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4-07
    近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后勤》栏目对我校后勤人开展的防疫工作进行了报道,点击下方视频,让我们一起看看可爱的后勤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鼠年春节的宁静,有一群人,他们从天南海北迅速返蓉;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回到工作岗位;他们毫不畏惧,勇做校园逆行者,他们就是可爱的后勤人!守住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西华后勤人冲锋在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西华大学有五支队伍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医疗队伍、消杀队伍、饮食保障队伍、宿管队伍、党员先锋队这五支队伍在各自的领域为师生保驾护航,他们就好似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后勤人!医疗队伍加强医疗卫生坚守战“疫”前线疫情之下,使命在召唤,西华大学校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严防死守,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他们说:“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觉得特别荣幸,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身上白大衣。”消杀队伍卫生消杀不留死角每天天刚蒙蒙亮,一群身着防护服、背着硕大喷雾器的消杀卫士便开始了对校园环境的消杀工作。消杀小分队的成员都是学校的环卫、保洁人员,可在疫
  • 2020-04-07
    4月2日晚,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SCTV-8)以“西华大学:停课不停学打造‘云’思政”为题,对我校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作了报道。此次报道是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组织“战疫情四川教育在行动”宣传的一部分。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本科课程线上教学专项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运用线上多媒体教学平台展开了一场别样的“云端”教学。在学校“新冠肺炎防控专题网”的“西华有思”专栏,收录教师撰写的“战疫情”相关理论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文章为“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网”“党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刊发或转载。学生以网为媒、以笔为援,在专栏积极发表文章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学院以“勇担使命,在战疫中铸魂育人”为主题,组织教师打造系列思政课微课。其中,3位教师的作品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学校顺利推进云端思政课教学,将疫情防控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嵌入课堂,实现了思政课在线教学全覆盖,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报道截图(一)报道截图(二)报道截图(三)相关链接:http://www.
  • 2020-03-31
    《中国教育报》3月31日以“建网络育人云平台助疫情防控阻击战——西华大学“易班”网络育人工作纪实”为题,对我校利用“易班”网络平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助力学校开展疫情防控作了深度报道。全文如下:“防护要做到,出门戴口罩,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不能提前到学校。不聚会,不看热闹。发现疫情需上报,听指挥,不慌乱,这次疫情形势真的严峻,学校号召要积极响应……”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辅导员宋亚静发布在“易班”的改编自《至少还有你》的疫情防控歌曲视频,在西华“易班”、抖音、微信朋友圈里纷纷转发并获得好评和点赞。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西华大学利用“易班”等网络平台,实时向师生发布疫情相关信息、防疫心理微课、在线学习视频等,并通过网络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号召全校师生科学有效防范。2012年,西华大学作为“易班”全国推广的首所试点高校启动“易班”建设。学校依托“易班”,建设了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事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在全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来校调研指导工作时提出要通过“易班”
  • 2020-03-30
    3月正值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副校长刘小兵来到学校定点帮扶的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袁家店村,实地了解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听取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村民捐赠米油、化肥等物资。此事受到“中国社会科学网”“川报观察”“四川经济在线”“搜狐网”的关注。详细报道链接如下: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华大学向定点帮扶地农民捐赠生产生活物资http://ex.cssn.cn/gd/gd_rwxn/gd_zxjl_1695/202003/t20200329_5107190.shtml?COLLCC=1799153638COLLCC=266036625COLLCC=1524327825COLLCC=886793617COLLCC=1557882257川报观察:春耕忙作西华大学为定点帮扶地农民送去及时雨https://cbgc.scol.com.cn/news/261553?from=iosappapp_id=cbgcapp_id=cbgc四川经济在线:西华大学为定点帮扶地春耕送去及时雨http://scjjzx.hrnewspaper.com/jjzx/edu/2020-03-27/
  • 2020-03-19
    “光明日报客户端”3月16日登载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远英的署名文章,文章题目为“在疫情大考中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全文如下: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8.5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1.2万多名“90后”甚至“00后”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迎难而上,勇敢地肩负起了这个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中国青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奋进者。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和中国担当。在这场战疫中中国青年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无论多大的灾难、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和社
  • 2020-03-16
    3月14日上午,西华大学全体校领导带队组织开展了一场“校园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两个多小时的劳动让西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此事受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四川工人日报51网、四川之声等媒体对此纷纷作了报道。相关链接如下:中国新闻网:四川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为防控疫情营造良好环境http://dw.chinanews.com/chinanews/content.jsp?id=9125242classify=zwpageSize=6language=chs中国经济时报:让校园更加美丽!西华大学:组织在校师生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
  • 2020-03-16
