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3-09-15
    “中青校园网”9月14日以“四川学子三下乡:暖心助学下乡村,青春有为正当时”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青年网南充9月14日电(通讯员 曾真)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为民族未来,温暖与爱心总会跨过千山万水不期而遇。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响应国家关爱留守儿童的呼吁,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在实践中奉献青春汗水的能力,西华大学赴南充市青春筑梦“伴我童行”实践团于2023年7月21日前往南充市顺庆区樊殿寺村童伴之家,开展远山花开陪伴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带领着小朋友们开展了玩耍气球、倾听童声、辅导暑假作业、陪伴练字等活动,给予了留守儿童教育与情感上的支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图为樊殿寺童伴之家的孩子们拿着志愿者吹好后赠送的气球愉快地互相打闹,现场一片欢声笑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奇峰 摄图为可爱的女孩抱着气球等待一同玩耍的同伴来找自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奇峰 摄图为志愿者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倾听细节,用爱灌注成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奇峰 摄图为小朋友开心地给志愿者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趣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奇峰 摄图为志愿者以一对一的形式细心地给
  • 2023-09-14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9月8日以“优秀‘神同步’! 两对双胞胎携手上西华”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9月13日讯(谢媛媛 记者 陈淋)当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时,有的家庭会上演“双倍欢喜”。今年开学季,西华大学迎来两对双胞胎本科新生,如复制粘贴般优秀的他们,将在西华续写他们的故事,收获相伴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胡宇航、胡宇天两兄弟来自四川眉山,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刘双瑞、刘双瑜两兄弟来自四川内江,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胡宇天(左)胡宇航(右)“航天”兄弟:筑梦西华 扬帆起航胡宇航、胡宇天的名字蕴含着父母对兄弟俩最高的期待——任凭宇宙之宽广,航行天地之中也能够顺时代之势发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如同航天一般一飞冲天,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相似的外貌和姓名,在旁人看来可能难以区分的兄弟俩却成为了彼此学习时最好的伙伴,生活上最有力的助手。“我们俩虽然长得很像,也总是被人认错,但是我额头上有一颗痣,这就是区分我们俩的关键。”胡宇航介绍道,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俩一直是同一个班,在初中一起入选校篮球队
  • 2023-09-13
    “中国网”9月12日以“优秀“神同步”! 两对双胞胎携手上“西华””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9月12日讯当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时,有的家庭会上演“双倍欢喜”。今年,西华大学迎来两对双胞胎本科新生——胡宇航、胡宇天兄弟,以及刘双瑞、刘双瑜两兄弟。其中,来自四川眉山市的胡宇航、胡宇天兄弟俩分别考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来自四川内江市的刘双瑞、刘双瑜两兄弟分别被录取到该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以及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怀着对未来的种种期待和向往,他们已经悄然踏上了一段重要而又崭新的旅程。“航天”兄弟:筑梦西华 扬帆起航因为相似的外貌和姓名,在旁人看来可能难以区分的兄弟俩却成为了彼此学习时最好的伙伴,生活上最有力的助手。“我们俩虽然长得很像,也总是被人认错,但是我额头上有一颗痣,这就是区分我们俩的关键。”胡宇航介绍到,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俩一直是同一个班,在初中一起入选校篮球队,同样担当投手的位置。正是因为多年来的朝夕相处,兄弟俩在各方面都有着完美的配合。高中的时候,胡宇航和胡宇天分在了不同的班级,但是心却并没
  • 2023-09-13
    “四川经济在线”9月12日以“西华大学开学迎来两对双胞胎本科新生”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9月12日讯(谢媛媛 记者 陈淋)当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时,有的家庭会上演“双倍欢喜”。今年开学季,西华大学迎来两对双胞胎本科新生,如复制粘贴般优秀的他们,将在西华续写他们的故事,收获相伴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胡宇航、胡宇天两兄弟来自四川眉山,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刘双瑞、刘双瑜两兄弟来自四川内江,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胡宇天(左)胡宇航(右)“航天”兄弟:筑梦西华 扬帆起航胡宇航、胡宇天的名字蕴含着父母对兄弟俩最高的期待——任凭宇宙之宽广,航行天地之中也能够顺时代之势发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如同航天一般一飞冲天,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相似的外貌和姓名,在旁人看来可能难以区分的兄弟俩却成为了彼此学习时最好的伙伴,生活上最有力的助手。“我们俩虽然长得很像,也总是被人认错,但是我额头上有一颗痣,这就是区分我们俩的关键。”胡宇航介绍道,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俩一直是同一个班,在初中一起入选校篮球队,同样担当投手的位置
  • 2023-09-13
