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2-25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2月25日以“‘四大平台’搬到线上教学‘主战场’,西华大学老师称‘网课对设备要求更高’”为题,对我校开展线上教学作了详细报道。全文如下:我省高校于2月24日正式开启线上教学,把课程都搬上网,宅在家里上大学,是绝大多数师生的人生第一次。在经历了一天的“云上课”后,高校师生们都有哪些体验感?2月25日,记者从西华大学了解到,为了上好线上课程,西华大学的老师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他们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将四大平台作为此次线上教学的“主战场”,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作为备用平台,通过电脑、手机、演示白板等多种设备,采用语音直播、播放视频、分享屏幕、演示PPT等方式,开启了特殊时期的新学期教学之旅。同时,该校任课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建立了相应的课程QQ群或微信群,并向同学们发布了课程备注,告知同学们线上课程的具体开课方式,提前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有的老师为了错开网络高峰,凌晨一两点还在上传教学资料。线上教学第一天,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师王秀华为75名同学上了“C++综合训练A”这门课。在准备教学视频、课件、课堂作业、课后编程练习题等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她针
  • 2020-02-24
    《四川教育网》2月21日以“西华大学着力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为题,对我校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全省大中小学幼儿园2020春季开学时间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西华大学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工作安排,疫情防控期间,西华大学招生与就业处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继续为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学校确立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全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的总体目标,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影响学校就业工作,尽量将疫情给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搭建用人单位线上招聘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积极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选的高效平台,学校联合智联招聘将于3月初(具体时间待定)举办“西华大学—智联招聘网上空中双选会”号召毕业生线上求职应聘学校号召广大毕业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积极调整心态,在做好自身防护前提下主动适应线上招聘,把握每一次机会、切实提高命中率;“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求职者自身能力素质和策略措施,所以在特殊时期更要重视
  • 2020-02-14
    四川统一战线网站2月14日以“【抗疫】西华大学党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为同心战‘疫’贡献力量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华大学党外知识分子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上级和学校党委号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党外力量。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先后向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省政协等报送了《关于尽快扩充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资源的建议》《关于再次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建议》《关于尽快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消化道传播的建议》等多条建议,其中《关于尽快扩充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资源的建议》《关于再次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建议》已获得省政协采用。成都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西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经济学院副教授刘俊先后向成都市委统战部报送《关于开设四省农民工专列缓解疫情后东部企业用工难的建议》《关于疫情期间我市市场监管的建议》《关于疫情后我市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几个建议》3条建议,其中《关于开设四省农民工专列缓解疫情后东部企业用工难的建议》已被省政协采用。成都市知联会、西华大学知联
  • 2020-02-1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每一个西华大学学生的心。在这场激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华大学学生在学校团委和学院辅导员的指导下,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积极主动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纷纷在当地抗疫工作中担任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此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国青年网、四川经济在线、四川日报51网、四川发布、四川之声等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媒体报道链接如下:中国青年网: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西华学子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http://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f.youth.cn/dfzl/202002/t20200212_12193959.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四川经济在线:西华学子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http://scjjzx.hrnewspaper.com/jjzx/edu/2020-02-10/4766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51网:西华学子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http:
  • 2020-02-14
    近期,西华大学利用易班网络平台,组织开展系列疫情防控活动,实时向师生发布相关信息和相关工作要求,提醒师生充分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的相关要求,号召全校师生科学有效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决遏制疫情扩散。此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四川经济在线、四川工人日报51网、中国经济时报四川、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四川之声等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媒体报道链接如下:四川经济在线:西华易班线上组织开展疫情防控http://scjjzx.hrnewspaper.com/jjzx/edu/2020-02-01/47464.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51网:西华大学:创作歌曲、短视频等宣传疫情防控|资讯频道http://news.51grb.com/news/2020/02/02/1813569.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中国经济时报四川:西华大学易班通过多种线上方式组织开展疫情防控
  • 2020-02-10
    四川发布2月7日以“24小时坚守,他们护好西华校园平安的‘第一关’”为题对我校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西华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24小时奋战在防疫一线,他们不畏艰险,守护校园平安,将危险阻挡在校门之外。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这群守护校园平安“第一关”的西华“守护者”。精心部署,增加安保力量1月26日起,西华大学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的范围包括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和宜宾校区。其中,校本部只开放南大门、西大门,其余校门关闭。保卫处对此高度重视,取消了本单位部分职工、保安大队队长以及部分保安骨干寒假轮休,调配业务骨干增强疫情防控前沿力量,明确各防疫岗位职责及责任片区。在每天安排59名保安值守巡逻的基础上,学校保卫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每天的大门管控和校园巡逻(包括彭州校区),带领保安人员严格实施校园半封闭式管理,确保管控力量充足,大大增强了南大门、西大门的管控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保卫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值班,坚守一线,实行部处长每天到岗例行检查和带班副部处