    疫情当前,对于2020届毕业生来说,这一学期尤为特殊。学校先后召开两场专题会议,分析就业形势,安排部署教学、毕业及就业相关工作。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毕业班的辅导员们在了解了毕业生们的实际需求后,变身“快递员”,为大家到学校寝室“上门取件”。此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川报观察、封面新闻、红星新闻、四川之声、搜狐网等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相关链接如下: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华大学安排部署2020届毕业生教学、毕业及就业相关工作http://www.cssn.cn/jyx/jyx_zxjy/jyx_zxxjy/202003/t20200314_5101342.shtml?COLLCC=271826318COLLCC=876359666川报观察:毕业论文咋办?学习资料放寝室咋办?四川这所高校的操作暖心https://cbgc.scol.com.cn/news/254338?0=封面新闻:人性化!西华大学辅导员“上门取件”帮毕业生寄送学习用品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3806568channelId=
  • 2020-03-16
    《华西都市报》3月16日以“三个自贡大学生用音乐记录战疫”为题,报道了疫情防控期间,我校音乐系汪家仁、四川大学中文系陈禹帆和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段翀三名自贡籍大三学生,历经20多天时间,深入社区拍摄基层面孔近百人,记录社区防疫中的普通人和志愿者的真实工作状态,创作了一首略带说唱风格的MV《窗》,希望能让更多人来关注、理解、尊敬他们,向这些平凡的英雄致敬。《华西都市报》报道全文如下:MV中的陈禹帆。在社区拍摄和参与防疫。MV中的段翀和环卫工交谈。三人在创作。创作音乐时的认真模样。  我也是你,不唯一  她也是你,不唯一  透过厚的墙,看到你的脸颊……  距离原创的MV《窗》发布已过去一周,汪家仁还是会每天翻出这首歌来听听,“我们用音乐记录了平凡人在疫情中的真实,虽然不完美,但是不遗憾。”  疫情防控期间,汪家仁和好友陈禹帆、段翀一起,历经20多天时间创作,完成了这首略带说唱风格的MV《窗》。  这3个95后自贡籍大学生深入社区拍摄基层面孔近百人,记录社区防疫中的普通人和志愿者的真实工作状态,希望能让更多人来关注、理解、尊敬他们,向这些平凡的英雄致敬。壹青葱岁月里音乐在心中扎根  1998年
  • 2020-03-06
    据3月4日统计数据显示,自2月17日以来,全省共有48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启了线上教学,另外3所也将于3月9日前后陆续开课。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累计开设线上课程23519门,在线教学教师19889名,发布作业216669次,随堂测验14228次,在线学习学生428余万人次,学生到课率94.3%;组织教学督导听课13086次,发布在线教学简报192期、质量报告72期,学生在线学习满意率平均达到94%。各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开展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监测,对网络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不断走向深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教育厅坚决贯彻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谋划、综合统筹,积极指导普通本科高校稳步推进在线教学工作。各普通本科高校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学工作,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培训,不断加强在线教学研究,持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关注边远贫困学生学习状况,注重教学质量监测和反馈,保证了在线教学有序有力开展。各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及反馈。成都大学根据第1周在
  • 2020-02-28
    2月11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就如何做好心灵“消毒”、织就“心理防疫网”采访了我校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吴薇莉。相关报道转载如下: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疫”特别报道⑥疫情之下,更要保有一颗“明亮”的心■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见习记者陈姝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目前大部分人还都宅在家里,不敢外出,很多人心中依然会感到恐慌、焦虑和不安。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为大家如何尽快消除心理恐慌和焦虑,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指点迷津。恐慌是面对疫情的正常心理,适度应激反应有积极意义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精神心理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面对疫情,人们的心理恐慌尽管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却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西华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吴薇莉告诉记者说,“恐慌本身会激活人们在危机下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是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长期进化的结果。适当强度的应激反应对人有积极意义,它可提高人的警觉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和适应能力,也可以增进工作和学习的效果。但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过于持久,那么不管这些反应
  • 2020-02-26
    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影视动画专业学生邱天,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融媒体中心实习期间,不怕苦,不怕累,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受到单位好评。精神文明网-手机版2月25日以“用青春书写责任和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学生邱天”为题,对他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四川新闻网2月26日以“邱天:奔跑在疫情防控战场的‘兵记者’”为题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现将精神文明网-手机版报道全文如下:用青春书写责任和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学生邱天2月8日下午6点,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在外面奔波了一天的邱天开始挑选今天拍摄的照片。从几百张照片中精选出十几张,裁剪、调色、调曝光,把图片编辑完再配上文字……邱天在电脑旁一坐就是3个多小时,他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吞了几口面包目光坚毅地说:“今天是元宵节,我们通过图文和视频把坚守在香城各个岗位的防‘疫’故事告诉大家,看到我们这座城市的战斗状态,大家就能踏踏实实地过节了。”22岁的邱天是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影视动画专业在校大学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预备役军人。目前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融媒体中心实习。实习期间多次参加大型活动的拍摄工作,作
  • 2020-02-26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2月26日以“西华大学线上教学第一天——师生相见在‘云端’”为题,对我校开展线上教学作了详细报道。全文如下:为贯彻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2月24日,西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如期进行。老师们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在线平台,运用直播、录播、SPOC(一种“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跨越地域界限,相见于云端课堂。2月24日,学校线上教学拉开帷幕。开课首日,共有459门课程、898个教学班、520名教师开展线上授课,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达到61108人次。学校领导,教务处、学工部相关人员及各教学单位督查员通过在线听课、看课,了解学校线上教学情况,对线上教学进行实时指导和督导。开课第一天老师们做足了功课早上7:30,学校在明德广场举行了升旗仪式,在宁静的校园里,庄严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早春的校园里冉冉升起。上午8:00,校领导边慧敏、王小林、李传林、王政书、费凌、刘小兵、余孝其、郑鈜,与教务处相关人员及各教学单位督查员一道,通过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