    “四川教育发布”9月12日以“神同步!两对双胞胎携手上了四川这所高校!”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教育发布9月12日讯(谢媛媛 记者 陈淋)当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时,有的家庭会上演“双倍欢喜”。今年开学季,西华大学迎来两对双胞胎本科新生,如复制粘贴般优秀的他们,将在西华续写他们的故事,收获相伴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胡宇航、胡宇天两兄弟来自四川眉山,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刘双瑞、刘双瑜两兄弟来自四川内江,分别进入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胡宇天(左)胡宇航(右)“航天”兄弟:筑梦西华 扬帆起航胡宇航、胡宇天的名字蕴含着父母对兄弟俩最高的期待——任凭宇宙之宽广,航行天地之中也能够顺时代之势发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如同航天一般一飞冲天,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相似的外貌和姓名,在旁人看来可能难以区分的兄弟俩却成为了彼此学习时最好的伙伴,生活上最有力的助手。“我们俩虽然长得很像,也总是被人认错,但是我额头上有一颗痣,这就是区分我们俩的关键。”胡宇航介绍道,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俩一直是同一个班,在初中一起入选校篮球队,同样担当投手
  • 2023-09-13
    近日,西华大学定点帮扶水堰口村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测产仪式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举行。测产仪式现场,西华大学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高粱地里随机抽取不同密度下的高粱进行测穗测产。测产完毕后,西华大学和南充市嘉陵区领导、相关专家,龙蟠镇相关负责人开展了高粱测产座谈会。座谈会现场,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关统伟教授“揭秘”了这片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改良了土壤”和“改优种植管理的模式”,并与来自南充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相关领导对西华大学的“科技帮扶”表示感谢,提出要巩固帮扶成果,加大高粱生态化种植的推广力度,用“生态高粱”作为连接,结出和西华大学的深厚情谊。西华大学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实施好特色项目,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为嘉陵区发展作出贡献。据悉, 西华大学定点帮扶水堰口村酿酒专用高粱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是近年来西华大学对口帮扶嘉陵区“科技兴农”的缩影之一。项目采用“西华大学+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模式,西华大学提供专家、关键技术及部分项目资金支持,嘉陵区龙蟠镇党委、政府和水堰口村村委会负责
  • 2023-09-11
    “中国网”9月8日以“启航新征程,筑梦向未来 西华大学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9月8日讯(王李科)金秋九月是收获的日子,也是莘莘学子扬帆远航、求学进取的好时节。9月7日,西华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该校郫都校区、宜宾校区同步举行。当日,西华大学10210名新生正式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西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树根、校长李秋实,与学校师生共同见证了这场青春盛会。书记、校长谆谆教诲对新生满载重托与厚望“欢迎你们加入西华大学,加入西华学子的队伍,让我们共同开启新的征程。”刘树根在主持开学典礼时表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学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施展抱负的舞台无比宽广。“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转变学习模式,开阔知识眼界、勇担时代重任、实现人生价值;展现青春风采,用更多元、更开阔的眼光来学习和实践,坚持追寻梦想,永葆热情,成为西华阔步前行的生力军;珍惜时光,在西华大学潜心学习,追求进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同学,加入西华大学这个大家庭。”同时,李秋实以《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西华
  • 2023-09-11
    【中国网联播】喜报! 西华大学在这个教师节获得这两项荣誉“中国网联播”9月10日以“喜报! 西华大学在这个教师节获得这两项荣誉”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山水有时尽,师恩日月长。”今日,正值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为大力弘扬优秀尊师文化,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教师节前夕,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表彰四川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其中,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刘秀丽获评“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西华大学教务处获评“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本次共有160人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40人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00个集体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力推动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相信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
