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20-09-03
    成都和重庆的现代诗歌史,2020年将是一个值得纪念之年。从8月5日开始,《四川日报》连续推出了“成渝双城诗歌大展”,并在“川报观察”客户端、“天府周末”版面上连续发布。这次诗歌大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川渝两地的文学交流和合作,以文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次大展上“成都诗人方阵”和“重庆诗人方阵”的推出,也就是将“蜀文化”与“巴文化”双峰并现,体现出鲜明的“巴蜀文化一脉相传”的强烈文化诉求。我们知道,一个作家或者诗人所面对的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世界,他所感受到的也不是一种抽象的生命,而是一个真实的乡土、真实的社会人文风俗。所以,一个诗人题材的选择、意象的营构、语言的呈现,以及个性气质的表达,与他的地域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乃至于他对自我、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也都有着地域文化的深深印迹。表面上,巴与蜀本为相邻的两个古国,在秦并巴蜀之后,两地之间有了长期交流与互动、渗透与融合,逐渐融为一体。特别是作为“食象蛇”的巴所具有尚武而彪悍的火文化,与作为“葵中蚕”之蜀所形成的崇文而温顺的水文化,恰好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和互补性,并最终形成了一个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的巴蜀文化,一个具有良性生长的
  • 2020-09-03
    8月29日-30日,由四川日报社举办,郎酒庄园承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的首个“成渝双城诗酒文化论坛”暨郎酒庄园之夜诗歌朗诵会活动,在泸州市古蔺县郎酒庄园举行幕。来自成都、重庆的80余位参会嘉宾中,不乏鲁迅文学奖、骏马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的获得者和“青春诗会”参与者。阿来、梁平、张新泉、华万里、傅天琳、李钢、尚仲敏等名家,刘红立、李海洲、向以鲜、凸凹、喻言、鲁娟、李永才等中坚力量,以及熊焱、李斌、吴小虫、程川、刘东灵、张尹等80后、90后诗人到场。这是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两地诗歌界第一次最为集中的集体亮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应邀参加。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诗人们在赤水河畔的郎酒庄园采风创作,海光、海江等朗诵艺术家朗诵参会诗人诗作;阿来、梁平等名家作成渝诗歌主题演讲;参会诗人就“成渝诗歌在当代诗歌发展的作用”“成渝诗歌的现代性和当代性介入”“成渝两地青年诗人写作探讨”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主办方说,我们以诗歌这个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文学载体,推出“成渝双城诗歌大展”,为“巴蜀文化”这棵大树的枝繁叶茂、成渝两地的文学创作与交流按下快进键。在活动前,王学东
  • 2020-08-25
    8月14日近日,由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主办,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承办的数据安全法治暨《数据安全法》立法研讨会在线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数据安全法治与《数据安全法》立法”,与会进行主题发言的专家分别结合行业背景分享了对于《数据安全法(草案)》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围绕《数据安全法》的定位、与相关法律的关系、体例结构合理化与条例内容具体化、厘清基本范畴、以数据主权构建域外效力、科学配置相关管理主体、完善数据安全审查制度、构建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八个方面对《数据安全法(草案)》提出了建议。微信法务副总监梁博文从产品安全角度出发,分享了微信产品对于数据安全的具体应用,并以微信小程序为例,通过展示小程序的界面,引入用户数据保护的实践措施,对《数据安全法(草案)》具体条文提出了修改建议。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院长助理张利国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实践出发,介绍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以及出台后发现的主要问题,并从比较法的视角提出了对我国数据安全立法的启示。阿
  • 2020-08-25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8月18日以“筑牢安全防线西华大学开展开学前实验室安全大检查”为题,对我校组织开展开学前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报道截图为保证返校学生实验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8月14日,西华大学组织开展了开学前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主要对实验室安全情况及实验室教学准备情况进行摸排检查,确保各类教学实验室平稳运行。该校教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了检查。上午9点,该校副校长王政书、费凌分别带领的实验室安全检查组,对学校农机楼、红砖东楼、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专业实验中心、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力学实验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汽车与交通学院创新实验中心、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公共实验中心、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等进行逐一的细致检查。检查组对实验室内设施设备、器皿容器,实验室外消防、水电,以及规章制度等情况作了仔细检查。检查中
  • 2020-08-25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8月12日以“西华大学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为题,对我校申报的“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成为获批的30个中心之一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报道截图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的通知》(民办发[2020]55号)文件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西华大学申报的“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成为获批的30个中心之一,实现了学校高层次科研平台的新突破。据悉,2019年12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9]101号),西华大学抢抓申报机遇,认真开展筹备和申报各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边慧敏多次主持召开申报工作会,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副校长余孝其指导申报环节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科技处、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应急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参与的申报工作小组,针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申报建设所需条件、建设规划等开展细致研究,反复打磨申报材料,为成功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应急管理
