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器人梦想在路上

作者:马洪波来源: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发布时间:2013-06-03浏览次数:1078

      5月30日下午,明德广场中央搭制的帐篷里,一辆辆造型各异的机器车沿着地面KT板上的路线主动行驶,广场上来往的师生纷纷驻足观赏,这是我校第四届智能机器人大赛的总决赛现场。38支晋级决赛的队伍正在激烈比拼,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毛正强、校团委副书记易宇峰和现场300余名同学一起观看了比赛。
比赛现场:精彩激烈    扣人心弦
      参赛队伍将智能车放置在跑道的起点,智能车的车头传感器采集前方道路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指令动力系统按照相应的转速、角度运动,一辆智能车完成整个跑道的时间就是它的跑时成绩。每支参赛队有1-3名选手,它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智能车跑时成绩、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外观设计的新颖性。
      赛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一辆辆外形独特的机器车开始循着比赛黑线前进,有的摇摇摆摆顺利走向终点,有的半途偏离轨道不幸离场,有的一路狂奔奋勇争先。每当有黑马出现,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冲向终点,观众们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大声尖叫,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0年至今,由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团委、机器人足球协会组织的智能机器人大赛已经举办了四届,规模影响越来越大。本届比赛从3月份开始宣传,共有来自机械、汽车、电气等学院的128支队伍报名参赛。4月至5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王强副院长、李炜老师对参赛队伍进行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5月19日和5月26日,大赛分别举行了预赛和复活赛,共有38支队伍进入了决赛。
比赛幕后:艰辛付出    收获喜悦
      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胡雷同学是第一次参加智能机器人大赛,他说,刚刚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现在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智能机器车的制作,感到很充实。他还特意把智能车设计成龙的形状,“龙”赛车是他大学里制作的第一个智能机器,也是他机器人梦想的开始,付出了很多心血。

      限于专业知识水平,进入决赛的队伍绝大部分是高年级学生,但是仍然有几组大一学生组成的队伍参赛。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晓探同学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报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是冲着机器人来的,他的梦想是能设计出自己的机器人。虽然才大一,当智能机器人比赛的消息开始宣传时,他立刻就决定报名参赛。经过老师的培训,他也利用课余时间恶补单片机、PLC、传感器、车辆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制造期间,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谈到自己制作的机器车,虽然进入了决赛,王晓探感到还有很多不满足的地方,他表示以后还要认真学习,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注重学生科技活动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重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把它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智能机器人比赛中的机器车就是学生学习了单片机、PLC、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后,利用书本知识动手实践的一个成果。学院从各个方面支持学生科技活动项目的开展,本次智能机器人大赛,学院党委书记毛正强、院长王进戈亲自到场指导,副院长王强担任指导教师和裁判长。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把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抓学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近几年,学院涌现出张宇涵、庞程、田璐等一大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截止今年5月,学院本科生以西华大学名义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就有10项。

比赛现场

 

责编:王蜀苏

编审:山述兰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