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3-05-01
    4月28日,《成都日报》第六版(理论版)刊发了对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陈睿的专访,就《如何让“假日经济”变为“平日经济”》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内容如下:“小长假去哪里玩?”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许多人计划出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未来三个月计划增加支出的项目中,旅游消费超过了社交文化和娱乐、购房等多个选项,环比提升了近11个百分点。而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国内机票、酒店、景区门票、跟团游等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长线游和出境游需求或将出现“井喷”。“假日经济”强劲的复苏势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活跃程度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但是,“假日经济”也有其特殊的周期和波动性,表现出数量与质量不同步、规模与效益不同步的特征。锦观智库就此专访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陈睿,探讨如何让人们从“一次出行”变成“长期关注”,使“假日经济”得以常态化延伸,将活跃度和经济效应能够延续至“平日”,让“假日经济”变为“平日经济”。假日经济新趋势:数字技术介入个性需求浮现锦观智库:作为一种利用节假
  • 2023-04-26
    “四川日报”4月24日以“四川高校新增和撤销这些本科专业 呈现出以产业为导向的趋势”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日前,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四川高校新增备案专业61个、审批专业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个,撤销22个本科专业。这些新增的专业有何特点?我省本科专业调整有何趋势?4月21日,记者采访了教育厅和部分高校相关负责人。新增理工类专业体现跨学科趋势“2022年度我省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51种专业。其中,备受关注的理工类新增专业占新增专业比重达40%。”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特别是我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对应的理工专业,这次涉及17个,占整个新增理工专业的65%。从新增理工专业看,除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等近年热点领域的专业,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我省布点极少的新面孔也在不断涌现。“整体看,新增理工类专业呈现出跨学科趋势,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正在努力适应未来科技和智能时代的发展。”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说。以西华大学新增的增材制造工程专业为例,2021年,增材制造工程
  • 2023-04-25
    “人民网”4月24日以“‘阅享芳华 书叙时代’宜宾大学城读书活动月启动”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与书相伴,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弥漫校园……”2023年宜宾大学城“阅享芳华 书叙时代”读书活动月开幕式在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举行,670余人参加活动。“一本好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经之一。”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华淑蕊从自身阅读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工作等各个人生阶段阅读的书籍,她指出,读书的力量在于让人能在任何时候都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归零的心态,读书不仅能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在书中与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陆跃文结合宜宾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环境、设施和资源实际,寄语青年大学生策马书山、畅游书海、漫步书林,攀学术之峰、解求知之渴、享书香之乐,在阅读中积累生命的广度和厚度。宜宾学院教师罗腾以“进学致和 行方思远”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读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要在阅读有所思、有所感,在阅读中精益求精,在前人基础上往深走一点点,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乘着书籍这艘战舰,我打开了无数个新世界的大
  • 2023-04-23
    “中国网”4月23日以“再创新高! 西华大学喜获此项大赛一等奖”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4月23日讯近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承办的第三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西华大学喜获6项奖项。其中,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必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唐丹及其团队更是荣获一等奖。“除了此次斩获的一等奖外,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郭丹丹及其团队荣获了二等奖;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魏冬梅、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曹茜、管理学院刘晓晗及其团队收获三等奖,我校也荣获了优秀组织奖,获奖总数再创新高。”西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唯一的一项纳入教育部“三评一竞赛”中面向各学科、各专业、各职称的高校教师教学大赛。该大赛以“推动教学新 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旨在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赛自2022年12月启动,历时近5个月,分为网络评审、现场评审(初赛)及现场评审(决赛)三个环节,全省共有来自52所学校的252名教师(团队)参赛。作为成员单位和协办高校,我校高度重
  • 2023-04-23
    “教育导报网”4月20日以“同赴青春之约!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举行”为题作了报道,采访了我校学生刘洞宇。报道全文如下:《教育导报》讯(记者 王浚录 摄影报道)四月蓉城,激情似火。4月19日晚,“成都成就梦想”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火炬塔广场举行。100天后,大运圣火将在这里点燃。当晚8点整,随着倒计时100天按钮的按下,火炬塔璀璨耀眼,映在水幕上的“100”字样分外夺目,成都大运会正式进入倒计时100天冲刺。活动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理主席雷诺·艾德通过视频致辞。他相信,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努力,成都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献上一场卓越的盛会,并祝愿所有运动员都能圆梦成都。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刘立新致辞时表示,在各方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成都大运会必将是一届精彩、圆满的盛会,期盼全球青年齐聚蓉城,拥抱梦想,展示青春,创造未来。活动正式发布了成都大运会官方服饰以及推广歌曲《城市的翅膀》《梦的色彩》,并向奥运冠军施廷懋、邹凯颁发了“成都大运会公益推广大使”聘书。31位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骑着荧光
  • 2023-04-22
    “川观新闻”4月21日以“四川高校新增和撤销这些本科专业 呈现出以产业为导向的趋势”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四川高校新增备案专业61个、审批专业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个,撤销22个本科专业。这些新增的专业有何特点?我省本科专业调整有何趋势?4月2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教育厅和部分高校的相关负责人。新增的理工专业体现出跨学科趋势“2022年度我省高校新增的本科专业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51种专业。其中,备受关注的理工类新增专业占新增专业比重达40%。”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特别是我省六大优势倍增产业对应的理工专业,这次涉及17个,占整个新增理工专业的65%。从新增理工专业看,除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等近年热点领域的专业外,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我省布点极少的新面孔也在不断涌现。“整体看,新增理工专业也呈现出跨学科趋势,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正在努力适应未来科技和智能时代的发展。”以西华大学新增的增材制造工程专业为例,2021年,增材制造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
