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8-24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收官之年,为践行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拓展山区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开展了为期16天的“直播助销,扶贫攻坚”活动。据悉,机械工程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在与大龙潭彝族乡政府沟通后,确定家住彝族乡新街村凹子组的贫困户余建明为本次直播助销活动的帮扶对象。余建明家中有五口人,其母亲患有风瘫病,媳妇患有肢体残疾,年仅11岁的小女儿患有智力障碍,家中经济来源主要为种植芒果的收入。活动前期,实践队通过抖音、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流,与攀枝花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详细了解芒果的优势和卖点。8月2日直播当天,邀请本土网红“花主任”--迤沙村村主任毛建桦助力,在攀枝花市航模无人机协会的支持下,为村民余建明家销售金煌芒果1800斤、凯特芒果3000余斤,合计销售收入3万余元。川报观察以“看青年力量!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到仁和区线上‘摆摊‘卖芒果”为题,对我校青年学子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川报观察:看青年力量!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到仁和区线上“
  • 2020-08-19
    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教育周刊以“新学期,我来了!西华大学学生陆续分批返校”为题,对我校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进行了报道,相关内容如下:新学期,我来了!西华大学学生陆续分批返校“同学,欢迎回学校,请出示返校电子凭证和健康码。”8月15日,西华大学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8月中旬开始,省内高校陆续安排学生返校,西华大学是最早迎来新学期的高校之一。当天上午8:00左右,天上下着小雨,陆续有学生到达西华大学西大门和南大门,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出示相关凭证、登记返校信息、进行体温检测。“新学期,我来了!”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张青青激动地说:“非常期待返回校园,是时候重启校园生活了!虽然回到学校就要面临封闭式管理,但是这能更好地让我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根据西华大学的安排,学生将分批次集中返校补课完成实践教学:8月15日至17日第一批,8月22日至23日第二批,8月30日至31日第三批,9月4日至5日全体学生返校报到注册。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按照防疫工作的要求,落实学生入学后的校内健康防护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督促学
  • 2020-08-19
    8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教育周刊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暑期实践活动模式随之发生改变高校暑期实践上‘云端’”为题,报到了
  • 2020-08-16
    8月15日,我校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相关链接:川报观察:8月15日起,西华大学学子分批次返校省内多数高校8月底9月初开学https://cbgc.scol.com.cn/news/338607川报观察:四川首批返校高校西华大学学生开始分批陆续返校https://cbgc.scol.com.cn/news/339443四川在线:四川首批返校高校西华大学学生开始分批陆续返校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08/57876393.html
  • 2020-07-15
    7月13日,四川教育网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西华大学携手西南大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题,对我校与西南大学签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菜渝味产业发展研究院”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报道截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促进成渝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7月7日,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重庆举行。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春,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出席签署仪式并分别致辞。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与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菜渝味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双方优势基础,整合汇聚资源,推进人才交流和智力合作,重点围绕“农业智能装备”与“川菜渝味食品”两大领域,共建一批创新平台、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养一
  • 2020-07-13
    毕业之际,一首由西华大学2020届毕业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毕业主题MV《入海》在B站、西华师生的朋友圈里广为转发,深受好评。6月23日,川报观察以“西华大学版《入海》,送给即将远航的你”为题,对西华学子倾情制作的这一毕业作品进行了报道。西华版《入海》剧照MV讲述的是一名2016级西华大学学生“小华”四年里的成长历程,记录大学生活、学习的点滴。临江操场过生日、赶作业时让室友帮忙带饭……这些日常或许琐碎、平凡,却是大多数同学们真真切切经历过的,是大家的共鸣之处。很多同学表示,在这支视频里看到了自己青春的模样。西华版《入海》从歌曲演唱到mv拍摄剪辑,全部是由2020届毕业生完成。MV细节中还隐藏了创作团队的巧思,在片头男主离校片段中,司机所说的号码尾号是0622,正是学校毕业典礼的日期。MV的男女主分别叫“小西”和“小华”,代表着“西华”。片尾出现的巴塘孩子们的合唱片段,是正在西华大学对口帮扶的巴塘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的学生在巴塘所拍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张渊亭说:“我们就想拍一支视频记录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西华四年时光。”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来往匆匆
  • 2020-07-10
    7月9日,《四川日报》以“32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为题,从“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精准推进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推动川菜工业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力量”“整合成渝两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个部分,报道了我校不忘“农机”建校初心,抓住机遇,聚合川渝两地涉农领域科研、教育、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方力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发展与川菜产业化,为川渝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所开展的工作。
