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10-28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开幕式现场。西华大学供图人民网成都10月27日电如何解决设施蔬菜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如何在常温下更经济环保储存成熟水果,减少农户损失?……今日,在西华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上,来自全国46所高校的190支参赛队伍纷纷在线上亮出了“绝招”,在创新类指定项目、创新类自选项目、创业类项目三个主题单元,工艺与环境、设施与设备、清洁能源工程和乡村建筑四个大类中展开角逐。开幕式上,西华大学副校长刘小兵致辞。“学校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学科竞赛的科学布局。”刘小兵指出,该校已组建“现代农业”学科群,成立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联合省内相关农业装备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成立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正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总编辑、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应宽线上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希望通过大赛聚集和整合各种创新创业资源,共同推动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成长,齐心协力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工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
  • 2021-10-28
    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在我校举行,新华网对此进行了关注报道,全文如下: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开幕式现场。如何解决设施蔬菜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如何在常温下更经济环保储存成熟水果,减少农户损失?……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在西华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国46所高校的190支参赛队伍参赛。据了解,本次大赛主题为“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工程”,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和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共同主办。由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190支参赛队伍,将在创新类指定项目、创新类自选项目、创业类项目三个主题单元,工艺与环境、设施与设备、清洁能源工程和乡村建筑四个大类中展开角逐。本次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比赛形式,参赛队伍通过远程线上展示作品并进行答辩,专家评委在西华大学现场进行评审。参赛队伍将通过分组答辩、决赛答辩等环节,展开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从本科生创新赛道、研究生创新赛道、创业类赛道分别评选出中农富通杯、京鹏畜牧杯、晟兴科技杯特等奖
  • 2021-10-13
    1999年成都首家家乐福超市开业,22年时间过去,这家“元老级”超市即将停业。对于这样消息,老成都人怎么看?大家都来“买相因”了吗?9月29日,四川观察记者来到成都市八宝街家乐福超市记录下了这家超市的最后一夜。超市门口贴有一张红底白字的“停业公告”,上面写着:“家乐福八宝街店将于2021年9月30日14点停止营业。由此给顾客和周边社区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进入超市我们看见,九成的货架已经清空,还有不少货架旁挂着“买一赠一”“大清仓”“3折起”等字样的牌子。第一层是一些入驻的商家,多是租户,有的店在闭门装修,有的也打出“撤店”“搬迁”或是“清仓”的牌子。超市内稀稀拉拉的顾客与空空的货架相映衬,完全没有往日的辉煌。而眼前只留有部分工作人员,在打包剩余商品。不少路过的市民都用手中的手机拍照留念。有市民向记者表示:“自己第一次吃披萨就是在这家店里面。”“有年春节买年货,结账时排队超过40分钟。”“不远处还有一家好又多,当时就是被这家家乐福干垮的。”等等这些烙印在成都市民心底的一些记忆,眼看它即将离去,又渐渐地清晰了起来。其实近些年来,曾经那些人声鼎沸的商超,有些在升级转型,而有些却在大浪
  • 2021-10-08
    10月2日是印尼“巴迪克日”。巴迪克指以蜡染工艺染成的花布和用这种布做成的服饰,它是印尼的“国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10月2日将印尼蜡染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跨越万里之遥的两种“非遗”相遇在一起时,会产生什么灵感?资料图:蜀绣精品《韩熙载夜宴图》。中新社记者刘忠俊摄2日,线上举行的“印尼巴迪克和中国蜀绣文化传承国际研讨会”上,中印尼两国150余位大学生及文化爱好者感受了这种灵感。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周斌说,巴迪克图案和色彩表现了印尼人民的生活情趣与哲学精神,而蜀绣被称为“东方明珠”,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巴迪克与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巴迪克设计中融入了中国元素。他希望研讨会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印尼文明的历史渊源,为促进两国相互了解和尊重提供机会。中国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巴迪克每一幅图案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与中国蜀绣两种文化遗产的交流将相互赋予内涵和活力。印尼三一一大学副校长尤努斯(Yunus)说,巴迪克每一幅图案都是印尼历史的传承,很多具有中国风格的图案记录了印尼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而蜀绣也展示了中国人
  • 2021-09-30
    9月28日,西华大学代表见证该校与印尼三一一大学签订《西华大学支持三一一大学建立中文与中国文化系谅解备忘录》。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雅加达9月29日电(记者徐伟)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28日举办“我眼中的中国风尚”服装设计及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庆祝2021年“孔子学院日”的到来。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在印尼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我眼中的中国风尚”服装设计及摄影比赛,旨在鼓励印尼学生寻找身边的中国风尚元素,并通过服装设计和摄影作品等形式呈现出来。比赛累计收到68件精心准备的作品,经过印尼和中国评委的共同评比,确定了构图精巧的印尼市集舞狮作品为摄影组一等奖。在服装设计比赛中,印尼学生伊凡尼娅和安吉丽塔分别斩获旗袍组和唐装组一等奖。伊凡尼娅认为,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增进了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提高了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她希望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今后能够继续举办更多类似活动,进一步拓宽印尼学生接触和感知中国文化的渠道。当天下午,中国西华大学支持印尼三一一大学建立中文本科签字与启动仪式以视频形式举行。会上,两校校长签署了《西华大学支持三一一大学建立中文与中国文化系谅解备忘录》,并宣布三一一大学中文本科
  • 2021-09-28
    9月17日《精神文明报》在第4版刊发“儿童安全座椅,你们家装上了吗?——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调查”新闻。新闻就备受关注的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被纳入全国性的立法、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现状和如何提高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等问题走访了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交通实验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王永忠以及其他专家,请他们就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和使用现状发表了观点和看法。王老师首先指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对儿童安全保护有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目前我国已经针对儿童安全座椅发布和实施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并且国家针对儿童汽车用品加强了监管,但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如儿童安全座椅产品品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悬殊等,也是影响儿童安全座椅“叫好不叫座”、在普及过程中难以推广的因素。“儿童安全座椅的功能设计、安全保障将成为消费者更加关注的焦点。”王永忠认为,儿童安全座椅企业应不断在研发设计、增材制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推陈出新,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多样化,更有品质的产品,进而推动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新闻链接:https://www.jswmb.
