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5-22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5月21日,在全国两会召开的第一天,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9位学子创作的脱贫攻坚漫画作品被团中央主办的未来网选中,登上了未来网高校频道、今日头条、新浪网等媒体平台。美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黄琪—博山绿意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陈洋——一起脱贫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牛新琪——脱贫攻坚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汤钰茹——脱下贫帽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谢陈非儿——脱贫攻坚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胥美琪——脱贫攻坚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张欣桐——脱贫攻坚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蔡雨歆——脱贫攻坚奔小康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周雅薇——脱贫攻坚奔小康相关链接:未来网高校频道:西华大学青年学子创作脱贫攻坚主题漫画作品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42164573934254459%22%7D今日头条:西华
  • 2020-05-15
    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14日召开,成都市人大代表、经济学院副教授刘俊参加了此次两会,并接受了成都电视台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问题的采访。刘俊在采访中表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目前的重点发展方向。前期双边就解决双城医保共同结算、协调公共交通互通和买房公积金互认等问题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切实有力的保障了民众在成渝双城经济建设中得到实惠和便利,同时双边仍将继续为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后续工作的开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成都市人大代表、我校刘俊副教授接受成都电视台采访
  • 2020-05-12
    省两会期间,《四川日报》记者就如何走好“产业+智力”可持续扶贫道路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校党委书记边慧敏,5月12日《四川日报》第5版“2020省两会特别报道”刊登了该篇报道。全文如下:走好“产业+智力”可持续扶贫路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帮扶贫困村存在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没有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帮扶地干部与教师队伍急需提升能力等问题。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高校可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走好“产业+智力”的可持续扶贫路。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实施产业扶贫。例如,可结合当地特色,制定旅游规划,帮助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促进持续增收,真正实现从政府“输血”扶贫到自身“造血”脱贫奔康的转变。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培养当地人才队伍。如西华大学在对口帮扶地开展人才培训,选派师生开展支教工作,实施教育扶贫,组织开展当地干部、教师、“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等培训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高校应把对口帮扶工作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强化智力帮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四川日报记者邓翔沣整理)
  • 2020-05-11
    川报观察记者李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提高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探索开展残疾儿童照护体系建设……围绕“一老一小”话题,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养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16万余人,老龄化率达到21.06%,人口老龄化形势已十分严峻。”省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民政局局长李智表示,我省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是政府释放出将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的一个信号。”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四川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实施“七大工程”,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从基层实践来看,在稳步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大力度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李智说,我省有广大的农村,更有老少边
  • 2020-05-08
    5月8日,《四川日报》以“聚焦现代农业装备服务四川‘三农’建设”为题,从“建校初心为西南地区农机事业培养出首届本科生”“抢抓机遇发展‘现代农业’学科群”和“发挥优势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服务‘三农’”三个部分,深入报道了我校60年来抢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学研究,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加快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四川日报》报道截图报道全文如下:聚焦现代农业装备服务四川‘三农’建设60年来西华大学致力推进农业科学研究,培养知农爱农人才“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去年,我省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粮油、川猪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加快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建设成效初显。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一所缘起国家农机战略的四川高校,农机是学校建校之基。60年来,西华大学努力抢抓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学研究,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加快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
  • 2020-04-29
    4月28日下午,西华大学五四青年节师生座谈会在办公楼1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边慧敏、校长刘树根、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与13名青年学生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庆佳节,表彰2019-2020学年五四青年节先进集体和个人,集体学习“3.15”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畅谈学习感悟,共话青春理想。这场特别的五四青年节师生座谈会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网、川报观察、四川在线、四川之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 2020-04-28
