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就梦想”。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8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过去的12天,是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与成都的欢聚,更是世界与青春中国的欢聚。18项运动,见证了113个国家和地区6500多名运动员的拼搏激情,更见证了这一代青年如何用磅礴青春,寻求多样文明的最大公约数。我校外国语学院6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了春团会场馆考察、火炬传递护跑、场馆服务(击剑、排球、篮球)、大运村文艺晚会主持、涉外媒体翻译协助等志愿服务。
赛场内外涉外媒体翻译 外国语学院师生志愿者在行动
学院师生志愿者合影
外国语学院教师梁勇:自7月27日志愿服务日本媒体以来已有10余天,期间与志愿者工作小组成员一起,为日本摄影记者提供工作协助,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协调解决场馆对接服务、比赛信息供给和记者们的生活出行保障等具体问题。每日协助记者了解赛场侧的具体摄影点位,帮助其申请颁奖式的摄影点位,对接场馆侧媒体经理为其提供相关志愿者引导,确保每次比赛均能进场找好相应位置进行拍摄,同时提供班车信息、交通转场及生活等相关协助。比赛结束后,协助当地场馆方请长濑友哉在留言簿上留言,长濑友哉分别用日语以及英语写到“志愿者们的服务很友好,谢谢!”我们志愿者团队在工作中也通过赠送蓉宝贴纸、熊猫书签等小礼物,拉进了与外国媒体记者的关系,收到了他们回赠的纪念品,创建了良好的交际关系。本次志愿服务工作的强度虽然较大,但我们乐在其中,希望能更多地参与此类国际赛事服务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质量,进一步讲好成都故事,传播好成都声音,更好地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
外国语学院教师洪颖:时光如梭,二十多天转瞬即逝,我和梁勇、李华英、廖莉老师以及范梦玲、刘灿、吴香怡、周潇潇、陈茜、曾善美、黄敏等同学共同参与了成都大运会志愿者工作。我们同在“中国台湾媒体工作人员服务小组”工作,作为志愿者,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骄傲。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奉献和友谊的力量,还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祖国对于台湾同胞始终坚持尊重、关爱,致力于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决心和努力。首先,作为志愿者,我们学到了相关专业技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赛前,我们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学习了如何高效地协助媒体工作者。无论是场馆对接、交通预约还是赛后采访以及赛场外采风,我们都能胜任。团队合作也是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志愿者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为运动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一份力量。其次,通过和来自祖国台湾地区媒体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拓宽了视野。与此同时,我们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见证了众多运动员在赛场上倾尽全力,争取荣誉,他们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各国观众的热情和友善,他们用喝彩和欢呼为运动员们加油。这种无私奉献和友善的氛围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深信友谊和团结是连接世界的力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参赛队员和工作人员,也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我们为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骄傲,并期待着未来继续为祖国、为社会、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外国语学院教师李华英:7月24日到8月8日,我作为阿塞拜疆两个体育专台、三名记者的一对一媒体服务人员参与成都大运会,感受颇深。首先,我觉得耐心是与外国媒体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比如处理语言障碍之事和换币之事,三位阿塞拜疆记者既不会中文,英语也不好,与他们交流时,需要结合他们言语和肢体语言,耐心细致地猜测其意思和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沟通和协调,比如三位阿塞拜疆记者习惯踩着点做事,为了避免错过时间,需要有技巧性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协调好时间与规划好路线。最后,理解和体谅,作为媒体人,他们每天需要大包小包地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辗转各个距离遥远的比赛场馆,既拍摄又采访,还要发即时新闻稿,着实辛苦。因此,我们应该多理解和体谅他们,协助和做好服务工作。
外国语学院学生陈茜:很荣幸这次有机会能够成为一名外媒服务助手,是一次非常宝贵切难得的经历。在这段时间内,不但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各方面能力,也因为团队的小伙伴们很厉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这期间无论是陪同他们采购物资,去成都著名景点采风,还是陪同他们去场馆采访,虽然很累但同样也很开心且值得。我们一起出去采风也拍了许多照片,一起去场馆为他们国家运动员以及中国队喝彩加油,一起互相交流有关于成都以及中国的文化。我一直认为我们学语言的就应该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国外友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
志愿者陈茜与外媒记者合影
志愿者马钰萱与日本媒体记者合影
志愿者刘灿和约旦记者纳丁合影
