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05-17
    5月12日,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带领技术团队赴彭州敖平镇川芎现代农业园举办川芎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暨培训会。廖敏教授介绍装置情况川芎是川产道地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四川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彭州敖平镇因地理条件优势,川芎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收获川芎是一个让药农颇为“头疼”的过程,目前靠人工收获,那就是切割并粉碎川芎茎秆,用耙拨干净地面上的秸秆,再用钉耙把每一颗川芎从地里挖出来,药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川芎产业发展的瓶颈。五月正值“双抢”时节,药农抢收川芎,抢插水稻,劳动力短缺,花钱也很难请人抢收川芎。机械化收获需求成为川芎产业的迫切需求。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支持,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廖敏教授主持的川芎机械化收获项目,历时一年,开展了川芎秸秆粉碎、挖掘收获的分段式收获技术装备攻关,形成了川芎机械化收获多项关键技术(包括5项中国发明专利及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川芎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廖敏带领科研团队研制了多级碎土川芎挖掘机和双振动川芎挖掘机,以及一台川芎杀
  • 2021-05-14
    5月13日,人民网以“西华大学发挥新媒体优势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为题,对我校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让党史学习“全覆盖”,把党史故事“可视化”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西华大学不断创新学习形式,结合线上线下,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化、灵活化。为了让更多新时代青年听得进、记得牢、学得深,学校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运用短视频、公众号、小程序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插上“新媒体翅膀”。用实“新媒体矩阵”让学习“全覆盖”西华广播“YoungRadio”公众号推出“悦读党史——天天读”栏目,每天推出一期由西华青年学子精心录播的党史故事音频节目,讲述“党史上的今天”,引导广大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西华教育电视”和“云西华”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推送“西华每日新闻动态”,及时发布学校各二级单位学习动态。校内各单位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管理学院官微“i管理”推出“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斗初心”百年党史接力诵读活动,采用“读史音频+党史原文+学史感悟”的模式,目前已发布40期。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1-05-12
    根据郫都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统一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5月9日至15日,西华大学全面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本次疫苗接种工作本着“疫苗接种、人人有责、应种尽种、能种尽种”的原则分批次进行,接种人群包括18岁至59岁的所有在校师生、教职工家属、第三方员工(物业、安保、校内商家、基建维修施工人员等其他各类在校人员)及学校家属区租住户。西华大学高度重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把疫苗接种工作当成当前校园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实抓好。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协同配合,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有序、安全高效开展。疫苗接种现场,校内工作人员和40余名学生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询问、接种登记、留观等工作,在各关键区域做好秩序维护。此前,学校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了疫苗接种通知,对接种流程、接种禁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加强疫苗接种的宣传引导。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保护师生的健康生命安全,学校倡议全校师生按照“应种尽种”的要求,高效安全有序接种,共筑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 2021-05-11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决定》,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教师唐丹副教授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物名片唐丹,中共党员,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获得全国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获评“四川省最美职工家庭”;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特色教学彰显木铎之心唐丹主讲了《中国法律史》《中华法文化的制度密码》等课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的法文化,形成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唐丹在《中国法律史》课程中设计了古礼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古礼,分析其内在精神并设计创新方案,投票获胜组可实践方案,亲历如何将中华优秀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唐丹说:“现在有两个小组正在筹划将他们创新的古礼演绎出来,一个是婚礼,一个是小孩子的开学礼,五月底我会联系专业的拍摄团队为他们进行拍摄。”她对课程的改革使得《中国法律史》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唐丹将《中国法律史》建设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运用MIF教学范式进行教学。唐丹引入了KOLB学习风格测试实现对学情的科学化
  • 2021-05-08
    5月6日至13日,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4个地区198所高校264支代表队的6800余名师生参加现场展演。今年2月,四川省教育厅面向全国高校师发出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主体视觉设计征集的公告。大艺展主体视觉设计包括全景母图切割延展画面,以及专题网站页面、各类印刷品、文创产品等基础视觉设计,其中,设计的小项如门票、获奖证书、展演证件等20余个,每一个设计要适配不同的视觉应用场景,为此,西华大学VI团队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左怡老师的指导下,日以继夜的奋战,一周时间完成了方案投稿。经过两次遴选和复评,他们的设计作品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成为入选本次大艺展主体视觉设计项目团队的三所高校之一。4月30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记者来校,采访了西华大学VI团队师生。多年来,西华大学一直把职能部门和艺术学院协同、艺术学院和艺术衔接协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的“三大协同”,作为美育工作的抓手,并坚持给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安排2个专业学分,产生了良
  • 2021-05-08
