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06-01
    川观新闻记者李淼摄影田为5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前往西华大学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坚定前进信心,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创新作为,让青春在治蜀兴川、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黄强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对百年党史的学习认识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切身体会,用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和自主创新案例,从“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党的历史既是建军的历史,也是强国的历史”“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三个方面作党课报告。黄强指出,我们党成立的这100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大、最辉煌的100年,我们党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功的答案和宝贵的启示是什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
  • 2021-05-27
    5月27日,《教育导报》第二版发布文章“从‘心’出发,点亮生命的火花——我省各大中小学开展‘5·25’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对我校以开展“5·25”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将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所进行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到来之际,我省各高校和中小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关爱自己,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拥抱关系,乐享美丽青春你知道科学测试和趣味测试的区别吗?真笑和假笑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情绪无法被量化,你如何感知情绪呢?……近日,西南石油大学博学广场笑语喧哗、人头攒动,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心理游园会。此次游园会主题为“心怀希望,点亮梦想”,是基于心理资本“希望”进行开发设
  • 2021-05-27
    消费质量报讯(记者李欣璐)5月20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消费质量报与西华大学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双方战略合作帷幕。作为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议共建单位,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是四川省首家由政府职能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的质量研究院。根据消费质量报和西华大学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互利互赢的原则推进战略合作,在建设高质量发展智库、联合打造质量论坛品牌活动、推进品牌服务及内容合作、质量人才专家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新的合作模式,拓展新的发展业态,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供四川方案。双方表示,将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围绕全省质量中心工作,打通学界与业界,深化“高校+媒体”高质量发展合作新模式,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2021-05-20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5月19日,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共建无诈安全校园”为主题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动员大会在我校明德广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政书出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郫都区公安分局红光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副书记),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院团委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以及各学院学生代表20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要求,要打好“主动仗”,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下好“先手棋”,强化协同育人,加强风险防控;要打好“预防针”,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源头治理;要筑好“防火墙”,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反诈成效。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集全校之力共筑“无诈校园”,确保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取得实效,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当天,在学校还召开了郫都区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会议就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郫都区各街道、高校分别汇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开展情况。四川发布、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 2021-05-17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有了机器化设备,收割川芎再也不费力了。”近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带领技术团队赴彭州敖平镇川芎现代农业园举办川芎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暨培训会。现场,三台收割装备一亮相,就受到了当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的热烈欢迎。据了解,川芎作为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四川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彭州敖平镇因地理条件优势,川芎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收获川芎是一个让药农颇为“头疼”的过程,目前靠人工收获,那就是切割并粉碎川芎茎秆,用耙拨干净地面上的秸秆,再用钉耙把每一颗川芎从地里挖出来,药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川芎产业发展的瓶颈。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支持,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主持的川芎机械化收获项目,历时一年,开展了川芎秸秆粉碎、挖掘收获的分段式收获技术装备攻关,形成了川芎机械化收获多项关键技术(包括5项中国发明专利及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川芎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廖敏带领科研团队研制了多级碎土川芎挖掘机和双振动川芎挖掘机,以及一台川芎杀
  • 2021-05-17
    5月12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带领技术团队赴彭州敖平镇川芎现代农业园举办川芎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暨培训会。廖敏教授介绍装置情况川芎是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四川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彭州敖平镇因地理条件优势,川芎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收获川芎是一个让药农颇为“头疼”的过程,目前靠人工收获,那就是切割并粉碎川芎茎秆,用耙拨干净地面上的秸秆,再用钉耙把每一颗川芎从地里挖出来,药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川芎产业发展的瓶颈。五月正值“双抢”时节,药农抢收川芎,抢插水稻,劳动力短缺,花钱也很难请人抢收川芎。机械化收获需求成为川芎产业的迫切需求。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支持,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主持的川芎机械化收获项目,历时一年,开展了川芎秸秆粉碎、挖掘收获的分段式收获技术装备攻关,形成了川芎机械化收获多项关键技术(包括5项中国发明专利及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川芎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廖敏带领科研团队研制了多级碎土川芎挖掘机和双振动川芎挖掘机,以及一台川芎杀
