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18-12-14
    【澎湃新闻】12月9日以“成都一高校办‘美寝’大赛16年,今年上热搜的是居酒屋风”为题,报道了我校举行美寝大赛涌现出的一系列特色寝室。全文如下:2016年的“神奈川”寝室获“特别奖”“居酒屋风”、“复古极简风”、“清新森系”、“神奈川风”……近日,几组学生寝室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这些颇具创意的“神仙寝室”,由四川成都西华大学的学生设计装饰,以参加学校举办的“美化寝室大赛”。绝大部分学生寝室的装修风格千篇一律,但这个高校拒绝“单调”。12月8日,西华大学学工部的廖磊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学校的这项传统赛事至今已经延续了16年,面向全校学生,但大一、大二是主要参赛群体。2017年“最温馨”寝室“云梦瑶”廖磊说,学校举办这一赛事的初衷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熟悉了解、加强沟通、发挥创意、展示自我,带动校园的活力,把寝室建设成为学生之家。今年,出自该校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大一的一间男生寝室里装点上了鲤鱼旗、纸灯笼、日文小条幅,并在寝室中间放上了一个小矮桌,如同“日式小酒馆”,整体氛围十分温馨,被网友们评为“最美居酒屋”,并登上了微博“热搜”。
  • 2018-11-16
    11月14日晚20:25,四川教育电视台(SCTV-8)“名校名师名校长”栏目,以“从世界冠军到大学教授”为题,报道了我校体育学院教授、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主教练陈龙灿。报道时长一共15分钟,全面报道了陈龙灿教练在上世纪80年代叱咤乒乓球坛,为国家夺得了第一枚乒乓球奥运金牌,后被多个海内外职业球队聘为教练,然后选择到西华大学做一名大学教授,带领西华学子进入“国球世界”的历程和故事。视频链接地址:从世界冠军到大学教授https://v.qq.com/x/page/j0793ou4zh7.html陈龙灿和队友为国家夺得了第一枚乒乓球奥运金牌指导学生接受采访
  • 2018-11-06
    10月27日,2018年“惠诚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20所省内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此事受到四川卫视、华西封面新闻、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相关链接如下:四川卫视今日视点:2018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今天开赛http://kscgc.sctv.com/sctv/lookback/3/2018/10/27/20181027_shared.html?programmeUrl=http://fscgc.sctv.com/NewsTV/2018/10/27/JRSD2018102707.mp4programmeTitle=2018%E5%9B%9B%E5%B7%9D%E7%9C%81%E5%A4%A7%E5%AD%A6%E7%94%9F%E6%A8%A1%E6%8B%9F%E6%B3%95%E5%BA%AD%E7%AB%9E%E8%B5%9B%E4%BB%8A%E5%A4%A9%E5%BC%80%E8%B5%9BprogrammeImage=http://kscgc.sctv.com/sct
  • 2018-10-30
    10月26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郦湾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计240余家单位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此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四川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此作了采访报道。全文如下:成都商报: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华西封面新闻:搭建科企对接平台高校与科研院合力共促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130502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天府早报: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召开
  • 2018-10-23
    【川报观察】10月18日以“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汽车产业未来向高附加值发展”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彭忆强“汽车产业未来向高附加值发展,包括零部件、后市场、汽车文化等。”10月16日,在2018渡口村乡村振兴暨汽车产业论坛上,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指出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及变革的趋势,其表示,渡口村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可更多挖掘后市场服务、汽车文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潜力。结合国外的丰田市、沃尔夫斯堡、底特律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特点,彭忆强表示,汽车产业专业化园区应塑造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坚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对于渡口村的进一步发展,其建议可学习国外的做法,比如拥有典型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大的产业规模、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依托技术创新驱动,实现产程高度融合。彭忆强说,汽车产业沿“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演进趋势,通过有机整合排列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实现“共生共赢”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这里面包括生活生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等,生活生态即营造国际仿真环
  • 2018-10-09
    【成都商报】10月9日第6版以“设计‘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西华大学学生喜提‘红点’奖”为题,对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四学生何越、汪大丁、袁怀宇设计的‘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获得设计概念奖一事作了详细报道。全文如下:作品设计图9月28日,在新加坡的“红点奖博物馆”,举行了“德国reddot奖”颁奖典礼,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四的学生何越、汪大丁、袁怀宇设计的“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获得设计概念奖。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一个工业设计大奖,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之一,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怀宇、何越和汪大丁展示获奖证书脑洞大开救生圈“蒸馏”海水可得救命淡水刚刚过去的夏天,满载中国游客的普吉岛旅游船只在特大暴风雨中倾覆,造成数十人死亡的惨烈后果。遭遇海难长时间未得到救助,漂浮在茫茫海面,最大的死亡威胁来自于脱水。而触手可得的海水的盐浓度约为人体液的四倍,喝海水不但起不到补充水的作用,反而造成人体脱水。“(海上)有太阳嘛,利用蒸馏原理,就可以获得淡水。”主创设计者之一的何越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次获奖的设计作品,
  • 2018-09-29
