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获四川省第一批“2011计划”认定

作者:刘小兵来源:研究生部浏览次数:1069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出《关于批准认定第一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川教函〔2013〕664号),公布了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12所高校牵头的13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四川省高等学校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意见》(川教〔2013〕108号)的精神,按照“国家和我省区域急需水平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我校协同“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经过反复论证,组建了以我校牵头的“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并积极推进实施。经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联合组织专家评审,该中心获批认定为第一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聚集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有效为我省高校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方式转变奠定基础,为区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中心将以建设一个达到国际工业标准、具备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性能检测和研发能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目标,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汽车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基地,汽车科技成果转移和孵化基地,汽车先进技术的示范中心。
  我校将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与各协同单位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计划简介: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并且在2012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总结近年来高校改革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改革设计,建立综合改革实验区,着力推动八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二是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五是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六是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七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八是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未来,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1计划”也将成为我国最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投资计划。
  “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三者依据我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各有侧重,相互依托。“211工程”、“985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和高校内部的建设。“2011计划”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从而能带动与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

责编:王蜀苏

编审: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