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西华

  • 2019-02-21
    《教育导报》2019年第13期校园周刊总第3270期第1版要闻版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边慧敏的署名文章,文章以“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一刻也不能松懈”为题。全文如下: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一刻也不能松懈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一道必答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奔腾而至,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必须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强化通识教育,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高校要瞄准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瞄准需求抓好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陈旧专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专业,实现整体专业结构与布局的再造与优化。要打造团队提升教师素质。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刚性与柔性、全职与兼职等方式,不仅引进科研型人才,也引进教学型人才。要创新人才机制,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竞争性策略和中晚期保护策略,推动“年薪制”与“传统编制”互转互通。要依托引进人才和校内外教学名师,建设高水平的教学
  • 2019-02-21
    《教育导报》2019年第13期校园周刊总第3270期第1版要闻版,以“‘金课’是这样‘炼’成的!”为题,报道了我校如何突破人事制度“瓶颈”,“柔性”引进拔尖科研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以引进的优秀教学人才为“首席教授”领衔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名师教学团队一事。全文如下:突破人事制度“瓶颈”,“柔性”引进拔尖科研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以引进的优秀教学人才为“首席教授”领衔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名师教学团队,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西华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撬动本科教育改革——“金课”是这样“炼”成的!近来,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政军频频往返于南京与成都之间,在位于成都的西华大学,他还有一个“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首席教授”的头衔。李政军教授是教育部“马工程”精彩一课专家,也是西华大学以“柔性”政策引进的兼职教授。按照计划,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期中和期末,他都要到西华大学了解团队运行情况,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西华大学人事处处长王军介绍,所谓“柔性”,就是区别于传统的人事身份在校教师,以年薪制、项目制,全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广纳人才。引进人才是高校构建高水平教师团
  • 2019-01-16
    【光明日报】1月12日02版以“改革进取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为题,登载了“改革先锋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全文如下:主题宣讲活动走进西华大学改革进取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1月9日上午,“改革先锋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西华大学举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润峰鲜活生动地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四川长虹探索民族工业发展的成长历程。倪润峰回忆,在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四川长虹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尝试与探索,率先打破僵化的价格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引领了中国家电产业“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倪润峰希望青年学生要敢于做先锋,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雪征在听完报告会后感慨地说:“长虹人坚守诚信,坚持创新,实现了彩电行业市场化的引领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主动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作出贡献。”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李萌说:“倪老先生敢为
  • 2019-01-04
    四川教育电视台(SCTV-8)1月3日晚7:30“四川教育新闻”栏目以“四川质量研究院在西华大学揭牌”为题报道了我校与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一事。报道内容如下: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于近日举行。四川质量发展研究院是我省首家由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共建的质量研究院。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家资源和实践平台,以及西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力量,开展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为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及社会服务,为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全力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 2018-12-19
    【成都晚报】12月18日第01版以“中外学者纪念扬雄逝世2000周年”为题报道了我校承办“纪念扬雄逝世200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一事。全文如下:今年是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扬雄逝世2000周年。近日,“西道孔子·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扬雄高峰论坛”在郫都区落幕。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继扬雄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后举办的首次高峰论坛。期间,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日本小樽商科大学、西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0余位扬雄研究专家及学者云集蓉城,共同对传承普及扬雄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据考证,扬雄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字子云,誉称“西道孔子”,祖籍蜀郡成都(今成都市郫都区),墓葬地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扬雄生平好学深思,博览群书,博通五经。由扬雄著作的《太玄》《法言》等书籍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另外,他还在天文学、数学、历史、音乐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被当代学者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奇才”。此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共有“共论子云、共建子云、共赏子云、共话子云、共瞻子云、共拜子云”六项活动。其中,会议举行了“十百千”扬雄文化传播行动颁证仪式,
  • 2018-12-18