    【四川新闻网】9月28日以“新高考下大学与中学如何搭建协同育人体系?西华大学首届中学校长论坛寻答案”为题,报道了我校召开首届“大学招生改革”中学校长论坛。全文如下:授牌仪式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8日讯(记者陈淋摄影报道)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9月28日下午,西华大学首次举办了“大学招生改革”中学校长论坛。来自省内25所中学的校长、副校长、招办主任、教务主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中学与大学如何搭建协同育人体系,培养优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上,西华大学校党委书记边慧敏、校长刘清友为25所“优质生源基地”中学授牌,未来,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西华大学。谈高考新变化:明年起,或将有部分县市区试点高考招生体检信息化论坛上,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冉启银就2019年高考动态及新变化作了介绍。“2019年高考将有4个新变化。”冉启银谈到,首先,普通高考报名和艺术体育类文化考试报名工作将合并进行,这进一步简化高考报名流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合并后,我省2019年高考报名时间也较往年有所提前。
  • 2018-09-19
    9月18日上午,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2018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宜宾校区田径场举行,标志着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正式启用。宜宾电视台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报道视频如下:相关链接如下:【宜宾电视台】“衣食住行”优配置西华大学宜宾校区迎新生http://www.ybtv.cc/ybvms/?mod=webctl=indexact=videodatailt=videoid=29734
  • 2018-09-12
    四川新闻网9月10日以“【开学第一课】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求真求是明德修身追求卓越”为题,对我校举行开学典礼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2018年新生开学典礼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0日讯(记者陈淋)9月10日,西华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今年,西华大学迎接了来自祖国各地的9494名新生,他们将为这所58年历史的学府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生大数据显示:9494名新鲜血液分别来自33个省市自治区,汇聚了25个民族。其中有53%是2000年后出生的“00”后,年龄最大的29岁,年龄最小的仅14岁,男女比例为1:1.71。面对这群大学新鲜人,在开学典礼这堂大学第一课上,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以“求是明德卓越”的西华校训为主题,与学子们交流,希望对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有所启示。“要求真求是,以奋斗之姿成为未来的人才”。刘清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华大学79级校友王华明扎根科研的事迹为例,倡议大家以奋斗之姿,以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做求真求是的西华人,赢得属于自己的机会。“要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拥抱未来的世界。”刘清友从西华大学原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93级校友、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肖代全奉献和回馈社会
  • 2018-09-11
    【四川日报】9月10日以“聆听省委书记彭清华所作的形势报告,在场高校师生反响热烈——这是照亮青春梦想的‘开学第一课’”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党委书记边慧敏在听取报告后的感受。报道全文如下:9月7日上午,成都锦江大礼堂座无虚席。面对58所在蓉高校的1300余名师生代表,省委书记彭清华作了主题为“新时代四川的使命和任务”的形势报告。报告会持续近3个小时。彭清华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浅出分析省情、形象生动阐述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对广大青年学子寄语“五个希望”。“这是照亮青春梦想的‘开学第一课’。”现场聆听的师生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共同努力,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充分发挥和培植自身优势,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江芸涵)在四川改革发展中高校必将大有作为成都医学院青年教师周靖静一边倾听报告,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彭书记的话生动形象,讲道理通俗易懂,把发展大势和省内大事讲解得透彻,还和我们高校教书育人的工作结合紧密,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决定’为四川未来建设描绘的宏伟
  • 2018-09-10
    四川新闻网9月6日以“西华大学大龄新生:11年前从高中退学闯社会年近而立努力学习重返大学校园”为题,报道了我校2018级新生姚鹏的故事。报道全文如下:正在办理新生报到的姚鹏。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6日讯(记者陈淋摄影报道)9月开学季,首批“00后”上大学了。正在迎新的西华大学校园内,生机勃勃。在一群“00后”新生中,一位“80后”新生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他叫姚鹏,今年29岁,就读于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是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中年纪最长的一位。跟新生同学相比,姚鹏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2007年,因为成绩差不想继续上学,他便主动退学了。从新疆的农场,再到江苏的工厂和码头,先后当过农民、工人、服务员,开过面馆、台球室的姚鹏,在社会的大海中起起伏伏。8年的闯荡,让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那一刻,他毅然决定重返高中复读,备战大学。他将语文、英语、数学、文科综合一一拾起,先后历经2次高考,最终在今年以556分的好成绩,考入他梦寐以求的西华大学就读。从11年前的主动退学,再到年近30而立之年,又努力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退进之间,姚鹏内心最大的感悟便是知识的重要性。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他认真
  • 2018-08-30
    凤凰网四川频道8月30日以“潘殊闲:巴蜀文化的守护者”为题,对我校图书馆馆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潘殊闲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温文尔雅,是潘殊闲给人的第一印象。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没有了少年时在眉山古城墙内外调皮玩耍的稚气,隐没了青年时携友泛舟三峡、顺流而东的意气,退却了市场化改革大潮中纵横捭阖的豪气。枯坐书斋十余年,洗尽铅华之后,留下了一身的文气和才气。香草芬芳伴童年倘若追溯潘殊闲身上的文气和才气,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乡眉山,因为“三苏”在这里诞生,眉山的文脉如今已绵延千余年。时间回到1974年,“文革”接近尾声,正在上小学的潘殊闲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当时为了响应中央关于“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学校创办了一个“五七制药厂。每周三下午,学校组织同学到野外采草药。穿越城墙,挎着箢篼采草药,跟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成了潘殊闲的美好回忆。潘殊闲说,直到现在,很多农村野外长的常见的中草药他还能叫出名字并知道用途。等到了高年级,每到五月份,农村“双抢”时节,城里的学生就要到农村支农,帮助农民抢收抢种,中午就在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