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西华大学报奖项目公示

作者:来源:科研信息网浏览次数:2576

校内各单位:


        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西华大学报奖项目已开始公示,如有异议,请于7个自然日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制反映至学校科技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西华大学行政楼322办公室
  联人:陈宝书,伍迪

    联系电话: 028-87721312




                                                                科技处
                                                                                                                        2018
521


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西华大学报奖项目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成果简介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备注
1区域环境质量多维度多参数在线智能监管平台“区域环境质量多维度多参数在线智能监管平台”项目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根据国家环境部门发布的《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0-2009)、《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HJ_T352-2007)等国家标准协议,以环境监测点位数据传感体系为基础,运用最新的环保理论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区域环境质量多维度多参数在线智能监管平台。
     该平台立足于各种生态环境数据;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与生态及环保有关的多维度,多参数海量数据;采用当前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等进行挖掘建模和机器学习建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从而形成能实际应用于民生的新生数据;作为专家及政府的决策依据,辅助政府精细化决策,辅助专家预测将来可能有出现的环保问题;并能解决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环保问题;从而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百姓生活的福祉。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数据智能化收集、分析、发布和监管体系,这一平台体系可以把环境状况,全面、直观地展现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同时环保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周边生态环境实况。通过可测量、可核查的环境数据,为生态环境现状评估、趋势预测、潜力分析、目标制定与跟踪,提供决策服务,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并为建设生态环境交易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成都之维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华大学黄福建、黄小莉、袁杲、李尧、李伟、齐操、李建、尹章、李鹏辉

2柴油机尾气治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本项目瞄准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配套,首先开展基础技术理论领域的研究,其次开展产品催化剂开发和控制策略制定,再次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和产品定型,最终实现研发产品取得了国家公告,并进行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本地配套。
       本项目获得国家的国家和省级项目资助有: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项(380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一项(14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目(3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253万),四川省“千人技术”专项经费资助项目1项(40万),四川省科技厅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40万),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2项(300万),成都市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项目“发动机燃料电控系统及尾气后处理系统产业集群项目”1项(342万),成都市雾霾治理科技项目1项(21万),累积资助经费1516万元。
       本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授权外观专利4项,在审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0篇(ESI论文1篇,一区论文3篇,二区论文3篇,三区1篇,四区2篇),EI检索期刊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本项目形成行业标准3项:《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技术规范(2012-1711T-JB)》、《金属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含量的测定方法》和《第8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器行业标准》。获得《成都大运车辆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计算软件V3.0》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西华大学,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中自催化,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孟忠伟,方嘉,廖雪梅,黄铁雄,王瑞芳,彭忆强等
3长效易再生自清洁玻璃本项目经四家合作单位自选课题、通力合作,经过近四年的科研攻关,投入近300万元经费,成功实现了研究目标:通过优化的溶胶前驱体配方(引入氮、氟元素)及微孔结构的构建,制备了可紧密附着于玻璃基体上的新型TiO2超亲水薄膜,其自清洁性能保持60天以上,且经过太阳光照(而不是专门的紫外光源)后该自清洁性能即可恢复;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保持时间长且易再生等优势;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10篇。西华大学,宜宾环球光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西京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马素德、张建军、黄丽宏、袁乐、陈君、蔡芳共等
4高性能清水混凝土制备技术开发与桥梁工程应用项目通过对聚羧酸分子链进行组合设计,探明了主链结构、侧链长度、接枝密度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发明了桥梁高性能清水混凝土专用减水剂;基于密实骨架堆积理论、额定粉体材料用量原则,提出了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有机、无机增粘措施,实现了匀质性控制,并探明了桥梁高性能清水混凝土耐久性规律;掌握了脱模剂与模板匹配及其涂刷工艺技术,明确了质量控制目标。形成了桥梁高性能清水混凝土设计、制备与质量控制成套技术。相关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项,制订技术规程与指南2部、省级工法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项目成果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系统性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在成仁高速公路高架桥、成都市二环线高架桥、遂广遂西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武汉市雄楚大道高架桥等工程中,解决了清水混凝土构件表面色差、分层、气孔、鱼鳞等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与观赏性,节约工程投资近4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成仁分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梁健,周孝军,甘勇义,范碧琨,赵艺程,汪碧云,康玲,李胜,丁庆军,邓最亮
5多灾害作用下钢结构建筑防灾关键技术及应用我国“十三五”重点研究规划,将土木工程结构的多灾害问题确定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而钢结构建筑在多灾害作用下,如多维地震、风灾,极端暴雪和冰冻灾害作用下,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保证,以及灾害后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承载力修复等问题,这些钢结构工程应用的重要课题,提出了对多灾害作用下钢结构建筑防灾关键技术的战略需求。四川省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钢结构建筑在多灾害作用下的防灾关键技术对我省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本项目在省部级科研计划的资助下,结合大型工程项目应用需求,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部分解决了多灾害作用下钢结构的防灾关键技术难题:
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唐红元、潘毅、周臻、刘宜丰、周祎、张明、郭瑞、陆跃文
6放线菌资源挖掘与系统分类该项目在1个国家“863”计划和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个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历经十余年的基础科学攻关,建立“同源相似分离模型”和“多重离子诱导分离模型”,解决了极端特殊环境放线菌挖掘困难的关键难题,公开发表新物种75个,为放线菌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材料。同时,建立了我国放线菌领域获得的最高新分类单元——放线菌新目Jiangellineae和2个新科Jiangellaceae、Ruaniaceae   以及9个新属。发现新结构化合物150多个,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建立了新的放线菌细胞壁氨基酸、糖组分和甲基萘醌现代化学分类定量分析方法,有效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放线菌化学分类的发展。完成人员中3人参编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国际分类学金标准),重构了放线菌门分类系统,提出了建立“原核生物分子系统学图书馆”的伟大设想,并在基因组水平上构建了分类表型相关代谢通路的分子进化路径,推动了世界原核生物分类学的发展。构建了首个适用于整个链霉菌属的MLSA公共网络数据库系统学平台(http://pubMLST.org/streptomyces/),解决了链霉菌混乱的分类局面。项目团队还主编了放线菌系统分类学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82篇,其中SCI他引次数366次,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国际影响力。授权发明专利2项;出版《中国盐湖放线菌》专著1部。真正从原理和实践中推动了我国放线菌资源及其系统分类学技术走向世界。西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所、云南大学关统伟、黄英、职晓阳、唐蜀昆、刘宁
7小功率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智能驱动器多相永磁电机的应用前景广泛,各国针对多相电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地进行,但依然有些问题有待解决。本项目成果开发一款工农业用高端小功率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智能驱动器。本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本体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完成电动机整体结构设计、定转子设计、永磁体设计、绕组结构设计、刹车器设计等,并完成电机本体的电磁设计与有限元仿真,同时制作出了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实物样机。
     (2)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智能控制系统的MATLAB建模与仿真。项目组建立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并完成智能控制策略和系统的仿真研究,包括分数阶PI转速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模糊/PI转速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混沌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3)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速智能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完成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智能控制系统架构设计、硬件设计、嵌入式智能驱动软件设计等,同时制作出多相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智能驱动器的实物样机。
西华大学龙驹,刘小兵,曾永忠,夏焰坤,刘志伟,孙章,王萍


责编:

编审: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