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5-07-06
    7月4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屈立丰教授受邀在《文艺报》“艺术评论”版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专栏发表研究中国动画电影史的学术文章《探古寻新迭代生长——中国百年动画在重述经典中走向民族化与现代化》。文章内容如下:探古寻新迭代生长——中国百年动画在重述经典中走向民族化与现代屈立丰中国动画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中,蕴藏民族文化基因的神话一次次被动画重述,《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宝莲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国奇谭》《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新神话动画经典构成了中国百年动画史的一块块里程碑,彰显出中国一代代动画人始终立于时代需求,根于传统文化,笃于艺术创新,成就了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历久弥新。中国早期动画的发展图存商业动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电影工业中动画电影的主要类型。杨左匋、黄文农、秦立凡及万氏兄弟等中国早期动画家在1922年至1926年间推出一批“突梯滑稽”“新颖可噱”的商业动画短片,赢得国内(特别是上海)和海外观众的交口赞叹,是中国早期民族电影工业中的一道风景线。20世纪30年代,抗日烽火改变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形状,中国动画人朝着两个方向谋求发展图存,一是投身动画抗战短片的宣传
  • 2025-07-04
    “川观新闻”7月3日以“市州观察丨雅安迎汛期,基层防灾减灾‘上科技’”为题作了报道,其中采访了我校应急管理学院院长舒志乐关于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相关内容。报道链接如下:https://cbgc.scol.com.cn/news/6469365?from=androidappapp_id=cbgclocalTimeStamp=1751589042277报道内容同步刊发在四川日报7月4日版面,四川在线和川观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新媒体版本稿件。四川日报
  • 2025-07-03
    “中国教育报”5月25日以“西华大学: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为题,对我校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党和国家近期对教育数字化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描绘了清晰蓝图,也为地方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突破传统信息化建设的局限,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的转型跃迁指明了方向。西华大学以“全光网络筑基、数据中台通脉、AGI数智赋能”,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升级、数据价值释放、创新场景突破、数智生态重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全光筑基:新型信息化基座支撑数字化转型  面对多校区协同发展、教学科研需求激增的挑战,西华大学确立“网络先行、全域覆盖”的建设理念,构建起“云—边—端”协同的新型基座。采用以太全光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区万兆入室、办公区千兆到桌的接入能力;动态调配带宽资源,满足教学直播、虚拟仿真等场景的高并发需求。部署新一代无线网络,通过智能漫游与信号优化消除传统校园网络覆盖盲区,移动终端接入效率提升显著。校园一体的全光网络带来“安全、便捷、高效”的全新接入体验,入选中国建筑业协会《智慧园区以太全光网络建设技术规程》一类案例(全国十项),有力支撑学校数字
  • 2025-06-30
    近日,西华大学文学院应届毕业生温雪梅在毕业之际,收到一张来自鸿鹄教育集团的聘用通知书,实现“毕业即就业”,“两年前,我在校园进入‘鸿鹄班’,提前参加关于私立学校教师岗位的培训、实习,今天终于入职啦。”温雪梅所说的“鸿鹄班”,是鸿鹄教育集团与省内近10所高校联动的“教师提前培养班”。鸿鹄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鸿鹄班”针对大二、大三以及研一、研二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和实习的方式,提前为民办高中教师岗位储备人才,近年来已通过“鸿鹄班”招聘高校毕业生800余人,既为鸿鹄教育集团输送优质师资,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成都市青白江区鸿鹄高级中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公办教育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据了解,鸿鹄教育集团是一家民办教育集团,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南总部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目前,该集团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邑县以及德阳市、资阳市、达州市、自贡市等地已建立运营7个校区,涵盖K12及国际学校业务,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教职工2200余人。资阳市鸿鹄高级中学达州市鸿鹄高级中学6月26日,在鸿鹄教育集团旗下的成都市青白江区鸿鹄高级中
  • 2025-06-23
    “川观新闻”6月20日以“如何提升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警能力?这场圆桌会给出答案”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如何提升山洪泥石流短临预警能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又能发挥何种作用?6月2日,四川省第四届防灾减灾专家圆桌会暨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代表齐聚西华大学,探讨交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的新情况与新对策。四川省第四届防灾减灾专家圆桌会现场找痛点:不同部门间数据难共享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之一,呈现出灾频、灾急、灾重的特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和完善监测预警手段都十分重要。然而不少专家指出,当前灾害监测“数据源头多、信息难共享”的问题较为突出。“灾害相关数据资源分散于多部门、多机构,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跨行业的综合应用难度较高。”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立娟举例,山洪和地灾的监测预警数据分别归集于水利和自然资源等部门,而救援物资等数据又在应急部门,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没能及时共享,不仅影响了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的协同效率,还抬高了灾害防范研究门槛。怎么办?王立娟认为,可以依托大数据管
  • 2025-06-20
    6月18日,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杜洋副教授学术文章《讲台、平台、擂台:“三台联动”夯实高校美育建设》在《中国教师报》“教育视窗”版发表。文章内容如下:版面截图西华大学讲台、平台、擂台:“三台联动”夯实高校美育建设杜 洋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响应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新需求,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理念深度融入音乐学专业育人实践。通过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合作,立足本土文化,扎根人民舞台,不断探索创新,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美育优化提供了新方向。学院设置“美育+音乐”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讲台、平台、擂台”的三台联动育人环节,实现“思想有深度、课堂有温度、育人有效度”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凝聚“讲台”力量,到助力“平台”搭建,再到聚焦“擂台”亮绩,学院以美育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西华音舞”人才高质量培养。本文基于2023年西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艺术类非遗作为高校教学资源与新文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专业“技美共通”的育人经验,结合“以美育人”的实践,展现学院在美育工作中的探索与成效,项目编号为xjjg2023
  • 2025-06-19