    【四川新闻网】12月16日以“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培训助力四川企业‘走出去’”为题报道了西华大学举办四川省出口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培训班一事。全文如下:培训班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6日讯(记者陈淋)12月15日,为增强四川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帮助更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在西华大学举办了2018年四川省出口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培训班。当天的培训中,专家结合典型案例和工作经验,主要围绕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策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企业进军海外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布局;海外展会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跨境电商运营中的知识产权与数据保护策略;中国企业如何避免和应对美国337调查的风险等七个专题进行深入讲解,引导企业如何有效运用专利制度,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来自全省80余家的出口型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法务人员,服务出口型企业的中介机构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人员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赢得参训人员的积极响应和认可。为了让此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在培训前,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
  • 2018-12-14
    【澎湃新闻】12月9日以“成都一高校办‘美寝’大赛16年,今年上热搜的是居酒屋风”为题,报道了我校举行美寝大赛涌现出的一系列特色寝室。全文如下:2016年的“神奈川”寝室获“特别奖”“居酒屋风”、“复古极简风”、“清新森系”、“神奈川风”……近日,几组学生寝室的照片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这些颇具创意的“神仙寝室”,由四川成都西华大学的学生设计装饰,以参加学校举办的“美化寝室大赛”。绝大部分学生寝室的装修风格千篇一律,但这个高校拒绝“单调”。12月8日,西华大学学工部的廖磊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学校的这项传统赛事至今已经延续了16年,面向全校学生,但大一、大二是主要参赛群体。2017年“最温馨”寝室“云梦瑶”廖磊说,学校举办这一赛事的初衷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并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相互熟悉了解、加强沟通、发挥创意、展示自我,带动校园的活力,把寝室建设成为学生之家。今年,出自该校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大一的一间男生寝室里装点上了鲤鱼旗、纸灯笼、日文小条幅,并在寝室中间放上了一个小矮桌,如同“日式小酒馆”,整体氛围十分温馨,被网友们评为“最美居酒屋”,并登上了微博“热搜”。
  • 2018-11-16
    11月14日晚20:25,四川教育电视台(SCTV-8)“名校名师名校长”栏目,以“从世界冠军到大学教授”为题,报道了我校体育学院教授、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主教练陈龙灿。报道时长一共15分钟,全面报道了陈龙灿教练在上世纪80年代叱咤乒乓球坛,为国家夺得了第一枚乒乓球奥运金牌,后被多个海内外职业球队聘为教练,然后选择到西华大学做一名大学教授,带领西华学子进入“国球世界”的历程和故事。视频链接地址:从世界冠军到大学教授https://v.qq.com/x/page/j0793ou4zh7.html陈龙灿和队友为国家夺得了第一枚乒乓球奥运金牌指导学生接受采访
  • 2018-11-06
    10月27日,2018年“惠诚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20所省内高校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此事受到四川卫视、华西封面新闻、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在线、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相关链接如下:四川卫视今日视点:2018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今天开赛http://kscgc.sctv.com/sctv/lookback/3/2018/10/27/20181027_shared.html?programmeUrl=http://fscgc.sctv.com/NewsTV/2018/10/27/JRSD2018102707.mp4programmeTitle=2018%E5%9B%9B%E5%B7%9D%E7%9C%81%E5%A4%A7%E5%AD%A6%E7%94%9F%E6%A8%A1%E6%8B%9F%E6%B3%95%E5%BA%AD%E7%AB%9E%E8%B5%9B%E4%BB%8A%E5%A4%A9%E5%BC%80%E8%B5%9BprogrammeImage=http://kscgc.sctv.com/sct
  • 2018-10-30
    10月26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郦湾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计240余家单位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此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四川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此作了采访报道。全文如下:成都商报: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举华西封面新闻:搭建科企对接平台高校与科研院合力共促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130502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天府早报:第十三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召开
  • 2018-10-23
    【川报观察】10月18日以“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汽车产业未来向高附加值发展”为题作了报道。全文如下:彭忆强“汽车产业未来向高附加值发展,包括零部件、后市场、汽车文化等。”10月16日,在2018渡口村乡村振兴暨汽车产业论坛上,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指出了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及变革的趋势,其表示,渡口村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可更多挖掘后市场服务、汽车文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潜力。结合国外的丰田市、沃尔夫斯堡、底特律等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特点,彭忆强表示,汽车产业专业化园区应塑造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坚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对于渡口村的进一步发展,其建议可学习国外的做法,比如拥有典型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大的产业规模、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依托技术创新驱动,实现产程高度融合。彭忆强说,汽车产业沿“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演进趋势,通过有机整合排列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实现“共生共赢”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这里面包括生活生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等,生活生态即营造国际仿真环
  • 2018-10-09
    【成都商报】10月9日第6版以“设计‘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西华大学学生喜提‘红点’奖”为题,对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四学生何越、汪大丁、袁怀宇设计的‘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获得设计概念奖一事作了详细报道。全文如下:作品设计图9月28日,在新加坡的“红点奖博物馆”,举行了“德国reddot奖”颁奖典礼,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四的学生何越、汪大丁、袁怀宇设计的“能获得淡水的救生圈”获得设计概念奖。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一个工业设计大奖,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之一,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怀宇、何越和汪大丁展示获奖证书脑洞大开救生圈“蒸馏”海水可得救命淡水刚刚过去的夏天,满载中国游客的普吉岛旅游船只在特大暴风雨中倾覆,造成数十人死亡的惨烈后果。遭遇海难长时间未得到救助,漂浮在茫茫海面,最大的死亡威胁来自于脱水。而触手可得的海水的盐浓度约为人体液的四倍,喝海水不但起不到补充水的作用,反而造成人体脱水。“(海上)有太阳嘛,利用蒸馏原理,就可以获得淡水。”主创设计者之一的何越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次获奖的设计作品,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