  • 2020-01-31
    1月29日,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发布了一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的微信刷爆朋友圈,社会反响良好,当天点击量就达9.5万。该手册由我校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吴薇莉教授牵头编制,新华网、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大公网四川频道、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新华网: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20-01/30/c_1125513068.htm川报观察: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s://cbgc.scol.com.cn/news/223760?app_id=cbgcapp_id=cbgc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四川新闻网:关注!四川首个《新型冠状病毒心理防护手册(大众版)》出炉http://scnews.newssc.org/m/system/20200130/001028071.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封面新闻:抗击疫情“
  • 2019-12-31
    《成都日报》12月23日以“我市启动新时代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十万团干部将走访百万青年”为题,报道了团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成都日报》报道全文如下:我市启动新时代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十万团干部将走访百万青年本报讯(记者侯初初)为切实摸清并精准把握新时代成都青少年的主要特点,更好地发挥市委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12月20日,团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了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团市委三家主办单位分别就本次大调研的调研背景、调研方法、调研要求、调研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系统论证。随后,三方举行了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签约仪式,标志着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的座谈交流环节中,来自各区(市)县机关青年干部、青年教师、高校青年大学生、社会青年的代表重点围绕各自领域青年群体发展现状、热点难点、困难诉求和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后期扎实开展“大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调研将以“十万团干部走访
  • 2019-12-26
    12月15日,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23家主流媒体的代表及国际组织和文化界嘉宾齐聚一堂,交流思想,启发思路,激荡思维,为推动中日韩合作贡献智慧力量。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座教授王小甫出席对话会并作主旨演讲。四川在线、腾讯网、未来网、新浪网、东方资讯等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相关链接如下:四川在线: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1912/57404345.html腾讯网: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new.qq.com/omn/20191215/20191215A0HNZ300.html腾讯网:文化学者和名人建言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再上台阶https://xw.qq.com/cmsid/20191215A0HNZ300腾讯网:王小甫:返本开新,共同开放东亚文化合作新时代https://new.qq.com/omn/20191215/20191215A09L8O00未来网:西华大学王小甫教授出席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http://college.k618
  • 2019-12-25
    《四川日报》12月24日以“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为应急人才培养开‘良方’”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应急学院副院长舒志乐,舒志乐从我校应急学院的基本情况、四川省应急人才匮乏的情况,以及为何应急安全人才如此匮乏等方面作了介绍。《四川日报》报道全文如下: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为应急人才培养开“良方”◎目前,我省仅西华大学成立了应急学院,并于9月招收首批100名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的本科学生,全省有10万应急人才缺口◎应急产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要求应急人才具备对待灾难事故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产教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近日,全国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与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50余所高校大学校长、专家学者,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近300人,就应急安全文化培育、应急学科建设、应急产业发展及高校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看现状应急人才匮乏,四川有10万人才缺口“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 2019-12-25
    你知道“巴蜀”用英语怎么说吗?“官伎”用英语该如何解释呢?在成都上学的你,对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又知道多少呢?在西华大学陈达教授团队历时四年精心翻译的杰作英文版《成都精览》一书中,这些问题都会一一为你解答。今天就来看看这本译作翻译背后的故事吧!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一本全面深入介绍成都的英文版著作《成都精览》——AnEssentialSurveyofChengdu,引得现场不少外国友人驻足翻阅,爱不释手,纷纷为成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点赞。这本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成都精览》,是在成都市地方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下,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陈达教授翻译团队(陈达、杨存友、李学芹、龚小萍、郭志军)历时四年多、精心完成的。《成都精览》原书与英译本“这个任务有点烫手”四年前,当时成都市政府为打造成都名片,打算向国际友人推出介绍成都历史文化的英文译作,正在寻求合作伙伴。由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实力名声在外,经常受邀到学院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四川师范大学杨天庆教授,就首先向成都市政协地方志编辑部推荐了西华大学。接到任务后,陈达教授立即在全院选拔组建翻译队伍,
  • 2019-12-22
    近日,我校参与团市委组织开展的“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新时代成都青少年特点大调研活动受到媒体关注。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此作了采访报道。 四川在线消息(郑志浩记者程文雯)12月20日,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大调研启动。调研将以“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的形式,深入各领域青少年群体开展走访调研,实现对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的精准“画像”。本次调研由共青团成都市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下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共同启动。依托各级团组织,组织市、县两级团干部,调研将以“十万团干走访百万青年”的形式,坚持专业性、真实性、指导性原则,深入各领域青少年群体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通过分领域向受访青少年发放调查问卷,采取走访面谈、问卷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调查,本次调研力求全面、精准掌握各领域青少年的主要特点、现实需求、困难问题等现状,高质量完成《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特点调查报告》的编制,实现对新时代成都市青少年的精准“画像”。“全面摸清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共青团的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才能得到更大提升。”共青团成都市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