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06-29
    川观新闻记者江芸涵“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第一职责,教育报国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改革创新是我们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与时俱进,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与正能量……”6月28日,西华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吴昌东分享了自己入党至今的体会。据悉,西华大学有40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7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学校表彰。表彰大会上,与会领导为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代表颁发奖牌、荣誉证书。“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表彰大会上还举行了预备党员代表入党宣誓、参会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西华大学党委书记余孝其表示,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努力走好四川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鼎兴之路”,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之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西华力量。
  • 2021-06-21
    记者从西华大学获悉,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开展了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申报和评审工作,新认定“特色食品”等5个实验室为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西华大学和西南大学共建。2020年7月,在重庆市农委、四川省农业厅主要负责人见证下,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在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双方重点围绕“农业智能装备”与“川菜渝味食品”两大领域,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20年7月,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此次获批认定的“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所属学科领域为“生命科学”。该实验室主要针对以川菜和重庆火锅为代表的“川菜渝味”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品质控制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旨在全面实现工业化川菜渝味食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川菜渝味”食品产业水平,推动川渝地区成为世界“川菜渝味”食品的供应基地。据悉,该实验室将集中川渝地区相关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跨学科整合相关人才组成协同创新研究群体,围绕川菜渝味食品原料加工适性与品质保持、川菜渝味食品加工用复合
  • 2021-06-17
    川观新闻记者6月16日从西华大学获悉,为进一步集聚川渝优势科技资源,推动川渝共同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根据有关要求,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开展了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申报和评审工作,新认定“特色食品”等5个实验室为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其中,“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西华大学和西南大学共建。去年7月,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图片由西华大学提供)去年7月,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在重庆签署合作协议,决定重点围绕“农业智能装备”与“川菜渝味食品”两大领域,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此次获批认定的“川渝共建特色食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所属学科领域为“生命科学”。该实验室主要针对以川菜和重庆火锅为代表的“川菜渝味”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品质控制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旨在全面实现工业化川菜渝味食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川菜渝味”食品产业水平,推动川渝地区成为世界“川菜渝味”食品的供应基地。据介绍,该实验室将集中川渝地区相关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跨学科整合相关人才组
  • 2021-06-16
    中新社雅加达6月14日电(记者林永传)恰逢中国传统端午佳节,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14日举办了一场线上端午文化习俗交流活动,来自中印尼两国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在线交流体验了中印尼各式各样的端午风情。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陆雨介绍了端午节东南亚国家各式各样的粽子:马来西亚的“娘惹粽”、新加坡的“花汁粽”、泰国的“芭掌”粽和“吉掌”粽、越南的“芭蕉粽”……展现了不同国度一样的“粽”情。中国西华大学周宇浩老师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讲解了屈原的故事、图文并茂展示了四川成都的端午特色。印尼世界大学博士唐根基分享了华人龙舟节对该国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市比达儿舟节的影响。据唐根基介绍,印尼端午节习俗起源于中国,随着时间推移演变出许多新的形式和内涵。如中午十二点要竖立鸡蛋,寓意做人端端正正;要到当地慕西河游泳、洗澡,寓意洗尽罪过等等。唐根基重点介绍了巨港市的赛龙舟活动。巨港的龙舟又叫比达儿舟,曾经作为战船的比达儿舟有保卫国家、纪念巨港市诞生和印尼国庆的象征意义。其船身各种精美图案融合了纪念屈原和庆祝华人端午节的涵义。在问答交流环节,两国师生讨论了端午节问候语、各地不同习俗等,活动气氛热烈。三一一大学
  • 2021-06-09
    临近毕业季,尽管忙着准备双学位论文和答辩,但西华大学表演系的大四学生熊壮依旧挤出时间,自导自编自演了一部时长4分钟的短片《少年中国行》,以故事讲述和视频穿插的形式,来展现他眼中的中国高速之变。
  • 2021-06-02
    黄强在西华大学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时勉励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创新作为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5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前往西华大学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坚定前进信心,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创新作为,让青春在治蜀兴川、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黄强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对百年党史的学习认识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切身体会,用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和自主创新案例,从“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党的历史既是建军的历史,也是强国的历史”“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三个方面作党课报告。黄强指出,我们党成立的这100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大、最辉煌的100年,我们党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功的答案和宝贵的启示是什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
  • 2021-06-01
    川观新闻记者李淼摄影田为5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前往西华大学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坚定前进信心,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传承红色基因,勇于创新作为,让青春在治蜀兴川、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黄强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对百年党史的学习认识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切身体会,用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和自主创新案例,从“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党的历史既是建军的历史,也是强国的历史”“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三个方面作党课报告。黄强指出,我们党成立的这100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大、最辉煌的100年,我们党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功的答案和宝贵的启示是什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
  • 2021-05-27
    5月27日,《教育导报》第二版发布文章“从‘心’出发,点亮生命的火花——我省各大中小学开展‘5·25’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对我校以开展“5·25”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将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所进行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到来之际,我省各高校和中小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关爱自己,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树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拥抱关系,乐享美丽青春你知道科学测试和趣味测试的区别吗?真笑和假笑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情绪无法被量化,你如何感知情绪呢?……近日,西南石油大学博学广场笑语喧哗、人头攒动,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心理游园会。此次游园会主题为“心怀希望,点亮梦想”,是基于心理资本“希望”进行开发设
  • 2021-05-27
    消费质量报讯(记者李欣璐)5月20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消费质量报与西华大学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双方战略合作帷幕。作为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协议共建单位,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是四川省首家由政府职能部门与高等院校共建的质量研究院。根据消费质量报和西华大学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互利互赢的原则推进战略合作,在建设高质量发展智库、联合打造质量论坛品牌活动、推进品牌服务及内容合作、质量人才专家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新的合作模式,拓展新的发展业态,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供四川方案。双方表示,将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围绕全省质量中心工作,打通学界与业界,深化“高校+媒体”高质量发展合作新模式,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2021-05-20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5月19日,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共建无诈安全校园”为主题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动员大会在我校明德广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政书出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郫都区公安分局红光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副书记),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院团委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以及各学院学生代表20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要求,要打好“主动仗”,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下好“先手棋”,强化协同育人,加强风险防控;要打好“预防针”,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源头治理;要筑好“防火墙”,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反诈成效。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集全校之力共筑“无诈校园”,确保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取得实效,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当天,在学校还召开了郫都区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会议就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郫都区各街道、高校分别汇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开展情况。四川发布、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 2021-05-17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有了机器化设备,收割川芎再也不费力了。”近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带领技术团队赴彭州敖平镇川芎现代农业园举办川芎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暨培训会。现场,三台收割装备一亮相,就受到了当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的热烈欢迎。据了解,川芎作为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四川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彭州敖平镇因地理条件优势,川芎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收获川芎是一个让药农颇为“头疼”的过程,目前靠人工收获,那就是切割并粉碎川芎茎秆,用耙拨干净地面上的秸秆,再用钉耙把每一颗川芎从地里挖出来,药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川芎产业发展的瓶颈。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支持,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主持的川芎机械化收获项目,历时一年,开展了川芎秸秆粉碎、挖掘收获的分段式收获技术装备攻关,形成了川芎机械化收获多项关键技术(包括5项中国发明专利及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川芎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廖敏带领科研团队研制了多级碎土川芎挖掘机和双振动川芎挖掘机,以及一台川芎杀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