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4:00,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研究员应邀来到我校,在行政办公楼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磁约束聚变能研究”的报告。校长孙卫国主持学术报告,科技处、物理与化学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师生近200人到场聆听。 段旭如研究员曾在德国宇航中心等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与客座研究员,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领域科技带头人,国家ITER计划专项国内研究项目“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的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他从核聚变能、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聚变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从国内研究现状到国际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ITER计划。 孙校长代表学校对段旭如研究员百忙之中来校为师生作报告表示由衷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段研究员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让大家对磁约束聚变能相关的基础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多关注这一宏伟的事业。 据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简称“(ITER)计划”,(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该计划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将首次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聚变实验堆,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ITER计划的实施将会使人类迅速地、大规模地使用无污染、无长寿命放射性核废料、资源无限的聚变能,从而可能影响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目前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七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也是国家ITER计划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ITER装置屏蔽包层、磁体支撑、气体加料、中子通量诊断等六大部件以及ITER试验包层的详细设计与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任务,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段旭如研究员简介: 段旭如,留德博士,于1997年至2004年底在德国宇航中心等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与客座研究员。现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兼聚变科学所所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领域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IAEA学术期刊《Nuclear Fusion》编委,国际托卡马克物理研究(ITPA)协调委员会成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暑期学校(IISS)筹划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ITER计划专项国内研究项目“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的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 报告会会场 段旭如研究员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