    4月30日,由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视频报告会在交通运输部举行,我校1997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友、四川铁投集团所属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负责人赵静荣获“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人物”称号。颁奖现场(左一为赵静)据悉,赵静作为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负责人,于2015年起常年扎根于凉山州17个县市,全面负责美姑、金阳、布拖等地区的脱贫攻坚项目,是脱贫攻坚的先行官和践行者。2019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是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但未通公路的建制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在这里修筑通村公路要穿过V型大峡谷,规划设计的通村公路有1.5公里左右处于悬崖绝壁上,且施工工期只有6个月,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受地形所限,没有施工作业条件,现代化施工设备无法进场,赵静临危受命,大胆提出采用直升机调运设备的想法,以多点掘进的方式推进施工,并多次对接凉山州委州政府、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应急厅等部门。赵静在会场2019年11月29日,一架米26直升机在布拖县着陆,并陆续将修路用的重型设备运至阿布
  • 2021-05-07
    5月3日,我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李钊副教授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为“五一”小长假“考古游”热潮把脉。具体报道如下:“五一”小长假掀“考古游”热潮游客穿越时空对话古今中新社成都5月3日电(记者岳依桐)“没想到数千年前古蜀人的工艺水平就已如此精湛。”戴着印有青铜面具图样的文创口罩,河北游客李彦在三星堆博物馆内对着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频频按下快门。“之前在网上看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觉得很神奇、很向往,就趁着假期同家人一道专程来看看。”和李彦做出同样选择的民众不在少数。3日,“五一”小长假进入第三天,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热度不减。一大早,博物馆入口处便排起长队,园区内往来行人络绎不绝,综合馆和青铜馆内人头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有序移动,通过文物与古蜀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介绍,自今年3月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后,前来参观的游客人数便不断攀升。在清明假期三天接待4.5万余名游客后,此次假期,博物馆再次迎来客流量高峰。“五一”小长假前两日,三星堆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34574人,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284.4%。三星
  • 2021-04-26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下午1点,“悦读新时代”2021年西华大学阅读文化节暨十佳读者颁奖典礼于图书馆4-4学科交流室举行。根据2020年图书馆借阅量排行榜,图书馆评选出了2020年“十佳读者”,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苟瀚文、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俊、机械工程学院王钞钞等十名同学获得了2020年“十佳读者”称号,现场与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及奖品。
  • 2021-04-12
    新学期刚开学,石峻峰就在为“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赛道忙碌着。作为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石峻峰去年获得了四川省高校金融科技挑战赛二等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获批的新专业,石峻峰坦言,自己在扎实的学习和比赛中获得了“成就感”。学生满满的“获得感”从哪里来?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健全说,和建设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相比,新办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加复杂和特殊。“新专业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出口’,也关乎高校内涵发展、实现‘动能提升’,更关乎能否支撑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负责人说,新专业建设是“白纸画图”,正因为“新”,在育人目标、师资队伍、课程结构、课堂形态等各个环节都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从这个角度看,新专业建设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定位、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新专业要如何建设、如何建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冯弛是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四的学生,因为成绩优异已直博到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获批建设该专业的高校
  • 2021-04-12
    中新社雅加达4月10日电(记者林永传)由印尼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西华大学共同举办、持续10多天的“千禧一代与数字金融”经济论坛10日落下帷幕。中印尼600多人次高校师生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该论坛。该论坛于3月30日启动,以中印尼“双主讲人”讲座、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方式进行。论坛紧扣当前数字金融发展热点问题等主题,主讲嘉宾包括中印尼两国学术界、经济界专家教授和金融行业企业家。论坛期间进行了三场“双主讲人”讲座。首场由中国西华大学龙云安教授介绍2020年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情况;印尼企业家威利亚从经济学角度分享了中印尼两国“千禧一代”的领导力。第二场讲座印尼金融企业家陈庆伟介绍了电子货币的类型、应用和发展;西华大学熊于宁博士则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和数字新商业三方面展现了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第三场讲座中,印尼三一一大学普得拉博士从金融科技内涵、印尼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大学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介绍了印尼金融科技的状况;西华大学罗航教授介绍了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情况。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陆雨称,举办该论坛旨在促进中印尼两国青年师生了解彼此国家在数字
  • 2021-04-08
    近日,西华大学应急学院与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市应急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三方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应急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征、副院长舒志乐出席签约仪式。舒志乐表示,三方将携手并进、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探索实践,为合力培养一批电力应急人才、四川应急管理人才、特色专业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文报道如下:四川新闻网消息(黄燕文/图)3月31日下午,国网南充供电公司与南充市应急管理局、西华大学应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三方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签约仪式在国网南充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南充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天配,党委委员、副局长万伦;西华大学应急学院党委书记张雪征,副院长舒志乐;国网南充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唐敏,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江泰廷,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敏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江泰廷主持,工作人员宣读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义,明确了合作领域及范围、合作机制以及合作内容。唐敏、王天配、舒志乐分别致辞,万伦、张雪征、李敏代表三方签约。唐敏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订三方战略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