  • 2021-05-14
    5月13日,人民网以“西华大学发挥新媒体优势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为题,对我校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让党史学习“全覆盖”,把党史故事“可视化”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西华大学不断创新学习形式,结合线上线下,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化、灵活化。为了让更多新时代青年听得进、记得牢、学得深,学校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运用短视频、公众号、小程序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插上“新媒体翅膀”。用实“新媒体矩阵”让学习“全覆盖”西华广播“YoungRadio”公众号推出“悦读党史——天天读”栏目,每天推出一期由西华青年学子精心录播的党史故事音频节目,讲述“党史上的今天”,引导广大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西华教育电视”和“云西华”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推送“西华每日新闻动态”,及时发布学校各二级单位学习动态。校内各单位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管理学院官微“i管理”推出“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斗初心”百年党史接力诵读活动,采用“读史音频+党史原文+学史感悟”的模式,目前已发布40期。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1-05-12
    根据郫都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统一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5月9日至15日,西华大学全面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本次疫苗接种工作本着“疫苗接种、人人有责、应种尽种、能种尽种”的原则分批次进行,接种人群包括18岁至59岁的所有在校师生、教职工家属、第三方员工(物业、安保、校内商家、基建维修施工人员等其他各类在校人员)及学校家属区租住户。西华大学高度重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把疫苗接种工作当成当前校园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实抓好。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协同配合,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有序、安全高效开展。疫苗接种现场,校内工作人员和40余名学生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询问、接种登记、留观等工作,在各关键区域做好秩序维护。此前,学校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了疫苗接种通知,对接种流程、接种禁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引导。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保护师生的健康生命安全,学校倡议全校师生按照“应种尽种”的要求,高效安全有序接种,共筑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 2021-05-11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教师唐丹副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物名片唐丹,中共党员,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获得全国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获评“四川省最美职工家庭”;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特色教学彰显木铎之心唐丹主讲了《中国法律史》《中华法文化的制度密码》等课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的法文化,形成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唐丹在《中国法律史》课程中设计了古礼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古礼,分析其内在精神并设计创新方案,投票获胜组可实践方案,亲历如何将中华优秀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唐丹说:“现在有两个小组正在筹划将他们创新的古礼演绎出来,一个是婚礼,一个是小孩子的开学礼,五月底我会联系专业的拍摄团队为他们进行拍摄。”她对课程的改革使得《中国法律史》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唐丹将《中国法律史》建设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运用MIF教学范式进行教学。唐丹引入了KOLB学习风格测试实现对学情的科学化
  • 2021-05-08
    5月6日至13日,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4个地区198所高校264支代表队的6800余名师生参加现场展演。今年2月,四川省教育厅面向全国高校师发出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主体视觉设计征集的公告。大艺展主体视觉设计包括全景母图切割延展画面,以及专题网站页面、各类印刷品、文创产品等基础视觉设计,其中,设计的小项如门票、获奖证书、展演证件等20余个,每一个设计要适配不同的视觉应用场景,为此,西华大学VI团队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左怡老师的指导下,日以继夜的奋战,一周时间完成了方案投稿。经过两次遴选和复评,他们的设计作品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成为入选本次大艺展主体视觉设计项目团队的三所高校之一。4月30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记者来校,采访了西华大学VI团队师生。多年来,西华大学一直把职能部门和艺术学院协同、艺术学院和艺术衔接协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的“三大协同”,作为美育工作的抓手,并坚持给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安排2个专业学分,产生了良
  • 2021-05-08
    4月30日,由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视频报告会在交通运输部举行,我校1997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友、四川铁投集团所属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负责人赵静荣获“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人物”称号。颁奖现场(左一为赵静)据悉,赵静作为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负责人,于2015年起常年扎根于凉山州17个县市,全面负责美姑、金阳、布拖等地区的脱贫攻坚项目,是脱贫攻坚的先行官和践行者。2019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是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但未通公路的建制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在这里修筑通村公路要穿过V型大峡谷,规划设计的通村公路有1.5公里左右处于悬崖绝壁上,且施工工期只有6个月,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受地形所限,没有施工作业条件,现代化施工设备无法进场,赵静临危受命,大胆提出采用直升机调运设备的想法,以多点掘进的方式推进施工,并多次对接凉山州委州政府、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应急厅等部门。赵静在会场2019年11月29日,一架米26直升机在布拖县着陆,并陆续将修路用的重型设备运至阿布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