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1-04-01
    3月30日,我校宜宾校区(二期)主体全部封顶。二期项目面积约55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及会堂、行政办公及学术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后勤及附属用房、地下停车库等。二期自去年10月20日破土动工,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用。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宜宾发布对此进行了报道。锦观新闻报道全文如下:今日,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二期)主体全部封顶。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是按照“千亩校园、万人规模”规划的“交钥匙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000亩,所有配套设施、实验实训设备都是高标准配置。其中一期已于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用。二期项目面积约55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及会堂、行政办公及学术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后勤及附属用房、地下停车库等。据介绍,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建设以“智慧校园、创新校园、文旅校园、生态校园”为指导思想,融汇世界之窗、智慧之眼、生态之根、人文之魂的创意,展现西华历史文化之美、特色教育之美、使命
  • 2021-03-29
    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如何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筑牢乡(镇)、街道负责人安全发展理念?受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委托,3月24日—26日,四川省第一期乡(镇)长安全专题培训班在西华大学举办,四川省部分乡(镇)、街道负责人共120人参加培训。据悉,此次培训邀请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安全发展理念、危化安全监管、工贸安全监管、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内容紧跟新时代应急管理的使命担当,让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进一步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这堂安全专题培训课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之声、成都商报教育发布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 2021-03-25
    为迎接庆祝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近日,我校开展了“百年风华砥砺奋进”系列主题活动。3月19日,学校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对全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部署。校党委书记余孝其作动员讲话,并作题为《百年党史砥砺初心使命信仰之光照亮奋斗征程》的专题党课报告。根据学校党委安排,学校还将开展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牢牢抓好政治引领,精心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好理论研究阐释、党性提升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个方面的活动。四川发布、四川经济在线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 2021-03-25
    3月24日,副省长曹立军在成都调研就业创业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用心用情扎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曹立军先后前往成都市武侯青年创业园、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西华大学,与园区负责人、创业者、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创业带动就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和就业创业公共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情况。曹立军强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关键环节,盯重点破难题,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要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推进园区之间创新合作模式,培育构建区域性综合性“云上”创业生态系统,更好服务创业者发展。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鼓励支持创业者拓宽视野,找准着力点,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技术引领,不断增强创业竞争力。政府搭建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要有效推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探索研究发布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数,采取有效措施,更加精准高效对接市场,更好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就业。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快建设应用“互联网+就业”智
  • 2021-03-24
    3月24日,川观新闻以“学党史·高校进行时|西华大学:老书记为青年党员讲述西华故事”为题,报道了我校开展“百年风华砥砺奋进”系列主题活动,特邀学校原党委书记秦昌明教授为青年学生党员讲述西华故事重温入党誓词3月18日,为迎接庆祝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四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西华大学开展了“百年风华砥砺奋进”系列主题活动,特邀学校原党委书记秦昌明教授为青年学生党员讲述西华故事,传承西华精神。活动伊始,作为西华大学校史馆的主要筹备者之一,秦昌明带领学生党员来到校史馆进行参观。借助校史馆里陈列的展品,秦昌明通过慷慨激昂的讲述,带领学生党员重温西华建校60年来走过的心路历程和光辉岁月,学生党员们都认真聆听秦昌明的讲解,校史馆里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秦昌明悉心讲解参观完校史馆后,为更好地倾听和收集学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秦昌明在校史馆四楼会议室与学生党员进行了座谈,与学生党员深入交流与沟通。秦昌明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他本科毕业进入学校工作以来,在教学、科研以及后来在行政岗位上的重大事件和感人事迹,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母校,读懂西华。随后,学生党员们踊跃提问,发表自己的
  • 2021-03-2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代表委员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十四五”时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我们有良好基础,有信心底气。政策精准发力,就业成绩好于预期2020年我国交出一份优异的就业成绩单: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过了900万人的目标任务,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委员说。马珺委员表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形成稳就业的强大合力。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正是依托制度优势,我们有力推动复工复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为保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代表说。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就业优先政策的精准支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
