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行西华讲堂:人本主义的中西差异

作者:文 李金燕 图 陈曦 刘香仪来源:人文学院浏览次数:781

    10月30日19:00人文学院特邀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启良于四教报告厅开展人本主义的中西差异为主题的西华讲堂人文学院院长谢应光副院长王学东及人文学院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王学东副院长担任讲座主持人。

    刘启良教授中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将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讲座。他提到,西方人本主义有三次觉醒,其中西方人本主义真正兴起是苏格拉底智者学派的出现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标志第二次觉醒文艺复兴最后一次觉醒尼采、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这也标志着人本主义达到高潮。

    关于中国的人本主义,刘启良教授指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最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云: “未能事人,焉能事神?”子产云:天道远,人道迩刘启良教授讲到,中西人本主义的差异在于注重的对象和目的手段不同西方是个体与类并重,以得民为手段,得天下为目的;而中国并未有个体和类的差别以得人心为手段,得民为目的。

    最后,王学东副院长进行总结指出大学生在大学要学会三点,即研究学术需要提出大问题做学问需要用大视野去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努力走向大生命。希望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至此,人文学院人本主义的中西差异学术讲座圆满结束。刘启良教授精彩的讲解加深同学们对中西方人本主义的了解。

  讲座现场

  

 

  刘教授讲解


责编:谭玉青

编审:王蜀苏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