  • 2021-09-26
    9月23日,2021侨界菁英(成都)创新创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西华大学食品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带来的央广微厨项目,为快速制作美味菜肴提供了方案。病害检测机器人、央广微厨项目……这些侨界人才科研项目亮相成都红星新闻2021-09-2319:199月23日,2021侨界菁英(成都)创新创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围绕“侨聚蓉城·科创天府”主题,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汇聚侨资侨智侨力,助推成都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本次大会的活动之一,侨界菁英(成都)创新创业成果展同步举行。众多侨界人才汇聚于此,纷纷展示着各自科研成果。▲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进入成果展大厅,门口处展示的4个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据了解,这些智能机器人全部来自于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4个机器人,实际上已在成都落地使用。”睿乐达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展示的机器人中,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服务的,也有服务于四川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还有以成都大运会蓉宝为原型设计的机器人,也将服务于明年成都大运会。“智能机器人的体验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
  • 2021-09-17
    9月16日,西华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省委宣讲团专家、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志耿作宣讲报告。各学院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报告会。纪志耿在报告中用鲜活事例和接地气的语言生动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历史性成就,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光辉历程、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在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同时围绕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行了讲解。纪志耿还就自己工作经验和实践成果,与在场师生们分享了他的见解和看法。宣讲会接近尾声,纪志耿以“我们要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一席话结束了宣讲报告会。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帮助师生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赵赋聪同学表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
  • 2021-09-16
    9月14日-15日,西华大学分别在校本部和宜宾校区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校党委书记余孝其在典礼上向2021级全体新生表示欢迎,并发出了对学生的希冀。他指出,同学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希望同学们在西华大学潜心学习、成长成才,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校长刘树根针对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传承西华精神,作了题为《奋进百年新征程扬帆起航西华人》的讲话。他鼓励同学们以诚信立身,树团队精神,致力文理通识,坚持运动锻炼,成为奋进新时代的西华人。并对新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志存高远,肩负强国使命;第二、追求真理,矢志创新创造;第三、全面发展,不负青春韶华。
  • 2021-09-03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0831/260919.shtml
  • 2021-08-31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西华大学学子荣获这项竞赛一等奖中国网8月31日讯(王李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日前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该竞赛由中国化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承办。西华大学理学院化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冯金凤、满珊佑、卜发洋,在该校陈明军教授和钟柳副教授的指导下,以西南片区赛一等奖的身份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分赛区共90所高校的270名化学类本科生和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总决赛。经过为期两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冯金凤、满珊佑、卜发洋三位同学的创新实验设计作品“火安全环氧树脂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通过参加此次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我校参赛学生的实验基础理论水平、实验技能、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均得到很大提高。”据陈明军教授介绍,今后,该校化学专业将继续围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据了解,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旨在以赛促教,
  • 2021-08-25
    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各地开始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公平是否就此实现?老师轮岗到底如何落实?学区房是否濒临“幻灭”?四川电视台《全媒直播间》针对一系列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问题,邀请了我校经济学院于代松教授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以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班主任、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高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何明共同探讨。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各地开始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深圳前不久推出了重磅通知,成为全国第1个教师轮岗的城市,而近日北京也紧随其后放出大招,即日起推进教师跨校跨地区的流动,不少人相信,这样的轮岗制会逐步推广,家长们对此纷纷表示十分关注。姜晓萍教授核心观点:义务教育均等化是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轮岗。学区房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品牌效应,不会因为教师轮岗就消失殆尽。教师轮岗需兼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在尊重教师流动意愿的前提下发挥政策工具作用,梯次推进,分类激励。何明老师核心观点:多校轮岗难在制度和观念的对接,配套机制完善与否,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