  • 2021-03-18
    3月17日,四川观察以“为了扶贫,他将婚礼推迟了三次……”为题,报道了我校扶贫干部为了扶贫,他将婚礼推迟了三次……初见李庆,戴着一副框架眼镜,黝黑的皮肤,看上去很斯文。如果不是高原的风霜和紫外线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任谁也无法把他与扶贫干部联系到一起去。2018年7月,西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李庆被选派到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开展驻村帮扶。巴塘县位于川西青藏高原的边缘,平均海拔3300余米,距成都七百二十五公里。近三年的时间里,李庆于两地之间的奔波次数已数不清了。从象牙塔到田埂地陇,从教育一线到扶贫前线,他如高原上的格桑花朵一般,扎根基层,为村民们带来幸福和希望。驻村帮扶的第一个挑战年轻时参军报国的梦想,新时代的召唤让李庆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藏区扶贫的伟大事业之中。初到巴塘的他怀着满腔热血,但水磨沟村的现实情况却给了他极大的考验。文化程度低、卫生条件差、经济贫困、语言不通这些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同时身体对高原环境的不适也使他开展起工作有些力不从心。海拔高,空气干燥让李庆在很多次早晨都是流着鼻血醒来,工作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也让他肠胃多病。他曾想过放弃,但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咬着牙
  • 2021-03-15
    3月9日上午,西华大学在校本部举行2021届毕业生春季首场小型双选会。省内外103家企业参与现场双选,提供岗位需求359个,提供人数需求1200余人。西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积极踊跃参加现场应聘,企业现场回收学生求职简历900余份,当天下午29家企业在各教室进行现场宣讲和面试。为做好此次双选会,学校招生与就业处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于2月25日开学第一天就发布了“西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公告”,于3月1日发布了“关于开展西华大学2021届春季双选会(第一场)通知”,并积极联系邀请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校园招聘。学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疫情防控、车辆进校、后勤保障和校友及校友企业邀请等有关工作,有力保障了校园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据悉,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学校招生与就业处将每天接受企业预约举行专场宣讲会。每周举办一场行业型、区域型中小型双选会,目前已确定了在3月19日和4月9日举办行业型、区域性中小企业招聘会。学校将全力搭建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平台,确保2021届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同时全面满足企业招才引智的需求。
  • 2021-03-10
    红星新闻网(记者王玲)3月5日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文字精炼,言简意赅的让我们既了解了政府所做的工作,也对未来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规划。”今天下午,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接受红星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他倍感振奋。他还表示,未来不管在产业发展方面还是经济提升方面都离不开安全生产,因此他建议“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安全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快发展安全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各领域如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两者之间的正向互动,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郑鈜说,他认为,安全产业能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以及其他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安全产业具备很强的社会保障和生产消费价值,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应当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郑鈜建议,应从顶层设计、转变观念、创新驱动三方面加快安全产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可以将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加快培育和
  • 2021-03-10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操余芳)随着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快速发展,一些新型金融犯罪隐蔽性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利益链条越来越长、涉及人群越来越广,对金融犯罪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检察机关多年来持续加大金融犯罪检察工作力度,创新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建议探索建立金融检察专门工作机构体系,由不同层级的金融检察专门工作机构办理此类案件,推动形成金融检察办案、监督合力。“加快健全金融检察专门工作体制。”郑鈜委员认为应在加强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企业以及有关单位建立信息共享、业务联系、工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金融案件定向办理、归类分析、分工协作以及统一开展社会教育宣传等专门工作机制,优化检察资源配置,综合、立体地充分发挥金融检察职能,全面深化金融检察工作。对于金融检察专门人才队伍建设,郑鈜委员认为应当有意识地选拔、引进、培养金融和金融法律复合型人才,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金融检察专业人才的力度,推动建立系统内金融检察专门教育和能力提升机制,保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检察人才供给。
  • 2021-03-09
    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7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陈淋)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老百姓的公共法律服务也正在逐渐“AI”化。有智能机器人,24小时在线,对你的法律问题“有问必答”;有“手机秒办公证”平台,你用智能手机只需10秒即可办结证照类公证事项;还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智能服务”平台,全覆盖、全时空、全领域开展智慧调解……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务”。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有很多科技企业聚焦法律科技,进行了智慧法律服务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上述科技产品。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的一份提案,便是聚焦“人工智能+公共法律服务”。在调研中,他注意到,当前包括公共法律服务在内的法律服务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郑鈜说,一是法律服务方式较为陈旧。主要以法律服务供需双
  • 2021-03-09
    3月伊始,又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西华大学积极组织师生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收听并收看“两会”盛况,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等媒体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