  • 2023-04-22
    “教育导报网”4月19日以“西华大学师生走出校门开展农业元宇宙科普活动”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教育导报》讯“ChatGPT是什么?它比‘小爱’还要厉害吗?”“你们知道人工智能吗?”“那什么是农业元宇宙呢?”……4月16日,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合作市民活动中心,在成都市高新西区合作镇举行了“筑梦行——匠心筑梦·元宇宙擘画美丽乡村·农业元宇宙科普活动”,17组亲子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为有趣的农业知识、流行的AI科技、精彩的问答游戏等环节,西华师生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从适合小朋友理解的角度出发,由一朵0和1构成的花开始逐步带领孩子们走进计算机世界。“什么是农业元宇宙呢?其实呀,农业元宇宙就是将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农业的虚拟化、数字化,其目的是可以实现更高效地管理农业生产,并且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小朋友们的世界里,这些名词无疑像是高年级的数学题,只会加减乘除的他们看不穿函数的奥秘,那如何才能帮助小朋友快速地理解这个概念呢?这还得从一朵花开始。2021级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林芮兴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花朵都是由一个个植物细胞构成的,小动物们都是由动物细胞构成
  • 2023-04-21
    “中国网”4月19日以“西华大学师生为乡村娃科普农业元宇宙知识”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成都4月19日讯 “ChatGPT是什么?它比‘小爱’还要厉害吗?”“你们知道人工智能吗?”“那什么又是农业元宇宙呢?”……4月16日上午,西华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合作市民活动中心,在成都高新西区合作镇举行“筑梦行——匠心筑梦·元宇宙擘画美丽乡村·农业元宇宙科普活动”,当地十七个亲子家庭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此次颇具意义的科普活动。活动分为有趣的农业知识、流行的AI科技、精彩的问答游戏等环节,西华师生们努力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从适合小朋友理解的角度出发,由一朵0和1构成的花开始逐步带领孩子们走进计算机世界。“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一项产业。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那什么是农业元宇宙呢?其实呀,农业元宇宙就是将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农业的虚拟化,数字化,其目的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管理农业生产,并且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作物趋近于人类需求的进化等等。”在小朋友们的世界里,这些名词无疑像是高年级的数学题
  • 2023-04-21
    “中国网”4月21日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西华大学启动2023年阅读文化节”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4月21日讯为迎接第28个世界图书日的到来,4月20日,西华大学在该校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2023年西华大学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暨“阅读之星”颁奖典礼,以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活动中,西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彭国莉在介绍完该活动背景后,宣读了《关于表彰2023年度优秀读者的决定》,并授予张会明等10位该校学子“阅读之星”荣誉称号;授予廖海宇等5位学子“进馆之星”荣誉称号;授予彭晓凤等5位学子“服务之星”荣誉称号;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20级1班等2个班级“书香班级”荣誉称号;授予宜宾校区何灵等5位学子“阅读之星”荣誉称号;授予宜宾校区陈卓越等5位学子“进馆之星”荣誉称号;授予宜宾校区向进等3位学子“服务之星”荣誉称号。同时,该校还为获奖学子颁发了相关证书及奖品。“在不断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当下,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来鼓励阅读,对‘西华’师生意义重大。”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1班班主任何汇川老师代表“
  • 2023-04-17
    “四川教育电视台”4月15日以“大学生双创项目:新型绝缘导热材料领航者”为题,报道了我校在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的“华宝科技——新型绝缘导热材料的领航者”项目团队。该获奖团队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的7名本科生组成,项目团队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和技术攻坚,开发出了一种聚碳酸酯基绝缘导热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绝缘导热材料相比,其具有导热率高、绝缘性好、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大大降低材料老化、电池散热不好等安全隐患。
  • 2023-04-14
    “教育导报”4月13日以“第二届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在西华大学举办”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杨丽萍)当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智能服务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日前,第二届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在西华大学举办,国内知名电子商务领域及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电商企业代表、农村电商达人等齐聚一堂,开展系列学术研讨和实践经验分享,共话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美好明天。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召开,专家全部在线下现场开展报告。论坛邀请国内知名电子商务领域及乡村振兴的专家学者、电商企业代表、农村电商达人等,开展系列学术研讨与实践经验分享,有效促进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作为。当天下午,还同时举行了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校企对接交流乡村振兴两个分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电商力量。报道链接如下:教育导报:第二届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在西华大学举办http://jydb.scedumedia.
  • 2023-04-13
    “四川观察”4月11日以“西华大学文新学院与四川观察签约 共建新闻与传播专硕联合培养基地”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4月11日下午,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四川观察合创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共建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战略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为提升西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增强研究生“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能力,四川观察与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联合培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两方“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双赢的战略合作目标。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院设有中文系、传媒系、文化产业系3个学系,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实训教学,秉持“文以载道,学以立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深具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复合型优秀人才。此次签约,双方将从培养适应新闻与传播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