  • 2023-09-08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9月8日以“开学季·高校校长说⑦丨西华大学校长李秋实: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迄今为止,人类的进步都来源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特别是近300年来,对科学规律的认识,把人类文明带进了工业社会,上世纪后半叶所兴起的航空航天、半导体、互联网、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又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未来。”“不要让书本上的假设、方法、应用范围限定了你们所掌握的知识边界,要学会从个别实验或社会现象的‘偶然’中发现某些新规律背后的‘必然’,学会设计证实新发现所需要的‘新实验’和‘新实践’,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努力实现学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双提升。”“大学生活的开启对于大家而言,将是一种与过往完全不同的人生瞬变。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也没有了师长的监督,你们会在短时间内感到莫名的‘兴奋’,然后可能是‘无所适从’。我希望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追求进步,而不是‘打发时间’,因为逝去的时光不会给我们后悔的机会。”西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李秋实以《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西华人》为题,为全体2023级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回顾了西华大学建校63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历程,并表示新同学的加入为西华
  • 2023-09-08
    “光明日报客户端”9月8日以“西华大学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9月7日,西华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分别在郫都校区临江苑田径场、宜宾校区科创中心田径场举行。10210名新生正式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全体校领导,宜宾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体2023级新同学参加开学典礼。“欢迎你们加入西华大学,加入西华学子的队伍,让我们共同开启新的征程!”校党委书记刘树根在主持开学典礼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学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施展抱负的舞台无比宽广。他希望同学们做好大学生涯规划,转变学习模式,开阔知识眼界、勇担时代重任、实现人生价值;展现青春风采,用更多元、更开阔的眼光来学习和实践,坚持追寻梦想,永葆热情,成为西华阔步前行的生力军;珍惜时光,在西华大学潜心学习,追求进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校长李秋实以《做勇担时代使命的西华人》为题,为全体2023级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他回顾了西华大学建校63年来的发展和壮大历程。他表示,新同学的加入为西华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西华大学
  • 2023-08-31
    西华大学党委按照中央、省委有关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安排,聚焦人才培养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实效。聚焦重点,强化目标导向。学校党委将调查研究高度聚焦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等方面,全面梳理学校“三全育人”短板不足,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探索开辟数字化背景下思政工作转型路径,全力推进在宜宾办学的四川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储能材料与技术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直面焦点,坚持问题导向。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带领各个调研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覆盖全校师生的调研,重点围绕人才培养调研20余场次。听取一线教师、职工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学校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学风建设、就业情况、教学条件等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好的原因,找准差的症结,明确整改措施。攻坚难点,注重问题解决。立行立改,针对学生需要登录多个平台办事的难点,建设易班数字化平台,上线基于微信端的易班一站式学生社区网上服务大厅;优化集成多个业务系统轻应用,已推出思想引领、学习深造、校园生活、就业创业、宿管后勤等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应用场景的40多个微信“轻
  • 2023-08-30
    “中国网”8月28日以“喜获全国一等奖! 西华大学教师在这项教学创新大赛上取得新突破”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8月28日讯(王李科)8月28日,记者从西华大学了解到,日前,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赛在浙江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唐丹副教授“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团队喜获新文科副高组全国一等奖。同时,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必友教授“材料成型CAD/CAE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正高组全国二等奖,西华大学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实现了该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新突破。“近年来,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坚持促教、促研、促改。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教师自我提升和热爱教学原动力得到激发;通过积极搭建校级数字化教师发展平台,建立虚拟教研室,精心组建竞赛辅导专家团队研训结合,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创新的氛围日渐形成;通过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融入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及智慧教学方法等重构课堂,促进了教师教学创新。教师团队通过备赛思创新,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学技能,锤炼教学本领,激发学生潜能,已经逐步成为人才培养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