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凡:保研复旦!专业第一,来听他的学霸秘籍

作者:周玉馨 文桥桥 雷榆铃来源:新闻中心浏览次数:631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段冲破蚕茧的漫漫征程。房凡,理学院2020级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于热爱中不懈努力,不惧路漫,现已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人物名片:

房凡,理学院2020级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现已保送至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南地区选拔赛二等奖、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核心专业竞赛奖励,获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铜奖;同时,发表专业相关领域论文1篇,荣获2023年度“西华之星·魅力学子——学术研究之星”。

 保研之路:道阻且长 坚毅者胜

“我在高中就隐隐约约有一个学术梦,因此在我刚进入大学时,就对我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规划,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为能够深造而努力。”初进大学,房凡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做好了考研深造的打算。直到房凡在一次竞赛动员会中了解到保研,结合自身情况,他选择尽力为自己争取一次。

道阻且长,坚毅者胜。谈及保研之路,房凡说:“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就注定了孤独和坎坷。”正如无数追梦人一样,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是无数个埋头赶路的日与夜。为了将每门课都学到最好,房凡经常会花大半个学期钻研课程知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房凡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学习物理的技巧。“首先,物理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一方面要踏实地接受数学训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化繁为简,提炼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过程和逻辑思路。其次我觉得物理学科也十分注重追求内部统一,因此在学习各个板块时,我会尤其注重寻找其内部联系。”学习之余,房凡则奔走于各大竞赛,埋头于物理研究。基于扎实的努力与持久的热爱,房凡连续三年位居专业第一,在夏令营期间获得了复旦大学的青睐。

谈及选择复旦大学的原因,房凡说:“一方面,复旦大学本身在物理学领域的实力非常雄厚,另一方面,复旦大学的自由包容和严谨治学也非常吸引我。进入复旦大学的夏令营,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是对自我的挑战。”在线下参与复旦大学夏令营期间,房凡接触到许多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同学。房凡钦佩他们的优秀,与此同时,倍感压力。当晚,父母在电话中给予了安慰与劝导,加上前期竞赛答辩的经验,房凡及时调整了心态。最终,所有的汗水与不安都化作了房凡通往梦想学府的动力。

图片

回望来时的路,每一步努力都已敲定了最终的结局。“保研中最难忘的经历,还真说不出个头绪。似乎最终的结果就在无数个聚精会神的专业课堂、无数个为竞赛通宵的夜晚、无数个孤独自我的坚持下水到渠成。”房凡感叹道。

竞赛之路:始于兴趣 幸遇良师

每逢寒暑假,房凡一般选择留校准备竞赛,把假期大量时间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竞赛之途,始于大二,在知识储备尚浅的情况下,专业性竞赛总是极具挑战。

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期间,由于采集信号需要用到硬件,房凡在大二暑假自学了大三的《单片机原理A》和《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有时候理论可行,但是就是做不出来。”他说。同时,由于专业的局限,团队经常会因为对硬件知识的缺乏而卡在某个节点很久。对此,房凡总会主动学习,并向专业老师求助。除开技术的困难,竞赛较长的周期也带来了不小挑战。面对着实验暂时性的失败,房凡作为队长想要统筹各方面并不容易,此时,房凡就会以身作则,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面临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他也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整个方案进行优化和整改。

图片

提及竞赛,恩师引路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我比较幸运,研究道路上,范志祥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他也是我科研课题的导师。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李会东副院长和范志祥老师创立了创新实验室供我们参加竞赛使用,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房凡充满感激地说。良师引路,加之不懈努力,房凡团队最终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在西南地区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南区赛等多项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图片

竞赛之旅,路虽艰,但硕果累累。“竞赛除了能够加综测分和保研分以外,还让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培养了我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技能。与此同时,也提升了我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说起参加学科竞赛的心得,房凡总结:“敢于尝试,坚持不懈。”

 科研之路:沉潜钻研 敢于创新

积水成渊,积微成著。通过竞赛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后,房凡主动申请进入了原子分子物理课题组学习。起步之初,他慢慢发现专业课更加注重面的教育,而学术科研则是以点的研究为主。这就意味着,科研需要学习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调研更多的研究方法,这对尚是本科生的房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前期,他通常做一些相对流程化和应用型的入门工作。后来,在导师的引导下,他慢慢掌握了课题的理论模型搭建,为后续寻找创新点打下了基础。

“完成研究最大困难就是寻找创新点。”房凡坦言。拥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发表论文的经验后,他联想到前期竞赛项目中用到的机器学习方法,将其应用于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最终寻找到了一个理论改进方向。后续,通过进一步打磨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和科研数据的作图规范,最终完成了他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基态CO和N2分子势能和振转能级》。

繁忙之余,房凡会通过听音乐来放松自己,偶尔去听听音乐会。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不愉悦,房凡提到:“走出低谷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下一个目标并前进,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一定要注意拒绝精神内耗。”

展望未来,房凡已然决定扎根学术。“希望可以在研究生生涯里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未来有机会为国家解决重大需求贡献力量。”他说。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微尘之光亮,汇时代之光明,是少年期许,亦是青春情怀。

责编:

编审: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