志愿者曾善美与泰国等媒体记者合影
志愿者范美玲和尼日利亚外媒Chibuogwu在熊猫基地合影
场馆服务、晚会主持,学生志愿者忙碌而充实
2021级翻译2班莫虹学:很高兴能够参加成都大运会,作为礼宾组语言服务助理,赛会前期我们参加了礼仪培训,学会了如何与外宾交流。在有了充分准备后,我们便成功顺利上岗,在赛事期间为国外来宾、运动员等做一些联络协调工作。此次经验非常珍贵,让我见到了不同地方的同龄的运动员,锻炼了我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很荣幸,也很高兴。
志愿者莫虹学在服务中
202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赵逸菲:成为成都大运会礼宾接待助理,是我人生中一次充满挑战和成长的难忘经历。在这个历史性的盛会中,我有幸成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向导和伙伴,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成都大运会礼宾接待助理也将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珍贵回忆。这次经历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成熟和乐观的人。我将永远感谢这次机会,它不仅让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还赋予了我珍贵的人生经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铭记这次感动人心的志愿服务,将其作为我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志愿者赵逸菲
2020级翻译2班杨濮而:作为击剑场馆的兴奋剂检查服务助理,我在赛事期间负责通知被抽检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并且全程陪护。在陪护过程中,我也有幸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一起见证混采、新闻发布和颁奖的全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赛会的志愿活动,在备勤期间我接受了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的工作培训。上岗后在和运动员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对待工作也逐渐变得游刃有余。同时,我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整个过程忙碌而又充实,更重要的是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反兴奋剂在体育赛事中的重要性。
志愿者杨濮而
2020级英语2班李字颖:成都大运会,共赴青春之约。何其有幸我能够参与本次大运盛会,青春盛会,世界盛会。作为一名语言志愿者,我十分珍视这次拥抱世界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实干中锤炼品格。工作虽然辛苦也很累,但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收获新的体验,忙碌着也充实着。我将和所有的“小青椒”一起,服务大运,融入大运,奉献大运,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青春靓色。
志愿者李字颖
2020级翻译2班侯昕妤:成都大运会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能够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此次活动当中,我倍感荣幸。与此同时,我也关注此次志愿服务中的内容以及细节,尽可能地在每一次演练中优化自身工作。我们在工作中所有的付出以及努力,向世界递出了成都名片、中国名片。总的来说,在此次志愿工作中,我学到很多专业知识,收获颇多,大运会的志愿服务经历也成为了我人生最精彩的瞬间。
志愿者侯昕妤
2021级英语2班陈欣:青春在当下,奋斗正当时。成都大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的盛宴,更是一场青春的洗礼。很幸运有这次机会,参与到了大运会志愿者活动中,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收获了很多,因为我的职位是礼宾接待志愿者,通过我们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操,我学会了很多礼仪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增强了和别人交流的自信,总之,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志愿者陈欣
2020级英语专业2班许博:我此次担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大运村世界青年大学生互动交流“Be Together”主题晚会的英语主持人。主要负责在大运会举办期间,每晚在大运村艺术中心主持文化交流活动,从青春之约,到奇幻之夜、舞彩家园,再到多彩艺苑,四场的主持中,向国际友人主持介绍我们独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互动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志愿者许博
2020级翻译2班刘义林:能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成为一名大运会志愿者,对我来说已是不留遗憾了。对于志愿,我一直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我会因为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比肩而行感到安心,会因为场馆老师们时刻的叮嘱感到使命重大,会在大家同心协力促进比赛顺利进行,一句句“雄起”中热泪盈眶……作为一名外语专业学生,很幸运我能在咨询台为中外观众提供信息咨询、物品寄存以及失物招领等服务,很幸运能够对大家说“欢迎来到西华大学排球场馆,祝您观赛愉快”,“Welcome to Chengdu, welcome to China”。以青春的名义,与梦想集结。大运会为全球青年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畅叙友谊、美美与共、奔赴未来的梦幻舞台。当代大学生应传承大运精神,共同见证中国青年范儿!
志愿者刘义林
西华大学排球场管的志愿者合影
郫都击剑场馆的志愿者合影
培训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