等问题。”为此,郑鈜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加强城市灾害调查,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自然灾害普查工作和城市应急需要,试点开展城市灾害普查,摸清城市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城市灾害隐患。对不同部门、层级、类型主体的救援能力、救援物资储备等应急资源进行调查,探索高效快捷的应急物资调度使用机制。第二,加强承灾能力建设,增强城市韧性。将承灾能力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在灾害普查基础上建立责任清单,厘清、落实重点灾害隐患的监管责任,有序推进各类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与监管。将各种应急力量系统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进行综合管
  • 2022-03-07
    【四川经济在线】3月6日以“西华大学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召开”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6日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西华大学广大干部师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以集中或分散方式收看了全国两会开幕式。师生们表示要及时关注“两会”动态,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踔厉奋进、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永泰教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以中国发展的鲜活实践,阐释好“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四川省首届“干部教育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薛新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从事
  • 2022-03-06
    川观新闻3月4日以“两会好声音⑥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给机会,需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报道全文如下:当前,共同富裕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优化就业政策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今年两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也带去了自己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在我看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让人民群众和国家政策实现更好的互动。”郑鈜表示,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把就业机会给予广大劳动者,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否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低端的、停滞在过去的机会,无法实现发展,也无法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郑鈜认为,教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促进共同富裕当中。“不能把教育放在局限的校园环境中,要让更多劳动者享受教育机会,通过多种平台形式的教育,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一方面更好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另一方面实现劳动者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发挥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郑鈜建议,应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到提供就业培训等公共
  • 2022-03-04
    近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学校申报的应急管理、流行舞蹈2个本科专业获准新增备案。此事受新华网、四川经济在线、红星新闻、搜狐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广泛关注。新闻链接如下:新华网:西华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http://sc.news.cn/content/2022-03/03/c_1128434337.htm四川经济在线:西华大学新增流行舞蹈等两本科专业http://scjjzx.hrnewspaper.com/jjzx/edu/2022-03-03/64930.html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考生注意!西华大学新增两个本科专业中国高校之窗:西华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http://www.gx211.cn/news/20220225/n16
  • 2022-03-01
    我校和成都理工大学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同一所学校学习,高考后就读于不同的大学。四年的大学时光中,他们各自努力,相互鼓励。如今,他们又以4.2的相同裸绩点一同保送至重庆大学。这对拥有同款优秀的“桢嵘”兄弟,他们有酷似的容貌,相似的活泼性格,对待学习也有同样的认真……在他们身上,能真切感受到携手并进,奔赴山海的意义。这对双胞胎的故事受到川观新闻、四川新闻网、中国网四川频道等媒体广泛报道。报道链接如下:川观新闻: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双胞胎兄弟双双保研重庆大学https://cbgc.scol.com.cn/news/3248043?from=androidappapp_id=cbgc四川新闻网:优秀+2!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双胞胎兄弟双双保研重大!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20301/001245506.html中国网客户端:复制粘贴般的默契双胞胎兄弟双双保研同一所“双一流”高校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uh8QMfyZ.html中国经济时报四川: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双胞胎兄弟双双保研重大h
  • 2022-02-25
    2月24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成都召开。会后,“教育导报网”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在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为题作了报道,我校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徐雷等纷纷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全文报道如下:2月24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成都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盘点2021年我省教育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任务,对2022年的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全省教育系统密切关注会议动态,学习会议精神,开展热烈讨论,并结合重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大家纷纷表示,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为全省教育系统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行动指南。为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说,会议总结了我省教育工作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六个“聚焦”部署了今年教育重点工作。“作为体育高等院校,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
  • 2022-02-22
    2月21日,封面新闻以“30秒丨直击四川高校学子返校动态:分批分时报到核酸检测报告、行程码一个都不能少”为题,用短视频的方式报道了我校学生返校动态。新闻链接:【封面新闻】30秒丨直击四川高校学子返校动态:分批分时报到核酸检测报告、行程码一个都不能少https://m.thecover.cn/video_details.html?id=8750590
  • 2022-02-18
    中国网2月14日讯(王李科)2月14日,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经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四川省首届“干部教育名师”入选名单正式出炉,20位优秀干部教育名师入选。其中,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新国教授榜上有名,获得四川省“干部教育名师”称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薛新国教授主要授课方向为党的理论教育,代表课程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科学社会主义》。薛新国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13-2019年,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鉴定专家,先后赴俄罗斯、白俄罗斯、捷克、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据了解,“干部教育名师”评聘旨在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纵深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改革,丰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水平,把四川省丰富的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干部教育教学优势。从2021年起至2025年,全省将每两年评聘一批“干部教育名师”,建立50—6
  • 2022-02-14
    当90后成为思政课教师,他们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码”。在北京林业大学,有位“有梗”的教师说,“先入眼入耳有意思,才能入脑入心有意义”;在北京师范大学,有位人称“梦姐”的教师,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送学生棒棒糖,会拿党史类书籍作奖励,她的课堂被评价“有温度、有人情味儿”;在西华大学,有位教师在今年春节期间几次去看留校学生,她是00后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在这些青年教师的思政课堂上,“画风”可以是拍电影、画画、唱歌;她们会像“备”教材一样“备”学生——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调研;会像打造“爱豆”一样,讲述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还会向学生学习刷微博、逛B站等各项技能,做到“无代沟”对话……90后教师遇上00后大学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讲点儿不一样的,让00后变“真爱粉”“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实现从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思政教材上没有任何一个章节的标题是这样的,但是它们频频出现在90后教师杨哲的课堂上。2017年,杨哲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毕业,来到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