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03-05
    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西华大学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盼和建议。教育导报网对此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教育导报》讯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西华大学积极组织师生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盼和建议。踏上新征程,再创新伟业。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为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汇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西华奋发向上的新篇章。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万远英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开拓创新,提
  • 2021-03-05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使命所在。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结合不够、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力度不够、通识基础薄弱与创新思维欠缺等难题,走出一条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道路?西华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缘起于“农业机械化”的国家战略,是国家农机部门1960年在西南地区布点设置的本科层次农业机械学院。建校以来,学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的发展战略,始终与农业机械化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同向同行,从学科单一的工科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个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优秀民营企业家刘永行为代表的27万余名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治蜀兴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西华大学学科专业与西部地区产业需求高度契合,80%的生源来自四川,85%的学生在西部地区就业,已经成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服务需求精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新时代,西华大学充分认识到构建符合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
  • 2021-03-05
    中新社雅加达2月15日电(记者林永传)15日,中国农历正月初四,新春佳节喜庆之时。印尼三一一大学中文系和孔子学院与中国西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线上“汉语桥”体验营活动——“徜徉在春意盎然的巴蜀大地”拉开帷幕。中国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印尼三一一大学职业学院院长山多梭、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潘范妮和中方院长陆雨出席开幕式。近百名印尼学生在云端领略“春回巴蜀”的魅力风景与特色文化。此次“汉语桥”线上活动依托两校共建的“巴蜀-爪哇文化研究中心”,以“徜徉在春意盎然的巴蜀大地”为主题,结合诗词、歌曲、民间习俗和艺术等内容,通过实时授课、视频课程、线上论坛、线上互动等方式,让印尼学员欣赏和学习巴蜀的民族、历史、建筑、名人、景色等,畅享中国巴蜀文化大餐。费凌致辞说,此次“春游巴蜀”线上活动可以满足印尼的中文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持续促进中印尼文化交流。山多梭希望印尼学子借此机会更好了解西华大学、了解中国,他鼓励同学们学好中文,有机会申请到中国留学。西华大学老师向印尼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以及立春、春分等节气,与学员们共同欣赏了各节日传统民俗。该线上体验活动将持续一周,课
  • 2021-03-02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据了解,西华大学师生热切关注本次大会,纷纷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学习强国”APP等载体收听、收看大会内容,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就本次大会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热议。西华大学巴塘扶贫干部、招生与就业处李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的一员,万分自豪,倍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脱贫攻坚所付出的感天动地的努力,中华大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上下所形成的改天换地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我们党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本职岗位,苦干实干加油干,不等不靠科学干,向着实现中华民族
  • 2021-02-05
    2月5日,红星新闻网就以“回应市民小目标、小愿望代表称感受到幸福的诚意”为题,就成都提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其中,成都市人大代表、我校经济学院副教授刘俊。相关报道如下:红星新闻网(记者王玲但唐文)2月5日报道“提升居民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出行、环境改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涉及到了关乎民生实事的方方面面,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们自然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成都提出这十大工程的诚意。“我的第一感受是,这十大工程是在真实地回应老百姓的小目标、小愿望,让大家更有幸福感、温度感和自豪感。”关心生活成本降低问题刘俊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俊在接受红星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顺应了民心,是真真实实在为百姓办事,让市民能够更有幸福感、温度感和自豪感。基于此,他也将提出自己的建议。“我比较关注怎样让生活成本降低的问题,为了让市民的生活体验更好,我会提出农业产业相关的,比如蔬菜价格方面的建议,同时也会关注交通价格的趋势。”相关链接:红星新闻网:回应市民小目标、小愿望代表称感受到幸福的诚意http://wap.chengdu.cn/218003
  • 2021-02-05
    “‘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应急管理全民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边慧敏呼吁,人民群众是应急管理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省上应出台《应急管理全民教育实施纲要》,大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川观新闻记者江芸涵韦维边慧敏分析说,我省应急管理常态化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各综合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平台建设滞后,科普教育基地布局相对集中,不能满足我省应急管理全民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为例,该基地设计年接待量30万人次,仅占成都市常住人口1.84%。”“普及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民众的长期支持与参与。”边慧敏建议,我省应出台《应急管理全民教育实施纲要》,指导各级政府、相关企业与社会公众开展应急管理宣教活动。将应急管理知识普及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考核内容,确保应急管理全民教育取得实效。政府应建立协调保障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全民教育。边慧敏谈到,在线平台与线下基地是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我省应建立应急管理
  • 2021-01-28
    1月26日,副省长罗强赴西华大学调研。罗强一行先后到西华大学彭州校区、校本部的校史馆、流体与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急学院、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体育馆等,调研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大运会场馆建设和疫情防控、校园安全、寒假留校学生服务保障情况,向老师同学致以新春的问候。罗强强调,全省高校要绷紧校园安全这根弦,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加强疫情防控、学校食堂和宿舍安全管理等工作。特别要以学生为本,实事求是抓好防疫工作,细致周到搞好学生服务,做到关爱留校学生有温度,让他们过一个平安充实、愉快祥和的假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高校内涵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西华大学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要高起点建设、高质量推进应急学院建设,加快应急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为服务国家和我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澜涛参加调研。
  • 2021-01-13
    近日,历时半年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71所高校参加。我省西华大学李学芹、彭旭、王成珍3位老师组成的团队,获得全国一等奖。近年来,李学芹、彭旭、王成珍一直在探索课程思政。此次,她们借用参赛契机,尝试在外语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凸显人文教育本质,形成了一套能应用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与教学深度融合。关于这次比赛,三位老师们都表示,“通过这次比赛,加深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创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积极为课程思政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力争实现外语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 2020-12-28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6日至27日举行,今年四川参考人数创新高,准考人数增长19%,达到20.8万人。我校作为四川省设立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考点之一,迎来了4132名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的领导下,经过学校周密部署,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西华大学考点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考场入口针对今年疫情防控形势,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和我省研招考试工作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了此次考试的考务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设置了发热、隔离考场7个,并对考场环境由内而外进了消杀,保障考试安全、顺利进行。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