  • 2020-07-10
    7月9日,《四川日报》以“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题,从“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推动川菜工业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力量”“整合成渝两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个部分,报道了我校不忘“农机”建校初心,抓住机遇,聚合川渝两地涉农领域科研、教育、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方力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发展与川菜产业化,为川渝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所开展的工作。
  • 2020-07-09
    7月7日,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重庆举行。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春,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分别致辞并见证协议签署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菜渝味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双方优势基础,整合汇聚资源,推进人才交流和智力合作,重点围绕“农业智能装备”与“川菜渝味食品”两大领域,共建一批创新平台、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为建设西部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此次合作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网、四川发布、四川经济在线、封面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新华网: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达成合作携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20-07/08/c_1126211173.htm中国青年网: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携手服务成渝经济圈http
  • 2020-07-06
    在第八个全国低碳日到来之际,7月3日,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官方公众平台以“引领时尚!专家看《四川省低碳发展优良实践25案例》”为题,邀请专家对四川省首次发布的《四川省低碳发展25个优良实践案例》进行案例点评和宣传报道。目的在于广泛传播绿色低碳理念,立体展现“低碳+”场景,突出我省的优良实践示范引领作用。报道邀请了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彭忆强、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高工安明、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赵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秀、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高工陈明扬、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进行了案例点评。在报道的“低碳交通:流动的“绿色风景线”版块中,彭忆强教授对低碳交通理念,对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智慧交通发展趋势进行了点评。他对成都纯电动出租车推广模式和全国首条商业化运营智轨线路——宜宾市智轨T1线案例进行了点评。彭忆强认为,4000余辆电动出租车将每年节约4万多吨汽油,直接为车辆驾驶者节省动力费用支出1亿元以上。除了经济价值,这还是一道穿梭于城市的“绿色风景”,也让市民有了更多直接接触新能源汽车的机会,“更环保、更舒适、更经济”
  • 2020-07-02
    7月1日,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西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学校办公楼212会议室举行。双方签署《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西华大学建立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并为“成都市知识产权局、西华大学‘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市知识产权局人才培训基地”揭牌。根据《建立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战略合作协议》的安排,双方将共建成都市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培训全行业各个层次的从业人员,提升知识产权产业人才素养与能力。双方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为成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援助;依托西华大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共建成都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为成都市政府机构制定知识产权政策、为成都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相关链接:新华网:西华大学与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共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20-07/02/c_1126177062.htm中国青年网:成都“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在西华大学揭牌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f.youth.cn/dfzl/
  • 2020-07-01
    6月29日,2020成都首届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论坛暨“一镇一品”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专家学者、镇街书记围绕“地方名片打造”“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一批地方特色名品、特色示范小镇、特色美食品牌获得成都“一镇一品”殊荣。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华大学刘晓彬教授就《“一镇一品”的战略逻辑》作主旨演讲。据悉,本次活动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华西社区传媒联合主办,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旨在挖掘区域特色经济文化内涵,助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地方名片,促进后疫情时代地方经济复苏。此次“一镇一品”传媒大奖获奖品牌各具特色,其中有以“龙泉驿区山泉镇”为代表的特色公园城市场景,以“双流区怡心街道城市院坝”为代表的特色人文场景,以“煎茶竹丝茄”为代表的特色农产优品,以“东部新区石盘街道晚白桃”为代表的特色人气水果,以“彭州白瓷”为代表的特色文创优品,以“温江区和盛镇龙腾·梵谷庄园”为代表的特色美食品牌,以“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川创新科技园”为代表的特色民生项目,以“崇州市街子镇”为代表的特色示范小镇等。相关链接:川报观察:成都首届“一镇一品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