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7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陈淋)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老百姓的公共法律服务也正在逐渐“AI”化。有智能机器人,24小时在线,对你的法律问题“有问必答”;有“手机秒办公证”平台,你用智能手机只需10秒即可办结证照类公证事项;还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智能服务”平台,全覆盖、全时空、全领域开展智慧调解……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务”。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有很多科技企业聚焦法律科技,进行了智慧法律服务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上述科技产品。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的一份提案,便是聚焦“人工智能+公共法律服务”。在调研中,他注意到,当前包括公共法律服务在内的法律服务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郑鈜说,一是法律服务方式较为陈旧。主要以法律服务供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