    6月18日,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胡大海博士与潘殊闲教授联合署名的文章《构建科学化适老化的健康传播生态》全文刊载在《成都日报》(理论版)。版面截图【文章摘要】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这不仅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细分领域,老年健康传播已超越传统公共卫生范畴,成为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命题。老年健康传播不仅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还是企业和社会机构撬动万亿级市场的战略支点,传播健康资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此,我们要从市场需求、技术赋能等维度发力,构建科学化、适老化、可持续的老年健康传播生态,促进银发经济良好发展,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媒体报道链接如下:成都日报:构建科学化适老化的健康传播生态https://www.cdrb.com.cn/epaper/cdrbpad/202506/18/
  • 2025-06-12
    “中国网”6月11日以“五维赋能聚力:学生党支部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题,对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进行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党支部,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党建与育人融合要求,充分发挥辅导员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针对艺术类学生特点,创新“赋五能、聚五力”工作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与价值塑造,使“党建+”贯穿党员教育管理全过程,带动高校育人实效大幅提升。强化政治赋能,提升思想引领力。围绕“启航迎新”“遵纪自律”“红色传承”等8大主题,构建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确保主题党日“月月有主题、次次有心得”。季度党员大会、党课严程序、重主题,邀请教师党员授课及开展活动20余次。开展“优进带后进”帮扶。支部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组织赋能,凝聚组织向心力。发挥“头雁效应”,选优配强“辅导员书记+3名学生支委”。支委会聚焦提升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严把党员入口,实施“广吸收、严进入、强教育”培养链,近三年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10余人,其中80余人发展为党员,发展为党员后学业成绩普遍提
  • 2025-06-05
    2025年6月4日,《人民网》四川频道以“两校马院携手共建,共谋思政教育新发展”为题,报道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数字党建云共建,智慧思政新课堂”主题支部共建活动的有关情况。全文如下:两校马院携手共建,共谋思政教育新发展5月29日,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开展“数字党建云共建,智慧思政新课堂”主题支部共建活动,两校5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活动伊始,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宗灵带领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观学院,在“i思政”大模型实验室,研发团队现场演示了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并围绕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展开研讨。在“5R”智慧思政实验室,师生通过VR智能头盔与全息投影系统,深度体验该校马院自主研发的“5R+智慧思政平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党史、红色纪念馆等数字化红色资源立体式、沉浸式、体验式进行了智慧化学习。在理论宣讲环节,两校党员代表针对智慧思政、数智赋能等进行了主题理论宣讲。西华大学罗灿同学结合数字媒体技术解析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电子科技大学
  • 2025-05-27
    “在乐山现有的产业布局中,我们已经看到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5月23日下午,举行于成都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乐山市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秋实表示,乐山打造“智慧低空”示范城市大有可为。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秋实动能何在?李秋实介绍,四川是西部唯一跻身低空经济发展指数第一梯队的省份,成都更是中国工业级无人机的研发制造中心。“乐山独特的地理区位赋予其先天优势,能充分承接成都在无人机、航空动力等科技、人才、资金方面的辐射带动。”此外,乐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为低空经济提供庞大的消费群体,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和深厚的农业基础更可以开辟新的低空经济赛道。在李秋实看来,乐山在150-300米的低空物流,以及150米以下的低空农业上均可大做文章。他举例,乐山是一座旅游城市,通过无人机可以把山上的旅游产品,包括一些土特产迅速地运出去。针对农业机械化率偏低的丘陵山区,也可以利用智慧无人机将农机具与机械力相结合,形成空中机器人,实现采摘、换电等作业。前景广阔,投资者接踵而至。李秋实注意到,近十家企业、超120亿元投资集聚乐山,特别是光启技术乐山106基地项目启
  • 2025-05-16
    “四川经济在线”5月16日以“印尼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揭牌成立”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适逢中国印尼建交七十五周年的重要节点,5月14日,西华大学与三一一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举行了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签约揭牌仪式。  中国驻泗水总领事徐永在印尼会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西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靳敏,党委常委、副校长费凌,三一一大学副校长多迪、伊万出席仪式。两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孔子学院中外院长及在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西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靳敏在致辞中感谢中国驻印尼大使馆、驻泗水总领事馆及三一一大学的长期支持。她说,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的成立是进一步加强两校全方位、多维度合作的新起点。西华大学将携手三一一大学,全力建设好、运行好、维护好“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印尼教育、科研和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依托孔子学院更好促进两国文化交融,为推动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智慧与力量。  三一一大学副校长伊万感谢西华大学一直以来的互助互信。他表示,作为两校多年合作的重要成果,“三一一大学中国中心”的落地离不开中国驻泗水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中心将成为印尼师生了解中国文
  • 2025-05-16
    “教育导报网”5月15日以“将党课融入田间地头,西华大学推动“党建+专业”深度融合”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近日,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一百余人赴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以农事实践、产业调研、艺术创作、健康义诊等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此次系列活动将党课融入田间地头,推动“党建+专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力量。师生们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深入下院山村的水田中开展插秧实践,村里农技能手现场向师生示范标准化插秧技法。“我们希望通过脚沾泥土的沉浸式劳动教育,培育青年学子知农时、懂农事、体农情的务实品格。”据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杨静东介绍,学校希望以务实、接地气、暖人心的方式,引导师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三农”中读懂中国大地。在龙蟠镇水堰口村党群服务中心,龙蟠镇党委书记孙伟向大家介绍西华大学近年帮扶成果。活动现场,他以“乡村发展何为”为题给师生讲授微党课,带领师生参观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顺成蚕桑园。西华大学驻水堰口村工作队带领师生走进桑园开展采摘实践。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还为当地留守老人公益拍摄肖像照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