    近日,我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肖钦仁帮全村销售滞销橘子的事迹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疫情期间,他为当地橘子直播带货,近两周来订单近2万斤,被网友称为“卖橘哥”。4月27日,新华社以“当你的大学老师来你家摘了橘子后……”为题,对这位积极阳光的西华学子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当你的大学老师来你家摘了橘子后……”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记者吴晓颖李梦馨)一天代销1万斤橘子,创下这一带货佳绩的,是直播不到两周的新人——95后大学生肖钦仁。肖钦仁是西华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近两周来,他为当地橘子直播带货,订单近2万斤,被网友称为“卖橘哥”。4月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的一片果园,肖钦仁在直播。“现摘橘子,皮薄肉厚,纯甜多汁。下单的朋友们,‘三月红’向你们齐步跑来……”25日下午,成都市区东70公里,金堂县赵家镇一片橘园内,24岁的肖钦仁正坐在橘子树下直播。晚熟柑橘品种“三月红”,是赵家镇发展的特色农产品,不少村民家里都种有柑橘树。眼下正值“三月红”丰收的季节,走在乡间,周围到处是青翠的“三月红”柑橘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高低错落,疏密有
  • 2020-04-19
    近日,我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四学子肖钦仁“直播卖橘”变身“带货一哥”。疫情期间,他通过直播帮全村销售6000斤滞销橘子。4月18日,红星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四川在线、央广网、搜狐网媒体对此了转载,报道全文如下:成都大学生疫情期间变身“直播卖橘哥”,3天帮全村带货6000斤!“买它!买它!买它!”4月18日一大早,橘子树下,一根板凳,一个三脚架,一个手机,肖钦仁坐在板凳上,举着剥开一半的橘子,笑容满面地对着手机激昂地吼着。三天时间,成都金堂县赵家镇滞销的三月红橘子一下子卖出去近6000斤,用肖钦仁的话来说,那就是“太有成就感了!如果再不开学,我就要成为专业卖橘子的了!”而这都得益于他这几天的直播。受疫情影响,学校还未开学,而肖钦仁家里的橘子也因没有果商前来收购而滞销,为了帮家人卖出这滞销橘子,肖钦仁走上了直播之路,观看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每天连续7个小时的直播,卖完了家里的2000斤,又帮亲戚卖,总共帮村里带货6000斤。接下来,如果村民有需要,他还会继续帮村里卖橘子,“争取成为全村的希望,争取成为全村之光,加油!”为卖家里滞销橘子大学体育生干起了直播在肖钦仁的家
  • 2020-04-19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了我校潘殊闲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戴丽红的文章“《周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周易》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特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全文如下:《周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由《易经》《易传》和历代易学史构成的《周易》世界,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育、成长和传衍相始终,从一个侧面烛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史,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尤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周易》与中华民族的“烙印”《周易》享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誉。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绵延数千年的独特文化现象,几千年来,《周易》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渗透,远非其他典籍所能比拟。客观地说,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深处,氤氲着浓浓的《周易》“情结”。比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说“事不过三”“三生有幸”?为什么中国人要说“天南地北”而不是“天北地南”?为什么逢羊年大家就会说“三羊开泰”?为什么中国文化中谈阴阳的对立统一如此之多?为什么中国人笃信“穷则思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
  • 2020-04-14
    4月10日,西华大学与宜宾市深化校地合作座谈交流会在学校办公楼101会议室举行。宜宾新闻网以“宜宾市与西华大学工作座谈会举行”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宜宾新闻网4月11日讯(何川)10日,宜宾市与西华大学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市委书记刘中伯,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西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树根出席座谈会。刘中伯说,西华大学的专业学科与宜宾产业发展十分契合,在西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宜宾与西华大学的合作有序有力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特别是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的建设和运行,为宜宾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成为了四川省校地合作的典范。4月10日,宜宾市与西华大学工作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刘中伯表示,宜宾与西华大学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友谊。宜宾将全面落实双方合作协议,一如既往地支持西华大学在宜办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以“宜宾速度”加快项目建设,按时保质地完成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二期)建设任务,确保如期顺利开学。希望西华大学坚定信心,与宜宾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真正把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做得更实、做
  • 2020-04-14
    四川教育网4月10日以《西华大学举行疫情防控演练确保开学复课安全》为题,对我校疫情防控演练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同学你好,你从哪里回来?请出示你的学生证、健康码。”“同学,你的体温显示异常,不要慌张,请跟随我到临时观察点复测一下体温。”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安全健康防范意识,确保学生平安复课返校、学校安全开学,根据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西华大学于日前举行了疫情防控演练。四川教育网报道截图此次演练模拟了学生返校进校管控、寝室内学生发热应急处置、学生错峰就餐、学生晨检、学生离校等情况。根据演练工作需要,该校设立了安保秩序组、疫情监测组、现场消杀组、隔离工作组以及宣传维稳组。各小组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工作方案与流程进行,确保每个环节都演练到位,以便查漏补缺,完善相关防控举措。演练中,一位“返校同学”在经过测温区时被热成像测温摄像机检测出体温异常,随即被工作人员带离到观测室作进一步的体温检测。穿着防护服的西华大学医院医护人员用水银体温计对这位同学进行了再次体温检测。同时,工作人员对其密切接触的同学进行了登记问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