  • 2020-08-24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收官之年,为践行青年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拓展山区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开展了为期16天的“直播助销,扶贫攻坚”活动。据悉,机械工程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实践团在与大龙潭彝族乡政府沟通后,确定家住彝族乡新街村凹子组的贫困户余建明为本次直播助销活动的帮扶对象。余建明家中有五口人,其母亲患有风瘫病,媳妇患有肢体残疾,年仅11岁的小女儿患有智力障碍,家中经济来源主要为种植芒果的收入。活动前期,实践队通过抖音、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引流,与攀枝花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详细了解芒果的优势和卖点。8月2日直播当天,邀请本土网红“花主任”--迤沙村村主任毛建桦助力,在攀枝花市航模无人机协会的支持下,为村民余建明家销售金煌芒果1800斤、凯特芒果3000余斤,合计销售收入3万余元。川报观察以“看青年力量!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到仁和区线上‘摆摊‘卖芒果”为题,对我校青年学子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川报观察:看青年力量!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到仁和区线上“
  • 2020-08-19
    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教育周刊以“新学期,我来了!西华大学学生陆续分批返校”为题,对我校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进行了报道,相关内容如下:新学期,我来了!西华大学学生陆续分批返校“同学,欢迎回学校,请出示返校电子凭证和健康码。”8月15日,西华大学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8月中旬开始,省内高校陆续安排学生返校,西华大学是最早迎来新学期的高校之一。当天上午8:00左右,天上下着小雨,陆续有学生到达西华大学西大门和南大门,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出示相关凭证、登记返校信息、进行体温检测。“新学期,我来了!”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张青青激动地说:“非常期待返回校园,是时候重启校园生活了!虽然回到学校就要面临封闭式管理,但是这能更好地让我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根据西华大学的安排,学生将分批次集中返校补课完成实践教学:8月15日至17日第一批,8月22日至23日第二批,8月30日至31日第三批,9月4日至5日全体学生返校报到注册。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按照防疫工作的要求,落实学生入学后的校内健康防护措施,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督促学
  • 2020-08-19
    8月19日,《四川日报》第10版教育周刊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暑期实践活动模式随之发生改变高校暑期实践上‘云端’”为题,报到了
  • 2020-08-16
    8月15日,我校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首批学生。相关链接:川报观察:8月15日起,西华大学学子分批次返校省内多数高校8月底9月初开学https://cbgc.scol.com.cn/news/338607川报观察:四川首批返校高校西华大学学生开始分批陆续返校https://cbgc.scol.com.cn/news/339443四川在线:四川首批返校高校西华大学学生开始分批陆续返校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08/57876393.html
  • 2020-07-15
    7月13日,四川教育网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西华大学携手西南大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题,对我校与西南大学签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菜渝味产业发展研究院”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报道截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促进成渝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7月7日,西华大学与西南大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重庆举行。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春,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出席签署仪式并分别致辞。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与西华大学校长刘树根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西南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和“川菜渝味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双方优势基础,整合汇聚资源,推进人才交流和智力合作,重点围绕“农业智能装备”与“川菜渝味食品”两大领域,共建一批创新平台、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培养一
  • 2020-07-13
    毕业之际,一首由西华大学2020届毕业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毕业主题MV《入海》在B站、西华师生的朋友圈里广为转发,深受好评。6月23日,川报观察以“西华大学版《入海》,送给即将远航的你”为题,对西华学子倾情制作的这一毕业作品进行了报道。西华版《入海》剧照MV讲述的是一名2016级西华大学学生“小华”四年里的成长历程,记录大学生活、学习的点滴。临江操场过生日、赶作业时让室友帮忙带饭……这些日常或许琐碎、平凡,却是大多数同学们真真切切经历过的,是大家的共鸣之处。很多同学表示,在这支视频里看到了自己青春的模样。西华版《入海》从歌曲演唱到mv拍摄剪辑,全部是由2020届毕业生完成。MV细节中还隐藏了创作团队的巧思,在片头男主离校片段中,司机所说的号码尾号是0622,正是学校毕业典礼的日期。MV的男女主分别叫“小西”和“小华”,代表着“西华”。片尾出现的巴塘孩子们的合唱片段,是正在西华大学对口帮扶的巴塘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的学生在巴塘所拍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张渊亭说:“我们就想拍一支视频记录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西华四年时光。”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来往匆匆
  • 2020-07-10
    7月9日,《四川日报》以“32家国企走进西华大学国资委推进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为题,从“精准对接人才需求‘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协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精准推进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推动川菜工业化”“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力量”“整合成渝两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个部分,报道了我校不忘“农机”建校初心,抓住机遇,聚合川渝两地涉农领域科研、教育、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方力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发展与川菜产业化,为川渝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所开展的工作。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